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背金鳩紐幾內亞亞種

綠背金鳩紐幾內亞亞種(學名:Chalcophaps indica chrysochlora),是一種生物學學科的一種專有名詞。 體長約25厘米,是綠背金鳩的亞種之一,是中等體型、尾甚短的地棲型斑鳩。下體粉紅,頭頂灰色,額白,腰灰,兩翼具亮綠色。雌鳥頭頂無灰色。飛行時背部兩道黑色和白色的橫紋清晰可見。主要棲息於20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中,尤其喜歡闊葉林。也出現於次生林、灌木林和竹林。通常單個或成對活動於森林下層植被濃密處。極快速地低飛,穿林而過,起飛時振翅有聲。飲水於溪流及池塘。以植物果實和種子為食,也吃白蟻和昆蟲。主要在地面覓食。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綠背金鳩紐幾內亞亞種雄鳥前額和寬闊的眉紋白色。頭頂至後頸藍灰色。頭側、頸側、上翕、頦、喉和胸紫棕褐色。上背、肩、兩翅覆羽和內側次級飛羽翠綠色而具青銅色光澤;下背和腰黑色,其上各有一灰白色橫帶。尾上覆羽暗藍灰色,羽端黑色,中央尾羽黑褐色,外側尾羽藍灰白色,具寬闊的黑褐色次端斑;翅上飛羽和初級覆羽暗褐色。下體紫棕褐色,向後變淡,下腹微沾灰色,尾下覆羽藍灰色。雌鳥前額藍白色,無白色眉紋;頭頂至後頸黑褐色;頭側和頦淡棕色,頸側和肩間部暗褐色,尾羽暗褐色,外側尾羽具棕栗色次端斑,其餘似雄鳥。虹膜暗褐色,眼瞼鉛灰色。嘴珊瑚紅色、腳和趾紫紅色,爪角褐色。

生活習性

主要棲息於20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中,尤其喜歡闊葉林。也出現於次生林灌木林和竹林。留鳥,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喜歡在山間小路和溝邊地上奔跑和覓食。受驚擾後,很快以極大速度,衝起飛出100-200米,然後下降,繼而又飛又落,直至進到樹林。飛行速度快,能在飛行中不斷改變方向,作曲線飛行,因而能很好的穿行於森林中。休息時多棲於喬木枝頭。在地面行走也甚輕快敏捷,並不時發出“ge-ge”聲。
主要以植物果實和種子為食,也吃白蟻和昆蟲。主要在地面覓食。

分布範圍

分布於小巽他群島東部,從韋塔島東帝汶塔寧巴爾群島班達亞齊、卡伊群島(摩鹿加群島東部)、紐幾內亞、星盤灣、特爾卡斯托、特羅布里恩島、路易西亞德群島、澳大利亞東部(南到維多利亞,遠至澳大利亞西南部)、豪勳爵島諾福克島

繁殖方式

繁殖期為3-5月。成對營巢繁殖。通常營巢於灌木樹上或灌叢與竹叢上,距地高多在1.5-4米左右。巢主要由枯樹枝、小藤條構成。巢呈盤狀,中間稍凹。每窩產卵通常2枚,卵的顏色為淡乳黃色或皮黃色,形狀為橢圓形,大小為23-29×19-20毫米。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