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學習曲線

經驗學習曲線

學習曲線效應時說:越是經常地執行一項任務,每次所需的時間就越少。這個關係最初在1925年在美國懷特-彼得森空軍基地量化,使得航空效率加倍而所需勞動時間下降了10-15%。隨後在其它行業的經驗研究得出了不同值:從百分之幾到百分之三十。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是一個常量值:它不隨行為規模的變化而變化。

定義

經驗學習曲線(experimental learning curve)或學習曲線效應及與其密切相關的經驗曲線效應表示了經驗與效率之間的關係。當個體或組織在一項任務中習得更多的經驗,他們會變得效率更高。這兩個概念出自英語諺語:“實踐出真知”。

學習曲線效應

學習曲線效應時說:越是經常地執行一項任務,每次所需的時間就越少。這個關係

學習曲線學習曲線
最初在1925年在美國懷特-彼得森空軍基地量化,使得航空效率加倍而所需勞動時間下降了10-15%。 隨後在其它行業的經驗研究得出了不同值:從百分之幾到百分之三十。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是一個常量值:它不隨行為規模的變化而變化。

經驗曲線效應

經驗曲線效應的內容比只研究勞動時間的學習曲線效應更廣泛。它是說一項任務越是經常執行,做它的代價越小。任務可以是任何

經驗學習曲線經驗學習曲線

的產品或服務。數量每翻一番,代價值(包括行政管理、行銷、分配、製造)下降一個常量百分比。這個更廣泛的效應是六十年代末由布魯斯·亨得森在波士頓諮詢集團公司(BCG)首次提出的。BCG在七十年代的研究觀察了不同行業的經驗曲線效應發現這個值在百分之十到二十五之間。
這些效應經常用圖形表示。曲線在橫軸上表示積累值,在縱軸上表示產出的代價。 產出每翻一番代價下降15%的曲線被稱作“85%經驗曲線”, 表示單位代價下降到最初水平的85%。
數學上這兩條曲線被稱作指數律曲線。(對應的數學公式也可以稱作指數下降)。
 

 效應的根源

例子
美國宇航局計算了下列經驗曲線:
航天 85%
造船 80-85%
用於新模型的複雜數學工具 75-85%
重複性的電子製造 90-95%
重複性的工具機或沖床操作 90-95%
重複性的電氣操作 75-85%
重複性的焊接操作 90%
原材料 93-96%
採購零件 85-88%

效應的根源

經驗曲線與學習曲線是用於大多數的場合有很多原因。包括:
勞動效率 - 工人身體上變得更為靈巧,心智上變得更為自信、用更少的時間去猶豫、學習、實驗、或者犯錯誤。隨著時間的流逝掌握了捷徑與改進。這些也適用於僱主與經理, 雖然這些人並不直接涉及製造。
標準化專業化,與方法的改進 - 因為過程、零件、產品變得更為標準化,所以效率不斷提高。 當雇員被專門化到特定某些任務,他們獲得了針對這些任務的更多經驗並且操作得更快。
技術驅動學習 - 自動化的生產技術與信息技術能夠提高效率並且人們可以更有效地學會如何使用。
資源配合比的改變 - 當一家公司獲得了經驗,它將改變輸入的配合比因而提高了效率
重新設計產品 - 當消費者對產品有了更多的經驗,他們將提出可改進之處。這將滲透到製造過程。 一個好例子是卡迪拉克的不同汽車喇叭專門配件的測試。測試中沒有損壞的配件在通用汽車其它產品中被批生產;而沒有通過用戶“打擊”測試的配件被淘汰,節約了汽車公司的資金。隨著通用汽車公司造出更多的汽車,他們學會了如何用最少的錢造出最好的產品。

價值鏈效應 -

經驗曲線效應不限於公司。供應商與發行商也遵從學習曲線,使整個價值鏈更為有效。

共享經驗效應 -

當兩個或更多的產品共享行動或者資源,這也會增強經驗曲線效應。任何從一個產品上學到的效率提高也可用於其它產品。

經驗曲線不連續性

經驗曲線效應也可能偶爾有一個突然的停止。從圖上看,曲線被突然截斷了。 已存在的過程可能變得過時而公司必須跟隨競爭對手升級。升級意味著老的經驗曲線將被新曲線代替。這發生在下列時候:
競爭者引入了新的產品或製造過程使得你必須對此做出回響
技術上的變化要求你或你的供應商改變生產過程
經驗曲線策略必須從新計算因為
它們導致了價格戰
它們沒有生產出市場所需的行銷組合(產品組合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