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刃中國發展車隊

綠刃中國發展車隊

2017年3月9日,綠刃中國發展車隊(Mitchelton-SCOTT車隊)在上海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告成立。綠刃中國發展車隊註冊為UCI洲際車隊,由世界頂級職業車隊澳瑞凱-SCOTT車隊(即綠刃車隊)主持運作,旨在提升中國職業公路車運動水平,並為綠刃頂級車隊培養和輸送人才。目前,綠刃中國發展車隊已經正式簽約12名車手,其中包括6名中國車手:劉浩、畢文輝、秦晨路、薛超華、薛富文和孫小龍,除劉浩外其餘5名車手的年齡均在25歲以下;另外6名澳大利亞車手的年齡均在23歲以下,其中年齡最小的甚至只有不到19歲。在2017年6月的青年環意最後一個賽段,綠刃中國發展車隊的Hindley奪冠,Hamilton第二兼總成績第二。

車隊簡介

2017年3月9日,綠刃中國發展車隊(Mitchelton-SCOTT車隊)在上海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告成立。綠刃中國發展車隊註冊為UCI洲際車隊,由世界頂級職業車隊澳瑞凱-SCOTT車隊(即綠刃車隊)主持運作,旨在提升中國職業公路車運動水平,並為綠刃頂級車隊培養和輸送人才。

組建過程

綠刃車隊與中國結緣已久。早在30年前,現綠刃車隊總經理肖恩·班南在擔任澳大利亞腳踏車隊教練時就結識了時任中國腳踏車隊主教練、現任中國香港腳踏車隊主教練的沈金康,兩人在共同帶隊訓練的過程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並且很早就萌生了合作創建中澳聯合車隊的想法。

他們的首次相遇是在1987年的GirodellaRegioni。當時,兩人都是首次帶領自己的國家隊征戰歐洲。班南回憶,當時歐洲的情況讓中國隊嚴重水土不服。為了幫助中國隊擺脫困境,他請求賽會將兩國代表隊安排在了同一酒店。二人間就此開始了時斷時續的聯繫。

之後的近20年間,兩人失去了聯繫。直到2006年他們才再次會面,商討中國車手和腳踏車運動的未來。

“我們開始深入探討中國車手的成長模式,如何讓他們成長為職業車手”,班南在接受CyclingTips的採訪時說,“我提出說,如果共同組建一支車隊的話,那么中國運動員將不僅能獲得經驗,也能夠促進文化間的融合,這對雙方都有好處。”
接下來的八年間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進展。班南忙於組建綠刃車隊,而沈金康則執掌起了香港隊的教鞭,帶隊參加奧運會和大英國協運動會。
2011年起,班南應邀在澳大利亞首支頂級職業車隊綠刃車隊擔任總經理,並且帶隊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在過去的5年裡,綠刃車隊以並不奢侈的預算和並不豪華的陣容在三大環賽、(除環弗蘭德斯外的)四大古典賽、澳大利亞本土的環澳賽等眾多頂級賽事取得了無數冠軍榮譽,車隊排名也在所有頂級職業車隊中穩居前列。

2014年,事情開始走上正軌。班南將這個計畫告訴了格里·瑞恩,綠刃車隊的老闆。班南認為,成立綠刃中國發展車隊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幫助中國車手加入pro的行列;二是車隊會帶來潛在的商業價值。

2015年,綠刃車隊開設了中文官方微博,並且將中文官方視頻頁面落戶樂視體育腳踏車頻道。

2016年,綠刃車隊在沈金康教練的促成下與中國香港名將、當年公路車亞錦賽雙冠王張敬樂簽約。如今,綠刃中國發展車隊的成立則意味著綠刃車隊的“中國戰略”再次邁出一大步。

澳大利亞奧瑞卡-綠刃車隊成立於2011年,是澳大利亞首支UCI(國際自盟)頂級公路車隊,多次收穫賽段冠軍以及領騎衫,在2016世界頂級18支職業車隊的年度排名當中穩居前八位。

澳瑞凱從2012年五月開始冠名贊助綠刃車隊以及綠刃女子車隊,而這份契約到2017賽季就要結束了。對綠刃而言,他們也許能從中國找到一個贊助商來接替澳瑞凱的位置,冠名贊助旗下的三隻車隊:澳瑞凱-Scott車隊,澳瑞凱-Scott女子車隊,與綠刃中國發展車隊。

發展規劃

放眼未來,綠刃中國發展車隊的前景如何呢?車隊是否有升級為洲際職業隊、乃至世巡賽車隊的計畫?

“就長期展望而言,我們認為中國有朝一日會擁有自己的世巡賽車隊,”班南說,“當前綠刃旗下已經有了一隻世巡賽車隊,我們無意改變旗下車隊的組織結構,讓洲際車隊升級。”

“我們無法再進一步,因為一隻世巡賽車隊無法擁有一支洲際職業隊。所以你懂的,在我們開始走之前得先學會爬。”
(2017年,中國差點就有了自己的世巡賽車隊。天珺體育對於藍波美利達車隊的牌照展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但最終功虧一簣,阿聯航空車隊彌補上了藍波美利達留下的空白。)

對於班南而言,參與進中國蓬勃發展的體育產業是很重要的。

“我對未來非常樂觀,”班南說。“經過五到十年的發展,中國腳踏車運動將會實力大增,這對全球的腳踏車運動而言都是有利的。能夠見證這一切是我們的榮幸。”

對於綠刃中國發展車隊的車手而言,2017賽季主要用於學學經驗,這能幫助他們在未來更順利得進入高級別的車隊。

車隊組成

截止到2017年3月,綠刃中國發展車隊已經正式簽約12名車手,其中包括6名中國車手:劉浩、畢文輝、秦晨路、薛超華、薛富文和孫小龍,除劉浩外其餘5名車手的年齡均在25歲以下;另外6名澳大利亞車手的年齡均在23歲以下,其中年齡最小的甚至只有不到19歲。

澳大利亞車手:第一批HarrisonSweeney、RobertStannard、第二批LucasHamilton、JaiHindley、MichaelStorer和SamuelJenner。

原來第一批的HarrisonSweeny和RobertStannard都是1998級的車手,算是未來的儲備。而新簽約的四人都是1996-1997級的車手,這四位除了Jenner是今年的U23國家冠軍外(暫時不知是什麼類型車手),其他三人都進入了今年先驅太陽報賽的總成績前十,都是GC車手。其中1996年出生的Hamilton和Hindley都參加了去年的AnPost和環未來賽,兩人都有很搶眼的表現,Hindley更是獲得了總成績第五。而1997年出生的MichaelStorer和SamuelJenner也參加了去年的環未來,Storer則獲得了去年環未來的第7名。

總的來說這四人就是澳洲這一個年齡段最好的四人,Hamilton、Hindley、Storer也都有很好的U23表現。

28歲的劉浩可能是中國選手中六人中基礎最好的。2013年,他在UCI2.2級的環韓國中贏下過一個賽段。

參賽計畫

2017年,車隊的參賽計畫主要集中於中國和亞洲地區。由於正值全運會年,中國車手上半賽季的比賽計畫會以此為核心展開,此外也會有部分中國車手獲得在歐洲參加小型比賽的機會。2018年,中國車手在歐洲的訓練比賽計畫將會有所增加。

車隊2017年最主要的目標可能是GiroCiclisticod’Italia,也就是俗稱的“迷你環意”(BabyGiro)。

除了中澳車手共同組隊參賽之外,綠刃中國發展車隊還將獲得綠刃車隊在技戰術、訓練科技、營養補給等多方面的支持,綠刃中國發展車隊的車手也有機會參與綠刃車隊的訓練營,以此實現與世界頂級車隊和賽事的接軌。此外,車隊的長遠目標還包括將更多中國車手輸送到頂級職業賽場,以及為中國隊獲得2020年東京奧運會公路車賽的參賽資格。

車隊成績

2017年6月15日,在青年環意最後一個賽段,綠刃中國發展車隊的Hindley奪冠,他的隊友Hamilton賽段第二。這個HC級爬坡終點
Hindley和Hamilton同時過線,Hindley單站,Hamilton第二兼總成績第二,如此明顯的團隊優勢(RobertStannard也表現很不錯),但依然沒能反超Sivakov,非常可惜。

2017年6月13日車隊的計時賽好手LucasHamilton在昨天的青年環意第5b賽段(14公里ITT)中獲勝,收穫了建隊以來在歐洲賽場的最重要勝利!車隊的Hamilton和Hindley目前也在總成績榜上位列第2和第4,兩人將在最後兩個賽段對總冠軍發起衝擊(當然身穿粉衫的Sivakov和他的BMC子隊也很強)

澳洲車手漢密爾頓澳洲車手漢密爾頓
2017年3月,綠刃中國發展車隊包攬大洋洲錦標賽公路大組賽前三。大洋洲錦標賽公路大組賽剛剛結束(其實就是澳洲內戰,紐西蘭偶爾攪局),綠刃中國發展車隊的澳洲車手漢密爾頓獲得冠軍,Hindley和Storer與隊友一起突圍,兩人分獲二三。SeanLake獲得第四,綠刃中國發展車隊旗開得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