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中學生講對聯

給大中學生講對聯

給大中學生講對聯,唐子畏著,湖南大學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唐子畏,1929年11月生,湖南祁東人,湖南大學副教授。幼讀私塾,專習對聯。1956年湖南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後留校工作,續修唐宋文學。1960年調湖南大學。退休前系湖南大學學報編輯部主任,兼社會科學版執行主編。曾任湖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三、四屆委員,湖南省編輯協會一、二屆副理事長、湖南省行為科學學會一、二屆會長。已出版專著十餘部,在詩聯領域中的代表作有:《古代詠物詩淺析》《古今名聯點評》《歷代名人名聯鑑賞》《現代名入名聯鑑賞》(即出)等。事跡載《中國高級專業技術人才辭典》《中國當代社會科學專家大辭典》《中國當代著作家大辭典》《世界名人錄‘中國卷11》等書,國際名人網亦有報導。

目錄

第一講 對聯的基本特徵
第二講 對聯的社會功能
第三講 對聯發展簡史
第四講 對聯的寫作規則
第五講 對聯的聲韻格律
第六講 對聯的修辭手段
第七講 對聯分類的原則
第八講 對聯專著介紹
附錄一 《聲律啟蒙續編》(車萬育原著,唐子畏改編)
附錄二 《笠翁對韻》(節錄)

書摘

第一講
對聯的基本特徵
“對聯”一詞,同學們並不陌生。寫對聯也不是難事,讀完這本書後,相信大多數同學就會動筆寫對聯了。
在講對聯的基本特徵之前,先要弄清與對聯相關的幾個概念。
(1)對聯與楹聯
對聯、楹聯,俗稱“對子”。但嚴格地講,兩者是有區別的:楹聯是貼在門框或柱子上的對聯;置放在案頭,或書贈友人的對聯,就不叫楹聯。由此可見,對聯包括楹聯在內。在日常用語中,許多情況下,兩者是通用的,不強調區別。
(2)對聯與對偶句
對偶句在先秦作品中就出現了。我國現存最早的紀言體史書——《尚書》中就有這樣的句子:“滿招損;謙受益。”“汝惟不矜,天下莫與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爭功。”稍後的《詩經》、《楚辭》,則出現了更多的對偶句。
《詩經》:“出自幽谷,遷於喬木”,“鐘鼓哩哩,磬筅鏘鏘”。
《楚辭》:“令沅湘兮無波,使江水兮安流。”
由漢至唐,出現了“四六駢體”,幾乎通篇是四言、六言對偶句。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寫的《為徐敬業討武墨檄》,李密寫的《陳情表》,劉禹錫寫的《陋室銘》,王勃寫的《滕王閣序》,基本上用的是對偶句。但以上所舉的對偶句,畢竟與獨立的對聯不同,故不能把對偶句都稱為對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