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雅各布神父的信

給雅各布神父的信

《給雅各布神父的信》是2009年克勞斯·哈洛執導的芬蘭電影。由卡琳娜·哈薩、尤嘎·蓋諾寧、海奇·諾西艾南、埃斯科·洛依奈主演。 《給雅各布神父的信》講述了一個溫馨的故事: 萊拉(卡琳娜·哈薩 飾)原本是名被判無期徒刑的犯人,後來獲得假釋,出獄後心不甘情不願地到一個偏遠的教堂工作,做雅各布神父的助理。原本只在乎自己的萊拉在那裡面臨了不少價值觀的衝突。雅各布神父(海奇·諾西艾南 飾)每天都會收到許多求助信函,回覆這些信件是神父的終身職則,但萊拉深深不以為然。後來突然再也沒有信件了,萊拉便決定離去,但雅各布神父卻完全失去了生活重心。萊拉在幫助神父的找回生活的過程中慢慢明白這個世界上仍然有人在愛著她。

劇情簡介

“親愛的雅各布神父,我的狗不見了,請你為他祈禱。”死囚蕾拉姑且接受神職助理的工作,為已經全盲的神父回復這類求禱信。與其說憤世嫉俗的她準備去適應社會,不如理解為她已經沒有其他生命寄託。

影片描述一名原本被判無期徒刑的犯人萊拉,獲得假釋之後不甘願的當起雅各神父的助理,因為神父的眼盲,必須由萊拉幫他看每一封求助信函。兩條迥異的生命意外交錯,會對彼此的人生造成何種改變?

萊拉原本是名被判無期徒刑的犯人,後來獲得假釋,出獄後心不甘情不願地到一間偏遠的牧師公館工作,當盲眼雅各神父的助理。萊拉在這裡面臨了不少價值觀的衝突。雅各神父每天都會收到許多求助信函,回覆這些信件是雅各神父的終身職志,但萊拉深深不以為然。後來突然再也沒有信件了,萊拉便決定求去,但雅各神父卻完全失去了生活重心,原本只習慣獨善其身的萊拉是否能毅然離開?兩條迥異的生命意外交錯,會對彼此的人生造成何種改變?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
萊拉 卡琳娜·哈薩
雅各布神父 海奇·諾西艾南
Posteljooni Jukka Keinonen
Vankilan Johtaja Esko Roine

職員表

製作人Lasse Saarinen、Risto Salomaa
導演克勞斯·哈洛
副導演(助理)Jolle Onnismaa
編劇克勞斯·哈洛、Jaana Makkonen
攝影奧莫·胡特里
剪輯Samu Heikkilä
美術設計Kaisa Mäkinen
服裝設計Sari Suominen

幕後花絮

電影海報劇照 電影海報劇照

芬蘭最受矚目的年輕導演克勞斯·哈洛,被視為英格瑪·伯格曼系的繼承人,他找 身材健碩的女性主義作家出演蕾拉,矢志以綠油油的大自然力量去安撫躁動,叫頑石流淚。這部簡單不造作的人性處境小品被視為禾草里的珍珠,自去年春天公映以來長映長有,深受北歐觀眾愛戴。

芬蘭電影大將克勞斯·哈洛
導演克勞斯·哈洛1971年出生於芬蘭,畢業自赫爾辛基藝術大學,主修導演與編劇。執導的第一部劇情長片《我很想你》(Elina: As if I Didn’t Exist)獲得了柏林影展的玻璃熊獎;第二部片《戰場上的小人球》(Mother of Mine)遂代表芬蘭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四年後,他再次以《給雅各神父的信》代表芬蘭遠征奧斯卡,短短數年間,就肩負兩次要為國爭光的殊榮,可見芬蘭影壇對他的重視。
在國際上,還不到40歲的他,已拿下世界各大影展超過60個的獎項。其中最具意義的應該是2004年獲得英格瑪伯格曼獎,這個獎的得獎者可是由享譽全球瑞典國寶電影大師英格瑪·伯格曼親自挑選的。獲得大師的欽點,克勞斯的前途大為看好,他是否能繼承衣缽成為下一個北歐電影大師呢?讓人不禁對他充滿了期待。

導演訪談

Q:在你的作品中,有好幾個重複的主題。例如在《我很想你》中,可以看到一個寂寞的主角尋找溝通的管道;《戰場上的小人球》的主人翁伊諾是個想要找到心靈依靠的孩子,在你的最新作品《給雅各神父的信》則是描繪了兩個寂寞的人想要找到溝通管道和內心的平靜。這是你一直以來都有意想要透過作品表達的主題嗎?

A:我在拍攝時其實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是事後回顧時才發現有這些共通之處,換句話說,這都不是事先計畫好的。你說的沒錯,這部片講的是人們尋找依靠,以及在最不可能的狀況下找到友誼。這部片之所以讓我很有共鳴,是因為我完全理解這兩位主角的感受。我是基督徒,但我從前不是,因此我能用教徒和非教徒的角度看這個世界。此外,劇本中有很多主題讓我覺得很熟悉,例如尋找救贖,和在困境中對友誼的渴望。 同時,這個劇本很有電影感,人物發展很完整,而且故事很簡潔,這一點我很喜愛。

Q:你是如何發現這個劇本的呢?

A:其實這對編劇和我而言,都是很大的驚喜。2007年,我因為得了流行性感冒在家休養,我悶得發慌,然後在信箱裡發現了一個裝著劇本的包裹,這個編劇的名字我完全沒聽過。因為芬蘭的電影圈不大,我們都沒有經紀人,因此我們國家的編劇我幾乎都認識。平時如果我收到一個陌生人寄來的劇本,我通常都不會花時間去看,因為我的拍片工作一直都很忙碌。若不是因為感冒,我也不會有休息的機會。在這個契機下,我就隨手翻了前幾頁,然後我就被迷住了。我立刻打電話聯絡那名編劇,拿著話筒的我都還不知道該稱呼他先生還是女士,因為他沒有在劇本上附上任何個人資料,只有一個姓名縮寫J馬克能(J. Makkonen)。通了電話後,發現她是一位年屆四十的女士,從事社工工作,在工作的空檔去電影學校修習電影課程。是她的老師鼓勵她將劇本寄給我,但她不敢抱任何的期望,所以當她接到我的電話時,還以為是班上同學的惡作劇呢。

我們碰面時,我向她表達了我對這劇本的喜愛,並稱讚她創造了很棒的角色和充滿電影感的故事。她同意讓我改寫劇本,因為她是新手,很希望有前輩可以給她指導,我對她也很有耐心。為了表示對她的尊重,我每修改一次,就會把稿子寄給她看。她沒有參與拍攝,因為她不想妨礙我們;她沒有參加首映禮,因為她不習慣站在鎂光燈下。換句話說,她的創作欲望非常單純。她很開心看到劇本被拍成電影,覺得這是上天的禮物。的確是。

Q:片中某些時刻讓人覺得雅各神父和萊拉的角色互換了。一開始萊拉對雅各神父執著於回覆教友的信感到不以為然,但當雅各神父失去的信仰,是萊拉引領著他回到上帝面前。在很多影片中,當某個角色轉變價值觀時,常常會讓觀眾覺得缺少說服力。在這部片中,卻沒有這個問題,你是如何辦到的呢?

A:我想我非常幸運。除了優美的故事,當初這個劇本會吸引我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當我讀到第20頁時,我在腦海中已經決定了飾演兩位主角的人選,他們是我長久以來一直想合作的演員。在拍攝過程中,因為他們的投入讓角色的可信度大增,他們會挑出很多可以讓故事更有說服力的細節,所以我只需要站在一旁誇讚他們的建議。他們兩位真的完全進入了角色。

這部片的主題,也是一開始就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對人類脆弱時刻的描繪,以及人類生命真正的價值。片中當雅各神父離開人世時,他了解了無論他的成就如何,都有人愛著他。這是我看待生命的方式,所以也是我最想要傳達的訊息。這部片在2007年年末開拍,當時都還沒有發生金融風暴,也沒人談論經濟蕭條的問題。當影片在2009年四月首映時,老實說我們起初對票房並沒有抱很高的期望,畢竟這是部比較沉靜的藝術片,在芬蘭當地卻出乎意料地受到了熱烈迴響。我想那是因為當時大部分的民眾都沒了工作,生活驟然改變,而這部片的主旨就碰觸到他們的內心。

導演手記
長久以來,我一直都想用溫暖誠摯的態度拍一部以信仰為主題的電影。以一般人為主角,闡述每個人都需要仁慈與寬容去看待他人生活中的缺點;也描寫希望和對生命的尊重,因為這常被人們忽略。

我之前找了很久都沒找到合適的故事,直到這個劇本跑到我的信箱。要不是那段時間我因為感冒在家休息,我大概不會有空去翻信箱的信件,更不會去讀一個當時還沒沒無名的作家寫的劇本。感謝上帝沒讓我錯過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透過一個被判無期徒刑的女人和一個盲眼神父的相處過程,用審慎的態度和些許的幽默刻畫我熟悉的基督教信仰–日常生活中可以轉變人心的力量;同時也是一股可以啟發和鼓勵我們的力量。

獲獎記錄

本片代表芬蘭角逐2010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影片在芬蘭上映時創造了票房奇蹟,上映期長達34周刷新紀錄,總票房更超越了《變型金剛2》,以一部溫馨感人取向的電影能有這樣的佳績實屬難得。

獲得芬蘭奧斯卡Jussi Awards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及最佳音樂四項大獎肯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