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商社

綜合商社

綜合商社(General Trading Company)是一個以貿易為主體,集貿易、金融、信息、綜合組織與服務功能於一體的跨國公司組織形式。是集實業化、集團化、國際化於一身的貿易產業集團。以貿易為主導,多種經營並存,集貿易、金融、信息、倉儲、運輸、組織與協調等綜合功能於一體的跨國公司形式的組織載體。

基本信息

概述

在日本最大的綜合商社---“三井物產”工作過12年的民間產業經濟學家-----白益民先生顛覆傳統地認為:
綜合商社是產業的“母體”和組織者 :

目前,日本有六大財團,三井、三菱、住友、三和、富士和第一勸銀。他們通常是以橫向聯合的方式,由三個核心部分組成:主力銀行、綜合商社、大型製造企業。 以三井財團為例,櫻花銀行是其主力銀行,三井物產是綜合商社,而索尼、東芝等具有代表性的縱向發展的製造企業集團,通常稱為企業系列。除此之外,一些現代金融機構如保險公司和證券公司也通常被劃歸某一財團,但它們的獨立性更強。它們很難說是財團的核心成員,卻是作為財團核心的綜合商社的主要股東。 商社的持股方、大股東全都是金融機構。拿全球最大的綜合商社三井物產來說,它隸屬於三井財團,大股東是三井住友銀行(由櫻花銀行和住友銀行合併而成),此外還有三井生命保險、三井信託等其他金融機構持股方。當然,財團內的這些企業之間都是互相交叉持股的。 囿於日本資源匱乏和外向型貿易格局,綜合商社多發端於貿易公司。雖然發展到今天,它已經遠遠超出貿易公司的經營範圍,但商社的基本定位仍然是提供交易服務:助力出口商開拓海外市場,為進口商提供市場行情,監督貿易雙方的商業信用,幫助籌措資金或安排貿易,甚至提供全球範圍的運輸服務。用日本學者小島清的話來講,綜合商社“是在一定的時間和場所中起中介作用的類市場合作體系。” 綜合商社扮演著產業培育者的角色。它就像一個母體,不斷培育新興產業與公司,後者身強力壯之時,也是前者自動退出之日,此後便一直陪伴左右給予照顧。2003年,三井物產將能源部門等重要產業機構獨立核算,並且在全球設立獨立法人公司。這也是為什麼1993年時,三井物產排名世界500強第一,而在2003年以後,排名卻直線下滑的原因。 商社還是產業的組織者。打造“全套完整產業鏈”是其理想,三菱、住友、伊藤忠、丸紅無出其右。他們希望整個產業統一協調發展,所以最不願看到的情況是,某些行業炙手可熱,另一些行業卻奄奄一息。 正因如此,三井物產在糧食、機械、能源、纖維、物資、金融等廣泛領域,培育了形形色色的產業資本,擁有子公司1100多家,在全球93個國家和地區成立了89個事務所。這足以讓它大展拳腳,進行貿易代理、生產參與、金融服務職能、倉儲運輸、信息諮詢和科技開發。所以,三井物產中國副總代表魏林曾這樣回答媒體的疑問,“問我們做什麼,不如問我們不做什麼。我們不做毒品、武器彈藥這些違法的事,但是其他的,只要有機會我們都可以做。”

起源

綜合商社起源於150年前的日本明治時代初期(1867年)。當時,日本正處於向近代國家轉變的階段,綜合商社發揮了從歐美已開發國家引進資源、技術以及向國外出口產品的橋樑紐帶作用。以三井、三菱這兩家超巨大財閥為龍頭組成的產業集團成了當時日本經濟的兩大支柱。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它們為原形組成的綜合商社,又逐漸向開發國外資源、開拓出口工業品市場和跨國經營等領域延伸,為戰後日本經濟迅速崛起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勞。因此,日本的綜合商社與產業集團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是日本企業的走向世界的“流通視窗”。所謂綜合商社(General Trading Company—GTO)是指以貿易為主導,
多種經營並存,集貿易、金融、信息、倉儲、運輸、組織與協調等綜合功能於一體的跨國公司形式的組織載體。綜合商社通常是以廠家的代理商身份出現,除具有貿易功能外,還作為參加企業組成的產業鏈的組織者,活躍在世界經濟貿易舞台上,成為跨國公司進行對外貿易和跨國經營的急先鋒。它在發展國內貿易、擴大進出口交易、推進三國間貿易和合作、拓展企業的跨國經營和技術開發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綜合商社的整合性物流功能特別受到關注。
據日本貿易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00年末,日本政府正式認定的綜合商社有18家,其中馳名世界的有九家,它們是:三井物產、三菱商事、丸紅、伊藤忠商事、住友商事、日商岩井、東洋綿花、兼松江商、日綿實業。這18家綜合商社在國內外擁有2000多個網點,從業人員達8萬多人,全球營業額為100兆日元,折合人民幣達7兆元(匯率:1元=14.3日元)。從營業額構成上看,國內占48%、第三國間貿易占22%、進口占16%、出口占15%;2000年日本總出口額的約30%、進口額的約50%是由綜合商社所完成的。
日本的綜合商社的經營範圍極為廣泛,從資源開發到高尖端技術,幾乎含蓋了所有產業領域。而且,它的經銷品種不僅限於物,還包括諮詢服務體系以及影像、音樂、電視節目等軟體。綜合商社的業務主要是貿易和投資,兩者相輔相成,在金融、物流、調研·諮詢、市場行銷等功能的支持下,通過遍布世界各個角落的網路有條不紊地進行。因此,被冠於“產業組織者”之號。 70年代初,在世界經濟蕭條中保持旺盛發展勢頭的日本綜合商社模式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美國、韓國、加拿大、巴西等都紛紛效仿組建了自己的綜合商社。其中韓國大獲成功,而美國則以失敗告終。其原因可歸結為美國企業的規模均比較大,在世界市場上都有一定份額,且各自獨立性較強。另外,完善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保證了代理人與企業利潤的最大化。

詳細介紹

日本財團的核心企業——綜合商社在這個“商權”爭奪戰中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綜合商社在貿易、投資、金融、人才、情報和物流發揮著綜合機能的特殊作用,實質上成為財團內部乃至日本社會實質上的經濟總參謀部。在日本企業進行海外擴展的過程中,綜合商社一定是最先進入某一市場的,它的一個最重要的職能就在於打開當地的“商路”,進而控制“商權”,為製造業企業的進入開路。
以日本最大的綜合商社三井物產為例,從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進入中國以來,三井物產總投資額達到4億美元左右,參與投資的企業有152 家,但其在華的業務量只占其全球業務量的8%左右。對於三井物產這樣的跨國巨頭來講,4億美元的投資額顯然不算很大。但三井物產這樣的大型商社,其實是一個投資放大器,4億美元的直接投資至少可以帶動40億美元的投資。三井物產有自己獨特的投資模式,在全球範圍內都很少有自己百分之百投資的項目,大多數項目都是攜其成員企業一同投資。
三井物產基本沒有自己品牌的產品,但集團當中有很多世界性的大企業,豐田和東芝這樣的日本跨國公司都是三井財團的成員,三井甚至把美國通用和中國寶鋼這些日本之外的大公司也視為自己的成員單位。歐美的投資往往是直接投資獲取利潤或者靠資本培育來賺錢,三井物產對企業的投資與歐美金融機構的理念完全不同,三井物產的投資很少會控股,往往是帶著它的成員企業共同投資。三井物產更加重視的是與企業建立商業夥伴關係,投資往往是長久的,是戰略性投資。對三井物產的投資來說,利潤是第二位的,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才是最重要的,因為他們的投資回報也是長期的,也可能是間接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