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實驗

經濟學實驗

經濟學實驗是一本經濟學書籍,本書在內容體系上作了許多新的嘗試,將理論與實踐、理論與實驗、實踐與實驗結合起來,通過導入經濟學基本理論和典型案例,引出實驗的項目及問題,然後分步驟進行驗證。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的總體思路:以學生為本,以素質教育為宗旨,以改革和創新實驗教學體系為主線,通過經濟學實驗教學,使學生鞏固已學到的理論知識,培養以實證分析為主的經濟思維方式,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綜合套用能力。本書主要採用驗證型實驗方法,以驗證經濟學基本理論,使理論知識具體化、動態化、過程化。本書在內容體系上作了許多新的嘗試,將理論與實踐、理論與實驗、實踐與實驗結合起來,通過導入經濟學基本理論和典型案例,引出實驗的項目及問題,然後分步驟進行驗證,並加入引子、實驗前課堂案例討論、實驗後結果分析與原理講解、材料閱讀等內容,目的是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所學知識的真實性和實用性,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主動創新的精神。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實驗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實驗經濟學的內容、方法及運用

第三節 實驗經濟學的意義和局限

第四節 創新經濟學實驗教學

第二章 市場供求理論實驗

第一節 市場供求理論概述和典型案例

第二節 市場供求均衡實驗

第三節 稅收與補貼實驗

第四節 最低限價與最高限價實驗

第三章 投入產出實驗

第一節 投入產出理論概述和典型案例

第二節 投入產出模型分析實驗

第三節感應度係數影響力係數分析實驗

第四節生產誘發係數分析實驗

第四章 廠商理論實驗

第一節 廠商理論概述和典型案例

第二節 市場進入實驗

第三節 壟斷實驗

第四節 寡頭壟斷實驗

第五章 生產要素價格形成實驗

第一節 生產要素價格理論概述和典型案例

第二節 最低工資實驗

第三節 市場利率形成實驗

第六章 博弈論實驗

第一節博弈論理論概述和典型案例

第二節 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實驗

第三節 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實驗

第四節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實驗

第五節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實驗

第七章 公共經濟學實驗

第一節 公共經濟學理論概述與典型案例

第二節 公共產品實驗

第三節 “公地悲劇”實驗

第四節 投票選擇實驗

第五節 檸檬市場實驗

第八章 總量經濟學實驗(上)

第一節 總量經濟學概述和典型案例

第二節 貨幣創造實驗

第三節 通貨膨脹實驗

第九章 總量經濟學實驗(下)

第一節 國際貿易比較優勢實驗

第二節 經濟成長中各要素貢獻率分析實驗

第十章計量經濟學實驗

第一節 回歸分析過程實驗

第二節 異方差模擬實驗

第三節 序列自相關模擬實驗

第四節多重共線性模擬實驗

第五節 隨機解釋變數模擬實驗

第六節 聯立方程模型實驗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實驗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實驗經濟學的內容、方法及運用

第三節 實驗經濟學的意義和局限

第四節 創新經濟學實驗教學

第二章 市場供求理論實驗

第一節 市場供求理論概述和典型案例

第二節 市場供求均衡實驗

第三節 稅收與補貼實驗

第四節 最低限價與最高限價實驗

第三章 投入產出實驗

第一節 投入產出理論概述和典型案例

第二節 投入產出模型分析實驗

第三節 感應度係數和影響力係數分析實驗

第四節 生產誘發係數分析實驗

第四章 廠商理論實驗

第一節 廠商理論概述和典型案例

第二節 市場進入實驗

第三節 壟斷實驗

第四節 寡頭壟斷實驗

第五章 生產要素價格形成實驗

第一節 生產要素價格理論概述和典型案例

第二節 最低工資實驗

第三節 市場利率形成實驗

第六章 博弈論實驗

第一節 博弈論理論概述和典型案例

第二節 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實驗

第三節 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實驗

第四節 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實驗

第五節 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實驗

第七章 公共經濟學實驗

第一節 公共經濟學理論概述與典型案例

第二節 公共產品實驗

第三節 “公地悲劇”實驗

第四節 投票選擇實驗

第五節 檸檬市場實驗

第八章 總量經濟學實驗(上)

第一節 總量經濟學概述和典型案例

第二節 貨幣創造實驗

第三節 通貨膨脹實驗

第九章 總量經濟學實驗(下)

第一節 國際貿易比較優勢實驗

第二節 經濟成長中各要素貢獻率分析實驗

第十章 計量經濟學實驗

第一節 回歸分析過程實驗

第二節 異方差模擬實驗

第三節 序列自相關模擬實驗

第四節 多重共線性模擬實驗

第五節 隨機解釋變數模擬實驗

第六節 聯立方程模型實驗

書摘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實驗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經濟學實驗經濟學實驗

經濟學是關於最佳化資源配置的學科,它所闡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對於社會經濟活動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如何通過科學的手段來驗證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經濟學家們對此做了長期的探索。

1931年瑟斯通使用心理學研究中通用的實驗技術,探討關於偏好的無差異曲線是否確切地代表了個人的選擇行為,由此揭開了實驗經濟學的帷幕。瑟斯通關注測試無差異曲線對於偏好的代表性,以及用於估計無差異曲線的通過實驗所獲得的數據的實用性問題。他讓實驗參與人進行假想,在一組商品中進行選擇。他記錄下參與人的具體選擇後,畫出一組無差異曲線。但這卻引發了瓦爾拉斯和弗里德曼的批評,他們批評這一實驗的缺點之一,就是實驗包含了錯誤的分類和假設的選擇。他們認為,在如此虛擬的實驗環境下,一個選擇主體能否做出其在現實情況下的真實選擇是值得懷疑的。他們指出,實驗必須使得參與人在真實條件下做出真實的選擇。這一觀點為以後的經濟學實驗提供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作為瑟斯通的追隨者,羅西斯和哈特在1951年做了一個設計無差異曲線的實驗,以回應瓦爾拉斯和弗里德曼的批評。隨後,摩斯特勒和紐吉以及阿萊都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理論。他們成為對個人選擇理論進行實驗檢驗的先驅。

1944年馮·諾依曼與摩根斯坦出版了《博弈論與經濟行為》一書,這對於博弈論與個人選擇理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