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女兒的信[北嶽文藝出版社出版圖書]

給女兒的信[北嶽文藝出版社出版圖書]
給女兒的信[北嶽文藝出版社出版圖書]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給女兒的信》是蘇聯當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實際改革家沙·阿·阿莫納什維利和蘇聯當代傑出的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合著的一部作品。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世界經典名著閱讀大文庫:給女兒的信》中收錄的就是他們倆寫給女兒的信,總計16封。

作者簡介

作者:(蘇聯)阿莫納什維利 (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譯者:劉文華 楊進發

沙·阿·阿莫納什維利是著名的喬治亞教育家,心理學博士、教授。阿莫納什維利是合作教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一位富於革新精神的學者,也是一位國小教師。他創造了一套以師生獨特的交往方式為基礎,並具有他本人鮮明個性特點的合作教學模式,被簡單稱做沒有分數的教學體系。他提出了建立實事求是的師生關係的原則,認為在知識探索中,教師有時應當扮演與學生一樣的求知者的角色,有時“健忘”,有時“犯錯誤”,提出與學生答案相反的論證,激起學生與教師辯論的願望。在阿莫納什維利的教學中,教師以這種方式為學生創造條件,讓學生在與教師的交往中感到自己是與教師平等的夥伴,並從這種積極參與中獲得認識的快樂,交往的快樂。

阿莫納什維利著述甚多,代表性的有:《孩子們,你們好!》、《孩子們,你們生活得怎樣?》、《孩子們,祝你們一路平安!》、《教學·分數·評價》、《6歲入學》、《對學生的學習評價的教養和教育職能》,以及與他人合著的《我們今天的教育學》等。部分著作在國外被譯為多種文字出版。

瓦·阿·蘇霍姆林斯基(B·A·Cyxomjnhcknn,В·А·Сухомлнский,1918-1970),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他從17歲即開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出生於烏克蘭共和國一個農民家庭。1936年至1939年就讀于波爾塔瓦師範學院函授部,畢業後取得中學教師證書。1948年起至1970年去世,擔任他家鄉所在地的一所農村完全中學——帕甫雷什中學的校長。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8年起任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1969年獲烏克蘭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功勳教師稱號,並獲兩枚列寧勳章、1枚紅星勳章、多枚烏申斯基和馬卡連柯獎章等。寫有《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帕甫雷什中學》、《公民的誕生》、《失去的一天》和《給女兒的信》等,收在《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五卷本)。

蘇霍姆林斯基在從事學校實際工作的同時,進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論問題的研究。他探討了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在學校集體中和家庭中對學生進行共產主義教育、農村學校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以及校內領導等問題。他在著作中,宣傳蘇維埃人道主義教育學思想,他的著作富有生動的教育實例,在一些問題上有獨到的見解。本文體裁為書信體。

圖書目錄

代前言

第1部 給女兒的信(沙·阿·阿莫納什維利)

第一封 “三月天”似的年齡

第二封 女性的主要品格

第三封 令人傷心就是編織痛苦之網

第四封 比九個太陽還熱

第五封 智者尊師

第六封 瞧,這才算個人!

第七封 我是一隻貓,而你們是人

第八封 時間的主人

第九封 力量的源泉

第十封 命運

第2部分 給女兒的信(瓦·阿·蘇霍姆林斯基)

第一封 愛情是什麼

第二封 偉大的智慧——學會愛

第三封 愛神的奴隸

第四封 理智和剛毅

第五封 愛情就是責任

第六封 不幸的兒女

課本選文

親愛的女兒:

你的問題使我心情非常激動。

今天你整整十四歲了。你正跨越一個界限,越過它你就是一名成年女性了。你問我:“爸爸,什麼是愛情?”

一想到我今天已不是跟一個幼稚的孩子在說話,我的心就跳的益發歡快。你在跨越這個界限,願你幸福。但做一個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為有智慧的人的時候。

千百萬女性,尤其那些十四歲少女,懷著一顆忐忑的心在思考著:什麼是愛情?每個人對他的理解各不相同。每個男青年,當他們已萌發成年男人的氣質時,也都在思考著這個問題。現在,親愛的女兒,我給你的信再不是從前那種信 了。我的宿願是把生活中的智慧,也可稱之為生活的本事傳授給你。但願父輩的每一句話如同一顆小小的種子,從中萌發出你自己的觀點和信念的幼芽。

從前,這個問題也同樣使我不能平靜。在我少年和進入青年早期的時候,祖母瑪利亞是我最親近的人。她真了不起。 我心靈中所獲取的一切美好的、智慧的、誠實的東西應該都歸功於她。她在戰前去世了。是她在我面前打開了童話、祖國語言和人類美德的世界。有一次,在初秋寧靜的夜晚,我和她坐在一棵枝葉繁茂的蘋果樹下,望著向溫帶飛去的鶴群, 我問道:“奶奶,什麼是愛情?”

奶奶善於用童話解釋極其複雜的難題。她那雙烏黑的眼睛顯露出沉思和不安的神情,不知為什麼,她用一種特別的,從未有過的目光看了我一眼。

“什麼是愛情?……在上帝創造世界時,他就把一切生物分散安置在地上並且教會他們傳宗接代,繁衍自己的子孫。給男人和女人都分了土地,教給他們如何築造窩棚,又給男人一把鏟子,女人一把穀粒。‘生活下去,繁衍你們的後代吧!’上帝對他們說道:‘我去忙自己的事了。一年以後我再來,看看你們這裡的情形。’

“剛過一年,上帝帶著大天使加夫里拉就來了。那正是清晨,太陽升起 的時候。他看到窩棚旁坐著 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他們面前的田地里是一片成熟的穀物。而在他們旁邊放著一隻搖籃,搖籃里躺著熟睡的嬰兒。那男人和女人一會兒望望天空,一會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在他們目光接觸的剎那間,上帝從那目光中發現了一種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種從未見過的力量。這種美勝過天空和太陽、大地和麥田――勝過上帝所創造的一切。這種美使上帝迷惑不解,驚慌不已。

“'這是什麼呀?’他向大天使加夫里拉問道。

“'這是愛情。’

“'愛情是什麼意思?’

“大天使無可奈何地聳聳肩。上帝走到男人和女人面前追問他們,什麼是愛情。可是,他們也無法向他解釋。於是上帝勃然大怒。

“‘好呀!看我不懲罰你們才怪!從現在起你們就要變老。一生中的每時每刻都將消磨你們的青春和力量直到化為烏有!五十年後我再來,看看你們眼睛裡還留存著什麼東西,該死的人……’”

“上帝為什麼要發怒呢?”我問了奶奶一句。

“是因為沒有經過請示就創造了一種他自己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東西。你還是往下聽吧!五十年後上帝同大天使加夫里拉又來了。這次他看到,原來有窩棚的地方已蓋起一幢圓木造的房子,荒地變成了果園,地里一片金黃色的麥穗,幾個兒子在耕地,女兒在收麥子,孫子們在草地上嬉戲。老頭兒和老太婆坐在屋前,時而望望紅艷艷的朝霞,時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上帝在這對男女的眼中看到了無與倫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還含有一種新東西。

“‘這是什麼?’他問大天使。

“‘忠誠。’大天使答道,但還是解釋不清楚。

上帝怒不可遏。

“‘你老得還不夠快嗎?該死的人,你活不了多久了。我還要來,看看你的愛情還能變成什麼樣!’

“三年以後,上帝帶著大天使加夫里拉又來到這裡。一看,有個男人坐在小土丘上。他的一雙眼睛充滿憂鬱悲傷的神情,但目光中卻仍然使人感到一種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種同過去一樣的力量。這已經不僅僅是愛情和忠誠了,還含有別的東西。

“‘這又是什麼?’他問大天使。

“‘心靈的追念。’

“上帝手撫鬍鬚,離開了小土丘上的老頭兒。舉目向麥田、向火紅色的曙光望去:金黃色的麥穗中站著許多青年男女,他們一會兒望望火紅色的天空,一會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傳情……上帝久久地佇立凝視著。隨後深深地思索著離去了。從那時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這就是愛情,小孫子。愛情,它高於上帝。這是人類永恆的美和力量。人們世代交替,我們每個人都不免變成一抔黃土,但愛情卻成為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衰敗的紐帶。”

這就是愛情,親愛的女兒。萬物生存、繁殖、傳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夠愛。同樣,從人本身來說,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愛的人,才成為真正的人。如果不善待愛情,便不能提高到人類美這一高度,就是說它不僅僅是能夠成為人、但尚未成為真正的人的一種生物罷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