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州木版年畫

絳州木版年畫

絳州木版年畫生長於民間,紮根於農村,源遠流長,引是絳州先民們對自然和生活的樸素認知及在藝術上的升華,是我國美術史上的瑰寶。但是,和其它民間藝術一樣,木版年畫被視為坊間工藝,長期倍受歧視,在號稱正統美術史冊中,很難找到它的影子。


溯源

新絳古稱絳州,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有1300多年歷史,

自古就享有“水旱碼頭,交通樞紐”“七十二行樣樣俱全”“天下錢鑄有其三”之稱。
絳州木版年畫的生產有其深厚的歷史、社會根源和濃厚的文化底蘊。聞名於世的絳帖,是宋代三大法帖之一,法帖是把墨筆摹刻到石壁或木板上,供習學者臨摹,刻帖也由此影響和帶動了木版年畫。據史料記載,現存最早的木版年畫,始於北宋年間《佛說北斗七星經》,絳州郭下宋守真刊印的刻本,成為海內外之孤本,有著極高的研究考察價值,該刻本被稱為我國木版年畫的鼻祖。清光緒33年,在今屬內蒙古的黑水城舊址,俄國人柯茲洛夫發現我國現存宋金時代木版畫上刻 “平水徐家印”的《四美圖》,這幅印在通俗話本上的民間書籍卷首畫,刻有“平陽姬家雕印”,金興定二年(1218年)絳州升為晉安府,興定三年又轄置正平、翼城、曲沃、聞喜、垣曲、太平等八縣。“平水徐家”當屬古絳州轄地。當時絳州為晉南商貿,文化中心,由於明代推崇“益人倫,厚風俗”“敬禮百神”,使民間木版年畫暢行一時。出現了絳州木版年畫的生產戶、銷售木版年畫的經銷商。解放前,在絳州城繁忙的大街上,標有年畫的店鋪,如天福成、益盛成、茂盛畫店,景記紙局,光前堂印局,永寧堡等,其木版年畫每年要印刷數十萬,行銷華北、西北十多個省市,特別是過舊曆年,人們購買絳州木版年畫,使其成了洛陽紙貴,一畫難求。

特點

絳州民間木版年畫歷史悠久,題材豐富,藝術精湛。發端於宋金,興盛於明清,

較楊柳青、楊家埠、朱仙鎮、桃花塢年畫問世均早,最早見於北宋《佛說北斗七星經》之雕版插圖。據《山西概況》載:“目前已有實物證明,最遲於北宋初在今山西新絳就有了古代雕版書。”至明中葉,雕版畫在內容上擴展到百姓生活領域,或為日臻成熟的木版年畫,絳州亦成為晉南年畫的主要生產基地。至清道光、鹹豐時達到鼎盛期,其時絳州城有“三大家、七小家年畫作坊”之說,其中開業於清初的益盛成畫店,年印製各類木版年畫達十萬餘份,行銷西北諸省。其餘畫店生產的畫銷往東北、華北、中原等十多個省市,對各地木版年畫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影響和推動作用。絳州木版年畫藝術價值極高,其中《春牛圖》、《馗頭》、《老鼠娶親》、《侍女圖》等都是中國年畫寶庫中的珍品。《春牛圖》被中國美術全集收輯。
馮驥才先生到新絳考察後認為:“絳州木版年畫品種繁多,手法齊全,雕版技術精湛、線條細膩,年畫內容所能體現的歷史脈絡清晰,是一項完整的民間文化遺產。”

分類

絳州木版年畫題材內容廣泛,主要可分以下8大類: 1、鬥神類。如:《秦瓊敬德》《趙雲護子》《張仙護子》,約十幾類,按不同的內容,張貼於不同的位置,如《趙雲護子》就張貼於媳婦門上,鍾馗則貼於大門兩側。
2、神祗類。以灶君、天地、土地、祖先、鍾馗、行業祖師以及生活諸神為主。在此類別中,關公崇拜也是一個重要的內容,主要以夜讀《春秋》、上官(關)下財為主。這幅“杜塢劉”畫店刻印的關公圖,刻法工整,堪稱精品。

除此,尚有財馬和神獸。財馬從紙馬演變而來,是絳州木版年畫用途最廣泛的一個品類,年時張貼於居家的各個方面,取吉祥如意之意。內容多以《一品登朝》《天官賜福》《劉海戲蟾》《和合二仙》等為主。神獸則由圖騰崇拜演變而來,以《春牛圖》《神虎》等為主。
3、仕女圖。不僅是傳統繪畫的內容,也是絳州木版年畫中的一個重要題材,從古裝一直發展到近代旗袍裝仕女圖。其中,有為數不少送子圖,多寄託人們生兒育女、子孫滿堂的願望,以《麒麟送子》《天仙送子》為主。
4、戲曲故事類。多取材於戲曲,在表現形式上,以小幅見多,一聯四幅。有的則是對生活趣事的擷取,如《猴子搶帽》,據傳說,一老翁推了一車草帽,路經猴山,草帽被群猴一搶而光,老翁急中生智,以酒誘猴,猴醉,奪回草帽。影響甚廣。
5、教化類。主要以《二十四孝》和勸學為主。其中《二十四孝》現存有明末清初版和民國初年版兩套。勸學類主要有《名賢圖》《閨房教子》等20餘幅。
6、實用類。主要是窗畫、燈畫和博古等。內容以戲曲人物、花鳥等居多,小幅。博古主要是印章、篆刻,多用於紳士書房裝飾。同時,還有對聯、冥幣、紙牌、廣告商標等。
7、祈福類。這類畫反映了人民民眾對美好事物的理想和追求。多借四季花卉、各種水果表現,寓吉祥如意、四季平安等。
8、箱子底。就是春宮畫。舊時用於青年女子結婚時的性啟蒙教材,用後壓於箱子底,或藏於房梁,用於避邪。
絳州木版年畫的體裁格式,多是根據當地民眾欣賞與實用的需要,按照民間居房的要求和格式“量體裁衣”,分門別類。鬥神分大門、二門、宅門,根據主人的不同,張貼不同的年畫;財馬,在生產生活的所有器具上都可張貼;馗頭,多張貼於影壁的上方,大門中間;鍾馗張貼於中堂或門上。其它各類年畫,有的是在節日張貼和懸掛(燈畫);有的則於結婚或慶壽時張掛;有的則專門用於公廟、廳堂、閨房、店鋪和旅舍。

題材

2008年1月和4月,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國務院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導組副組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先後在新絳考察絳州木版年畫。在隨後的研討時說:“絳州木版年畫品種齊全,題材涉及神像、戲曲、紙馬、嬰戲、美人、四條屏、窗花、燈籠畫、門帘等13種之多,手法繁多。印刷方式上有套版印刷和半印半繪,套色上有兩色和多色,並且刻板技術好,線條細膩,年畫內容能體現的歷史脈絡清晰,是一項完整的民間文化遺產。政府應儘快拿出搶救方案,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他認為這裡的木版年畫有四個特點:品種齊全、歷史悠久、手法多樣、而且是活態的。從此,近年來為人知之甚少的絳州木版年畫浮出水面。
絳州木版年畫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內容十分豐富。主要反映五穀豐登、生活富裕、婚姻美滿、子孫滿堂、安居樂業、幸福長壽、吉祥如意這些美好寓意。也有表現神仙、菩薩、財神、灶君一類的神祗畫。絳州木版年畫從內容上大致可劃分為七大類,即戲曲故事、人情風俗、吉祥如意、民間童話、花鳥走獸、名勝風景、天仙神祗。題材多根據當地民眾欣賞與使用的需要,主要品種由歷代名人圖、古代忠義志士、鬥神有關公、趙雲、秦瓊、敬德、鍾馗;祈福題材的有天仙送子、麒麟送子、八仙慶壽、百子生金、四季平安、利市和合,天仙慶壽、福祿康泰、滿門增幅、天官賜福、福祿壽三星圖、財、福;有神仙題材的天仙、八仙、劉海戲金蟾、和合二仙、灶神、財神、馬王、牛王;有民俗題材的老鼠娶親、猴子搶帽、五子登科、鎮宅神虎、行孝圖(24孝)、四季美人圖、雞上加冠、箱底畫;有現實生活題材的閨房訓子、三娘教子、春牛圖、漁樵喜樂圖;有戲曲題材的取洛陽、明公案、天河配、黃鶴樓、趙雲就阿斗等等。題材之多,多不勝數。千百年來,絳州木版年畫深受勞動人民喜愛,已成為城鄉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傳承

從2009年開始,新絳縣成立專門領導機構,開展系列田野調查工作,收集傳統年畫木版800餘塊、年畫1000餘幅,選擇二天門年畫社等進行木版年畫傳承與製作。出版了 《晉南木版年畫資料》,1986年舉辦了 “山西新絳民間藝術展覽”,先後在重慶、太原、北京展出,民間剪紙、木版年畫、皮影、麵塑、印花包袱等民間工藝,內容豐富,規模宏大,展示了新絳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蘊。
新絳縣絳州木版年畫研製所(即二天門年畫社)多年來從事絳州木版年畫收藏、整理、研製工作。該所現存有各個時期的木板、年畫,是十分珍貴的木版年畫資料,有很高的研究價值。絳州木版年畫已列入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1、新絳縣絳州木版年畫研製所(即二天門年畫社)經過多年的探索,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藺永茂經常親臨指導,現已開發出數百種絳州木版年畫系列產品,每幅作品大都均可以做出黑白、彩繪兩種形式作品,也都可以軟片(帶紙袋)、精裱內芯、精裱軸畫(帶盒)、精裱鏡畫等形式出售。
山西新絳縣木版年畫研製所所長吳百鎖,新絳縣二天門年畫社創辦人。為了保護和搶救絳州木版年畫這一珍貴民間文化遺產,他把自己所有的業餘時間全部用到普查、收集、整理、研究絳州木版年畫上。現今,他擁有各個時期的原有老木板400餘塊,各個朝代和地區的原有老年畫300餘張。
山西省新絳縣絳州木版年畫研製所 業務QQ:一五九 四六一 三二九三(二天門年畫社)
所址:山西省新絳縣城內一天門25號
2、郭全生,“新絳木版年畫山林軒畫社”創辦人。自1986年始,多次走訪“益盛成”、“天福成”、“景記”等後人和鄰近縣、市老藝人,1996年成立“新絳木版年畫山林軒畫社”。其子郭鵬為該畫社第二代傳承人,已掌握了“新絳木版年畫”製作精髓。
郭全生,男,1966年4月生,新絳縣中社村人,農民,國中文化。1986年原為木工的郭全生,對民間藝術無限鍾愛,尤對木板年畫倍愛有加,被其精美的雕版工藝所深深折服,走上了調查、收藏、研究的歷程,經二十餘年的實踐,已能熟練操作“新絳木板年畫”的刻、印、裱等一系列傳統技藝,現已收集、復刻古版、套版170餘套,近560塊,其成套作品有“新絳木版年畫古版珍藏本一、二集”。代表作有“麒麟送子”、“閨房教子”、“春牛圖”等。2008年4月參加了“新絳木板年畫”普查工作,為編撰《中國木版年畫集成 絳州卷》向多家研究單位與媒體提供年畫近百餘幅和貼版、油浸、刻板、平底、分色、印刷等技術資料。數年來為新絳縣印刷木版年畫千餘幅。2008年新絳縣人民政府授予其“新絳木版年畫傳承人”稱號,享受縣政府津貼。2009年8月創辦了山林軒畫社,從事新絳木版年畫的生產製作和銷售。
山林軒畫社聯繫方式:
地址:山西省新絳縣古交鎮中社村
2008年4月4日,中國絳州木版年畫搶救保護工作專家座談會在山西太原晉祠賓館召開。與會的著名作家、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保護領導小組副組長、專家委員會主任馮驥才先生對絳州木版年畫給予高度重視,新絳縣委、縣政府責成縣委宣傳部牽頭,開始對原絳州所轄的稷山、聞喜、絳縣、垣曲、河津及新絳6縣市進行普查。在普查中,他們通過走訪傳承人,理順每個作坊的傳承譜系;根據線索查尋現有木版的流向,先後到北京、太原等地調查,行程5000多公里,先後走訪傳承人及後人175人,收集和重新印刷過去未發現的民間收藏年畫和木版600餘塊(幅),調查文字資料200餘萬字,使這一珍貴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得到搶救。
傳承文化,雕刻歷史。穿越千古時空,絳州木版年畫除了帶給人們溫暖與吉祥的記憶,它依然執著地將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尊重與敬仰一一鐫刻,亘古不變。我們深信,隨著《中國木版年畫集成·絳州卷》的編纂以及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一系列保護工作的深入開展,絳州木版年畫這朵盛開了千餘年的藝苑奇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