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特區與中國政治發展

《經濟特區與中國政治發展》從政治學的角度分析了經濟特區的設立和發展,探討了經濟特區對中國政治轉型的意義,全書為價值偏好——制度——行為政治效應分析框架。

圖書信息

出版社: 重慶出版社; 第1版 (2005年1月1日)
叢書名: 中國政治文明發展與建設叢書
平裝: 29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536670311, 9787536670310
條形碼: 9787536670310
尺寸: 20.8 x 14.6 x 1.6 cm
重量: 358 g

作者簡介

朱德米,1972年2月生於江蘇盱眙,1999-2002年師從復旦大學林尚立教授攻讀博士學位,200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獲政治學博士學位,現為同濟大學公共管理系講師,主要從事MPA項目《政治學》和《公共管理學》的教學工作,在國內主要研究領域有比較政治經濟學,地方政府治理等。主要論文有:《新制度主義政治學的興起》、《當代西方政治科學最新進展》等。目前正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公共政策制定與公民參與》項目的研究。

內容簡介

《經濟特區與中國政治發展》從政治學的角度分析了經濟特區的設立和發展,探討了經濟特區對中國政治轉型的意義,全書為價值偏好——制度——行為政治效應分析框架。

目錄

總序
前言
一 寫作動機
二 研究主題和理論假設
三 研究邏輯和分析框架
四 研究計畫
第一章 研究的基礎和研究和邏輯
第一節 研究的基礎:海外當代中國政治發展研究述評
一 當代中國政治研究的困境
二 當代中國政治研究文獻述評的評述
三 海外當代中國政治轉型研究的述評
四 對海外當代中國政治發展研究的批判
第二節 研究的邏輯:比較政治經濟學視野中的經濟與政治相互支撐邏輯
一 新政治經濟學的發展
二 比較政治經濟學的知識譜系
三 比較政治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四 經濟現象的政治邏輯和政治現象的經濟邏輯:比較政治經濟學的主要內容
五 比較政治經濟學與當代中國政治轉型的研究
第二章 經濟特區決策過程中的意識形態因素:政治發展的現念基礎
第一節 經濟特區決策的意識形態背景
一 合法性危機
二 真理與實踐關係的討論
三 實事求是:經濟特區決策的觀念基礎
第二節 經濟特區決策:在意識形態的真理和工具成分之間
一 “四個現代化”與對外開放
二 設立經濟特區:上下互動的決策創新模式
第三章 經濟特區的發展與意識形態的嬗變:經濟績效與觀念爭論
第一節 意識形態視野中的經濟特區發展:1979-1986年的經濟特區
……
第二節 經濟特區引發的思想爭論:1987年以來的經濟特區
第三節 意識形態和中國政治轉型:經濟特區的觀念效應
第四章
第三節 經濟特區制度變革的理論框架
第二節 經濟特區的經濟制度變革:以制度關聯性為視角
第三節 經濟特區的國家建設:行政體制的改革
第四節 經濟特區的民主建設:1999年深圳市大鵬鎮鎮長選舉的制度分析
第五章 經濟特區的政治發展動力:公民社會的成長與制度選擇
第一節 利益聚集與集體行動:深圳市業主維權個案研究
第二節 業主維權與制度選擇——經濟和特區的制度效應
結論 經濟特區的政治效應與中國政治發展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