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骨

絕骨

取穴方法:小腿外側部,外踝尖上三寸,腓骨前緣凹陷處。或定於腓骨後緣與腓骨長、短肌之間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足外踝上三寸動者脈中,足三陽絡,按之陽明脈絕乃取之。【主治】古代記述:腹滿、胃中有熱、不嗜食,熱病汗不出,五淋,喉痹,髀樞痛、諸節酸折、風勞身重,中風手足不遂、頸項強、腳氣。腓骨長、短肌由腓淺神經的肌支支配,踇長屈肌和趾長屈肌由脛神經支配。中風半身不遂:腎俞、環跳、風市、委中、懸鐘、足三里。

基本內容

又名懸鐘。

足少陽膽經。

定位: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處。

主治:頸項強痛,偏頭痛,咽喉腫痛。胸脅脹痛。痔疾,便秘。下肢痿痹,腳氣。

教科書上的教科書上的

【取穴方法】小腿外側部,外踝尖上三寸,腓骨前緣凹陷處。或定於腓骨後緣與腓骨長、短肌之間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足外踝上三寸動者脈中,足三陽絡,按之陽明脈絕乃取之。”《針灸大成》:“尋摸尖骨者是”,《循經考穴編》:“須細揣摸絕骨尖,如前三分而高寸許是陽輔,絕骨尖間筋骨縫中是懸鐘,與三陰交對。”

【功效】泄膽火、清髓熱、舒筋脈。平肝熄風,舒肝益腎

【主治】古代記述:腹滿、胃中有熱、不嗜食,熱病汗不出,五淋,喉痹,髀樞痛、諸節酸折、風勞身重,中風手足不遂、頸項強、腳氣。近人報導:落枕、偏頭痛、淋巴結核、足內翻。

【刺灸法】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穴位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小腿深筋膜、腓骨長、短肌腱、趾長伸肌、踇長伸肌。皮膚由腓總神經的分支腓淺神經分布。腓骨長、短肌由腓淺神經的肌支支配,踇長屈肌和趾長屈肌由脛神經支配。(參看光明穴)

【特異性】八會穴之髓會。又名絕骨。

配伍

配內庭治心腹脹滿;配崑崙、合谷、肩髃、曲池、足三里治中風、半身不遂;配後溪、列缺治項強、落枕。

方例:足緩難行:條口、絕骨、沖陽。

腳弱無力:足三里、絕骨、申脈、公孫。

腳氣:絕骨、三里、陰交。

心腹脹滿:絕骨、內庭。

偏頭痛:風池、懸鐘、俠溪。

中風半身不遂:腎俞、環跳、風市、委中、懸鐘、足三里。

落枕:天柱、後溪、懸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