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轉型·產業升級

《經濟轉型·產業升級》作者:李克 (作者)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9月7日)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圖書信息

作者:李克 (作者)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9月7日)
平裝: 346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64050641
條形碼: 9787564050641

內容簡介

經濟需要轉型,產業需要升級,這是我國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必然。《經濟轉型·產業升級》作者曾經執教過美國、澳大利亞的大學,現在是在日本大學商學院擔任終身教授,並且是日本大學裡最年輕的商學院正教授。作者參考美國和日本等國的經驗,結合國內經濟和產業的實際,通過對日本中小企業成功實現自我產業升級、深化和拓展的真實案例的分析,對於我國的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提出了許多獨到的建議,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編輯推薦

《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編輯推薦: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節點上,應該如何實現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中國面臨著怎樣的機遇與挑戰?與國外相比,中國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要注意什麼?日本商學院終身正教授李克在《經濟轉型·產業升級》一書中,將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中涉及的核心問題和關鍵環節一一加以闡釋、分析,把握中國經濟現狀,把脈中國經濟轉型。

專業書評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市場競爭力
——《經濟轉型 產業升級》帶給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思考
目前,迫在眉睫的美債危機威脅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形勢。據相關經濟報導,有專家指出,目前的美債危機會弱化美國經濟成長預期,從而降低中國所持有美國國債的價值。其將會增加輸入性因素對中國通脹的壓力,增加我國出口成品,對出口成品價格形成壓力。並且影響中國的外需因素,而外部需求的減弱,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國經濟成長推動力。
這無疑讓我們產生一種危機感。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深入思考我國經濟如何發展的問題,是一個遠見問題。近期由北京博士德文化發展有限文化公司推出的《經濟轉型 產業升級》一書,對中國如何實現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問題進行了高屋建瓴的分析與建言。本書作者李克教授長期站在世界前沿研究經濟問題。他懷著一顆拳拳之心,憑藉以自己的學識和熱情為國家、民族分憂、解惑。作為日本大學商學院的終身教授,並且是日本大學裡最年輕的商學院正教授,李克先生,曾經執教過美國、澳大利亞的大學,也在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新加坡教過書,在本書中,作者正是憑藉這些經歷,用比常人更廣的視角、更高的層次來審視、研究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問題,並且期待著奉獻給國人更加的客觀、縝密、及時的分析和信息,為中國經濟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作者以堅定的語氣說,中國的經濟發展現在又到了一個關鍵性的節點,如果經過深入思考,努力拚搏,成功實現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將是國家和民族的大幸。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的確是中國當前經濟發展必須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制定“十二五”規劃,必須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李克先生在《經濟轉型 產業升級》一書明確指出,世界承擔不了美國式資源耗費型模式發展經濟的大經濟體,中國目前處於這種模式,必須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日本的資源節約型模式,將對中國的未來發展更有參考和借鑑意義。
李克先生以在日本多年的工作經歷,親身感受、了解和思考日本“東洋模式”的經濟發展的精髓,將其付梓成書,傾注著巨大的心血。作者在書中,列舉了翔實的資料,有比較,有分析,有對話。其重心是對中國如何借鑑與參考日本的經濟發展模式。其中,有對中國“世界工廠”模式的企業困境如何進行經濟角色的再定位,如何經濟轉型以及增長前景的展望。有對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背景下產業網路的思考與分析。將日本與中國近期的併購案例進行分析,對中國企業國際化道路的進行深度思考。提出中國如何借鑑日本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的經驗,發展創新型經濟。對“日本模式”進行分析與思考,提出日本經濟的未來發展極其對中國的啟示。對這些我們亟需解決的經濟問題都條分縷析,字字珠璣。可以說,對我們如何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有著深刻的啟示意義。
作者在書中思考的諸多經濟問題具有現實指導意義。比如,在附錄中,對李克教授的深度訪談對話,對經濟發展的一些具體問題的分析,深入淺出為大家釋疑解惑。又比如對美國2008年金融颶風后的世界經濟走向和後果也進行了思考與總結,並對我們如何避免金融危機提出建言。
《經濟轉型 產業升級》站在世界經濟發展的高度,處於世界經濟研究的最前沿,以全球的視野,全方位、多角度對中國應該如何借鑑與參考“日本模式”成功實現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穩健發展,作了深入分析與懇切建言,對中國經濟由“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具有前瞻性與現實實踐指導作用。本書無疑是我們如何認識與實踐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的典範讀本。

媒體推薦

如何向日本學習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經驗
中國經濟從計畫經濟的模式,通過改革開放走到今天的。但中國最近這些年的發展,對於產業政策的功效其實是非常忽視了。相反,過度的強調了市場的力量。所以,導致了中國最近這些年的GDP雖然發展很快,經濟成長速度和貿易增長速度很快,但是在產業升級方面卻沒有一個主導型的、明確的意識和思路。
2011年8月由博士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策劃出版,由日本大學終身教授李克博士撰寫的《經濟轉型 產業升級》一書現已隆重上市。本書旨在通過與日本企業相對照,分析日本的資源集約型模式,將對中國的未來發展有著重要的參考和借鑑意義。在本書中詳盡地向大家描述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中涉及的核心問題和關鍵環節。為中國成功地實現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起到很好的幫助和借鑑作用。
日本從二戰後到現在經歷了五個階段的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在這五個階段中有經驗也有教訓,日本二戰之後的很多做法,特別是現今的日本政府對一些高知識、高技術領域,加以推廣和加以促進的套用,對中國今天的產業升級還是有很多經驗可以借鑑的。
現階段,政府在一個國家的產業升級中,應該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當中,必須要以市場為導向,以市場的指標為參考系,而不能以簡單的行政手段、計畫手段來推動、實施產業升級。這樣的做法對中國經濟的損害會更大。
從根本意義上來講,中國的經濟如果想真正實現長期、穩定的產業升級,相對應的制度環境的建立是非常關鍵的,這也是日本目前在做的主要工作之一。日本產業政策對中國的參考意義是:趕超戰略是可以在短期當中作為一個政府目標來實現的,如果說政府的產業政策的制定,能夠跟相應的國際市場、外資政策、國際貿易政策等,作為一個系統銜接起來綜合考慮的話,那對一個國家的產業升級,從短期來說是能達到很積極的作用的,這也是目前中國企業和產業非常需要的東西,而不能完全放任由市場來決定。如果在未來的5到10年中,我們不能順利實現產業升級,進行相應的經濟轉型的話,中國經濟的發展,很可能將很陷入“發展的陷阱”、“低技術陷阱”,以及“後發劣勢”的惡性循環當中。

作者簡介

日本大學商學院EMBA課程的終身正教授,也是日本排名前十位的商學院中的首位華人教授和最年輕的正教授。日中管理學院的院長和理事長,日本經濟技術國際推進協會的理事長,以及美國聖約瑟夫大學經濟學系的講座教授,《亞太經濟評論》的主編,香港城市大學金融與經濟學系客座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講座教授等。
李克教授也是大和證券(日本)的高級研究員,亞洲開發銀行的外聘研究員,日本太陽經濟協會特別顧問等。此外,也是日本和中國多家知名上市公司以及政府諮詢類機構的戰略顧問。李克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公司治理,產業網路與產業集群,公司結構,企業併購,跨國經營,以及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等。在SSCI,SCI級別的國際經濟學期刊上發表過大量論文。同時,在《朝日新聞》、《日刊工業新聞》、《經濟觀察報》、《國際商業》、《貿易日報》、《現代經濟報》等報紙和新浪、搜狐、金融界等網路上刊登過數十篇文章。
李克教授畢業於南京大學數量經濟學專業,獲經濟學學士學位;經濟學碩士學位獲得於南京大學和美國約翰斯-霍布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於莫納士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在莫納士大學及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進行過經濟學博士後研究。

創作背景

展現在各位讀者面前的是一個關於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話題。目的是請大家一起,重新審視一下我們現今的“世界工廠”模式、“GDP情結”和“速度情結”;思考一下,我們經濟發展到底是為了什麼?為了速度而速度?為了趕超而趕超?還是為了老百姓的生活福祉、國家民族的生存尊嚴?環顧世界,看看在目前經濟全球化與區域化的情形下,中國的如何從“經濟大國”轉化為“經濟強國”;特別是對企業而言,如何具體操作、如何實現產業升級。凡此種種,期待著大家和我共同思索、共同探討。
作為商學院的教授,我曾經執教過美國、澳大利亞的大學,也在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台灣教過書,現在是在日本大學商學院擔任終身教授,並且是日本大學裡最年輕的商學院正教授。提及這些背景,沒有任何向讀者朋友們吹噓、炫耀的成分,只是想告訴大家我的這些經歷,幫助我可以用更廣闊的視角、更高的層次來審視、研究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問題。以期待可以奉獻給各位更加客觀、縝密、及時的分析和信息。如果能夠引發大家的思索和探討,將是我最大的欣慰了。
作為八十年代的大學生,我們曾經親身經歷和感受過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初期的艱辛、混沌和迷惘。之後,遵循著先哲的教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的足跡又踏過了大半個地球,心中珍藏著的還是“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孜孜追求。時至今日,作為海外學者,仍然在為中國的每一項新成就而歡欣鼓舞,也為每一個缺憾、失敗而扼腕痛惜。特別是,雖然經歷了風雨,至今仍然保守著一顆中國傳統士大夫式的“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之心,常常期待著以自己的學識和熱情,能夠為國家、為民族分憂、解惑。這本書的出版,也是體現了此一心愿。
今天的中國,在看到我們巨大的成績的同時,大家應該更清醒地意識到仍然存在著大量的問題,甚至是危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的發展現在又到了一個關鍵性的節點。如果經過努力拚搏,相對順利地實現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將是國家、民族之大幸焉。不然,中國將有很大的風險陷入“發展的陷阱”;在逐步喪失我們以“人口紅利”為代表的低成本優勢之後,“後發劣勢”將愈加強烈地表現出來。希望本書可以為大家這方面的思考提供裨益。
那么為什麼是日本,而不是其它模式?本書當中有很多關於日本模式、日本企業的分析和案例,為什麼不多用美國和歐洲的?答案當然可以在正文中找到。不過,這裡可以強調的是,世界承擔不了兩個美國,承擔不了以美國式資源耗費型模式發展經濟的兩個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與此相對照,日本的資源集約型模式,將對中國的未來發展更有參考和借鑑意義。這其實也是我8年前辭去美國的教職,去日本工作的主要原因,就是想更貼近地感受、了解日本的“東洋模式”的精髓。
本書中,前面的第1至第5章,我儘可能的用大眾化的語言將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中涉及的核心問題和關鍵環節向大家描述、揭示清楚。如果有的讀者朋友願意去思考一些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中所隱含著的更深層次的理論命題,我相信第6章關於制度與技術引進、模仿與建設方面的討論,關於技術模仿與創新、制度模仿與創新,孰重孰輕的問題,應該會給大家一些很好的提示和幫助。
在附錄1中,我的朋友朱新月先生,利用我近幾年受邀出席國內大型論壇和會議的間隙,更加具體地、深度地與我展開對話。將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中所涉及的、大家特別關心的一些熱點問題,向我提問,以期為各位讀者提供更具體的、詳實的答案。
附錄2,是我在日本接受《朝日新聞》和《中文導報》的採訪報導,是關於2008年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未來的發展形勢和情形的,特別是關於日本和中國未來的有關話題。
在附錄3中,由於還是擔心前面的分析過於抽象、籠統,在這裡我又一口氣放了四十幾個日本中小企業成功實現自我產業升級、深化和拓展的真實案例。因為它們涉及眾多行業和不同的領域,我相信一定會幫助大家,特別是我們的民營企業、中小企業,了解、掌握關於“操作性”、實務性、具體化等方面的問題和要求。從這些日本企業的真實故事中,我相信大家一定會有很多啟發的。
所有的一切,都是期待著可以幫助中國成功地實現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拳拳之心,略表於此!

目錄

第一章
“世界工廠”模式的末路
—中國企業和中國經濟 /1
中國的“世界工廠”戰略 /3
中國企業的困境 /14
中國經濟轉型突圍與增長前景 /18
中國經濟角色的再定位 /24
簡單的中日比較 /30
國際房地產泡沫的經驗教訓 /41
中國產業結構面臨的發展瓶頸 /47
第二章
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
—淺談產業網路 /53
全球化帶來的影響 /55
經濟區域化成為另一種新趨勢 /61
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區域化的關係 /66
產業集群、產業分工網路和產業生產價值鏈 /73
第三章
產業升級的國際比較
—日本中小企業的發展經驗和現狀 /81
日本中小企業的特色 /83
日本中小企業的發展背景 /95
日本和中國的企業家精神對比 /110
日本中小企業與中國企業的合作 /115
中小企業的持續發展 /119
第四章
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道路
—日本與中國近期的併購案例分析 /123
跨國併購是捷徑嗎 /125
中國近期的跨國併購案例 /129
中國企業對日併購概況 /132
中日企業的合作與併購機會 /135
第五章
經濟發展的新階段:創新型經濟
—產業升級的選擇和困境 /139
中國經濟的創新背景 /141
創新型經濟和企業的標準與特徵 /145
經濟轉型中的創新課題 /151
日本產業升級的經驗 /156
創新體系與創新工具 /168
第六章
技術模仿與創新、制度模仿與創新:魚與熊掌乎
—淺議現代日本經濟與管理模式 /183
“日本模式”的形成與主要特點 /185
當代日本經濟的主要特點與困境 /199
“日本模式”所揭示的理論命題 /204
日本經濟的未來發展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208
附錄1
朱新月先生深度對話李克教授 /215
1.中國應不應該做“世界工廠”? /217
2.中國產業現狀真的源於“陰謀論”嗎? /219
3.中國企業如何避免全球化陷阱? /222
4.中國能源緊張對經濟轉型有何深遠影響? /228
5.產業升級就是關掉“三高企業”嗎? /232
6.如何理性理解和看待產業集群? /235
7.如何看待中國愈演愈烈的民工荒和人才荒? /239
8.如何加快企業升級的速度而又不至於讓企業難以承受? /242
9.通貨膨脹能倒逼企業升級嗎? /245
10.如何解決企業家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 /248
11. “國進民退”對經濟轉型有何影響? /250
12.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轉型和升級有何不同? /253
13.美國在二戰後不斷轉型升級中,我們可以學習什麼? /257
14.我們該如何學習日本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經驗? /268
15.誠信問題在中國經濟轉型中的作用有多大? /274
16.經濟轉型期企業家如何調整心態、舒緩壓力? /277
附錄2
美國2008年金融颶風后的世界經濟走向和後果:
李克教授訪談 /281
1.次貸危機根源:金融體系膨脹遠超實體經濟 /283
2.此次金融危機不會造成全球經濟的大停滯 /285
3.對日本經濟沒有災難性的影響 /287
4.美國金融危機是中國的好教材 /288
附錄3
日本企業實現自我產業升級、
深化和拓展的案例 /291
後記 /313
主要參考文獻 /31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