綠色住宅

綠色住宅

所謂“綠色住宅”的“綠色”,並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而是指在住宅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2012年5月,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的《“十二五”建築節能專項規劃》,金融機構可對購買綠色住宅的消費者在購房貸款利率上給予適當優惠。

簡介

綠色住宅綠色住宅

綠色住宅強調以人為本以及與自然的和諧,實現持續高效地利用一切資源,追求最小的生態衝突和最佳的資源利用,滿足節地、節水、節能、改善生態環境、減少環境污染、延長建築壽命等目標,形成社會、經濟、自然三者可持續發展。

所謂“綠色建築”的“綠色”,並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而是代表一種概念或象徵,指建築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並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築,又可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築、生態建築、回歸大自然建築、節能環保建築等。綠色建築的室內布局十分合理,儘量減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陽光,節省能源,為居住者創造一種接近自然的感覺。

發展史

世界發展史

20世紀60年代,美國建築師保羅·索勒瑞提出了生態建築的新理念。
1969年,美國建築師伊安·麥克哈格著《設計結合自然》一書,標誌著生態建築學的正式誕生。
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使得太陽能地熱風能等各種建築節能技術應運而生,節能建築成為建築發展的先導。
1980年,世界自然保護組織首次提出“可持續發展”的口號,同時節能建築體系逐漸完善,並在德、英、法、加拿大等已開發國家廣泛套用。
1987年,聯合國環境署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確立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1990年,世界首個綠色建築標準在英國發布。
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使可持續發展思想得到推廣,綠色建築逐漸成為發展方向;
1993年,美國創建綠色建築協會;
1996年,香港地區推出自己的標準;
1999年,台灣地區推出自己的標準;
2000年,加拿大推出綠色建築標準。

中國發展史

綠色住宅綠色住宅

1992年,巴西里約熱內盧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以來,中國政府相續頒布了若干相關綱要、導則和法規,大力推動綠色建築的發展。
2004年9月,建設部“全國綠色建築創新獎”的啟動標誌著綠色建築發展進入了全面發展階段。
2005年3月,首屆國際智慧型與綠色建築技術研討會暨技術與產品展覽會召開(每年一次),公布“全國綠色建築創新獎”獲獎項目及單位,同年發布了《建設部關於推進節能省地型建築發展的指導意見》。
2006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頒布了《綠色建築評價標準》。
2006年3月,國家科技部和建設部簽署了“綠色建築科技行動”合作協定,為綠色建築技術發展和科技成果產業化奠定基礎。
2007年8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又出台了《綠色建築評價技術細則(試行)》和《綠色建築評價標識管理辦法》,逐步完善適合中國國情的綠色建築評價體系
2008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推動綠色建築評價標識和綠色建築示範工程建設等一系列措施。
2008年3月,成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節能與綠色建築專業委員會,對外以中國綠色建築委員會的名義開展工作。
2009年,中國國家建築科學研究院環境測控最佳化研究中心成立,協助地方政府和業主方申請綠色建築標識。
2009年、2010年分別啟動了《綠色工業建築評價標準》、《綠色辦公建築評價標準》編制工作。

特徵

綠色住宅除須具備傳統住宅遮風避雨、通風采光等基本功能外,還要具備協調環境,保護生態的特殊功能。因此,綠色住宅的建造應遵循生態學原理,體現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規劃設計、建設方式、選材用料方面按區別於傳統住宅的特定要求進行。根據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正在研究制定的有關綠色生態住宅小區的技術導則,衡量綠色住宅的質量大致有以下幾條標準:

l、在生理生態方面有廣泛的開敞性;
2、採用的是無害、無污、可以自然降解的環保型建築材料;
3、按生態經濟開放式閉合循環的原理作無廢無污的生態工程設計;
4、有合理的立體綠化,能有利於保護,穩定周邊地域的生態;
5、利用了清潔能源,降解住宅運轉的能耗,提高自養水平;
6、富有生態文化及藝術內涵。

具體標準

綠色住宅綠色住宅

中國國家建設部和質量監督檢疫檢驗總局發布的《綠色建築評價標準》GB/T50378-2006首次在國標中對“綠色建築”進行了定義,還強調必須符合節地、節能、節水、節材以及室內環境採光、隔聲、通風以及空氣品質都須符合相關標準。

《標準》對住宅建築和公共建築的室內環境質量分別提出了要求,特別是在住宅建築標準中突出強調了有關室內環境的四項要求:採光、隔聲、通風、室內空氣品質都是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各大指標中的從低到高又分為三個級別:控制項、一般項和優選項三類。按照一般項目,綠色建築必須符合如下要求:
住宅建築採光至少有1間房滿足日照標準

每套住宅至少有1個居住空間滿足日照標準的要求(國家標準《城市居住規劃設計規範》中對於城市日照標準做如下要求:大寒日不小於2小時,冬至日不小於1小時。),當有4個及4個以上居住空間時,至少有2個居住空間滿足日照標準的要求。臥室、起居室(廳)、書房、廚房設定外窗,房間的採光係數不低於現行國家標準的規定。臥室、起居室(廳)、廚房設定外窗,窗地面積比不小於1/7。當一套住宅設有1個以上衛生間時,至少有一個衛生間設有外窗。
噪聲白天不大於45分貝

對建築圍護結構採取有效的隔聲、減噪措施。臥室、起居室的允許噪聲級在關窗狀態下白天不大於45分貝,夜間不大於35分貝。樓板和分戶牆的空氣聲計權隔聲量不小於45分貝,樓板的計權標準化撞擊聲聲壓級不大於70分貝。戶門的空氣聲計權隔聲量不小於30分貝;外窗的空氣聲計權隔聲量不小於25分貝,沿街時不小於30分貝。
住宅能夠自然通風

居住空間能自然通風,通風開口面積在夏熱冬暖和夏熱冬冷地區不小於該房間地板面積的8%,在其他地區不小於5%。居住空間開窗能有良好的視野,且避免居住空間之間的視線干擾。當1套住宅設有2個及2個以上衛生間時,至少有1個衛生間設有外窗。設定通風換氣裝置或室內空氣品質監測裝置。
在通風的同時保證節能

設有採暖或空調系統(設備)的住宅,運行時用戶可根據需要對室溫進行調控。採用可調節外遮陽裝置,防止夏季太陽輻射透過窗戶玻璃直接進入室內。有條件的住宅建築臥室、起居室(廳)使用蓄能、調濕或改善室內空氣品質的功能材料。
室內環境污染控制

室內游離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氣污染物濃度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築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範》的規定。

綠地人均2㎡

比如節地與室外環境的要求,按照控制項目,綠化種植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鄉土植物,選用少維護、耐候性強、病蟲害少,對人體無害的植物。住區的綠地率不低於3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2㎡/人。採用無公害病蟲害防治技術,規範殺蟲劑除草劑、化肥、農藥等化學藥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對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的損害。栽種和移植的樹木成活率>90%,植物生長狀態良好。

節水率不低於8%

水質達到國家或行業規定的標準,且水壓穩定、可靠。有完善的排水系統,採用建築自身優質雜排水、雜排水作為再生水源的,實施分質排水。採用節水器具和設備,節水率不低於8%。按照一般項目,採用非傳統水源時,非傳統水源利用率不小於10%。(非傳統水源指不同於傳統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
垃圾分類回收率90%

有智慧型化系統定位正確,達到安全防範子系統、管理與設備監控子系統與信息網路子系統的基本配置。施工單位制定建築廢棄物管理計畫,建築廢棄物回收利用率達到30%以上。垃圾分類回收率(實行垃圾分類收集的住戶占總住戶數的比例)達90%。

相關政策

2012年,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布的《“十二五”建築節能專項規劃》,金融機構可對購買綠色住宅的消費者在購房貸款利率上給予適當優惠。《規劃》要求,加大綠色建築規模化推廣套用的支持力度,加大中央預算類投資和中央財政節能減排專項資金支持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的力度,完善中央財政激勵政策體系,設立建築節能和綠色建築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綠色建築工程及集中示範城(區)建設、既有建築節能改造、政府辦公建築和大型公共建築節能監管體系建設、可再生能源建築套用、供熱系統節能改造、牆體材料革新、技術創新、基礎能力建設等。地方財政配套資金標準不得少於中央財政補貼標準。

樣例

郡楓綠園郡楓綠園

杭州打造首個綠色保障性住房,它位於丁橋鎮,名叫“郡楓綠園”,其中有經濟適用房1702戶,廉租房280戶。這些住宅具有多種節能設備,如節能反饋電梯雨水收集系統太陽能景觀燈等等。

在高層小區,電梯是非常耗電的。但他們使用的節能反饋電梯,就能利用電梯上下產生的勢能和動能,通過轉化後變成電能,提供給電梯內的通風和照明設備。

房子戶均50平方米,每戶的陽台上,都有一個2平方米的壁掛式太陽能熱水器;另外還有太陽能景觀燈,利用光伏發電,白天能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儲存在蓄電池中,供晚上照明;中空玻璃和外牆保溫技術的運用,可以禦寒和隔熱,能常年讓室內外溫度差保持在相對較小的水平。

另外一項很有用處的是雨水收集系統,它能收集屋頂和地表的雨水,淨化過濾後可用於小區水景及綠化的澆灌,能節省不少自來水。

環保分類導航

環保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係,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等。
環保名詞環境污染生態環保設備
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環境保護中國公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