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咬鵑

綠咬鵑

綠咬鵑,瀕危咬鵑科(Trogonidae)綠咬鵑屬(Pharomachrus)數種鳥類的統稱。綠咬鵑在咬鵑科中最著名。除輝綠咬鵑(Pharomachrus mocino即輝咬鵑,體長約125公分)外,大多數種類體長24∼46公分。

基本信息

簡介

綠咬鵑綠咬鵑
綠咬鵑,或者咬鵑(Quesal),是生活在美洲中部和墨西哥地區的一類迷人的鳥類的通稱。綠咬鵑在瑪雅人(Maya)、奎契人(Quiché)、塔爾迪克族(Toltec)、墨西哥和瓜地馬拉(Guatemala)的那瓦特部落(Nahuatltribes)的神話中占據重要的位置。雄性的尾羽是羽蛇神(Quetzalcoatl)和托爾特克自然神(Toltecnaturegod)的象徵,這些鳥也因它們而得名。瓜地馬拉的貨幣單位叫做格查爾(Quesal),與綠咬鵑的英文相同。

形態特徵

凸尾,尾羽12枚,尖端方形。尾下覆羽具黑、白花紋(如同杜鵑那樣)。翅圓形,腿短,腳弱。第二趾(內趾)固定向後。嘴短,彎曲且寬,基部有嘴須;許多種類的嘴具鋸齒。眼周有一圈彩色的裸露皮膚。

生態習性

綠咬鵑綠咬鵑
多數種生活在低地的熱帶森林中,有些種亦見於山上。在樹洞中營巢,利用天然樹洞,有些種類在朽木上挖穴巢或挖進樹中的蟻窩或白蟻窩中築巢(吃其卵,不畏其叮咬)。產2∼5枚卵,卵球形,白色或略有色調。孵化期2∼3周。幼雛出殼後2∼3.5周長出羽毛。雌雄共同育雛。綠咬鵑(從墨西哥南部至玻利維亞)是古代馬雅人阿茲特克人的聖鳥;今天其形象見與瓜地馬拉的國徽;該國貨幣名格查爾(quetzal),意即綠咬鵑。

分布區域

見於新大陸(從美國最西南部和西印度群島到阿根廷)、整個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及從印度到馬來亞和菲律賓。美洲熱帶地區數量和種類最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