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安全監測雲

物聯網為基礎,依託結構安全行業,構建結構安全監測雲,提供結構安全監測及專業數據分析雲服務。

基本介紹

什麼是結構安全監測雲

結構安全監測技術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在感測器技術、損傷識別技術、模型修正技術及安全評定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也有很多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如何根據現有成果並結合工程需要開發出高性價比的軟硬體產品、如何提高現有系統的服務工程安全的實用性、如何實現方便、廉價的遠程實時無線傳輸功能等。 很多大型項目在安裝了結構感測器之後仍然出現結構癱瘓等各種弊端,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產品安裝之後,沒有專業的人才去維護,導致費用花費但是效果卻並不理想。

在此現狀下:物聯網為基礎,結構安全監測為行業依託,網際網路融合建立“結構安全監測雲“的概念及相關產品應運而生。從客戶角度出發,使非專業用戶能夠對結構安全監測數據有更深入的理解,全方位的了解各個結構物的安全狀態。站在企業的角度,有了這種全方位的服務平台,既能提供結構安全數據分析與維護,同時也解決企業無專業安全監測分析隊伍的後顧之憂,更為客戶帶來便捷。

發展趨勢

(1)市場分析

1、據統計中國現有各類橋樑約五十萬座,共有約500億的市場。在此基礎上,安全監測服務的費用占據20%,總計約有100億的市場份額,隨著安全問題的日益突出,安全監測服務費用的比例會逐漸提高,該市場的份額會穩定發展。

2、在中國有8600多座鐵路、公路隧道,總共約有2億的市場。在此基礎上,安全監測服務的費用占據20%,總計約有4000萬的市場份額。

3、中國捷運的總里程大約為3000公里,總共監測市場容量約6-12億。在此基礎上,安全監測服務的費用占據20%,總計約有1-3億的市場份額。

4、目前中國擁有大壩8.7萬座,保守估計每座大壩投入在安全監測的費用為50萬,總共的市場容量約是435億。在此基礎上,安全監測服務的費用占據20%,總計約有87億的市場份額。

5、我國鐵路里程達到8.6萬公里,躍居世界第二位,估計每公里在安全監測的費用為30-40萬,總共的市場容量是258-344億。在此基礎上,安全監測服務的費用占據20%,總計約有60億的市場份額。

6、我國現有礦山約14萬個,保守估計每一座礦山花費在安全監測方面的費用最低為200萬,則總共的市場容量是2800億。在此基礎上,安全監測服務的費用占據20%,總計約有500多億的市場份額。(具體見表) 另外諸如港口基礎設施安全、公路路面、大型建築物的安全、江河湖泊的環境安全等方面的監測均需要提供相關的技術服務,這些均存在較大的市場空間。 表1 結構安全監測市場容量

市場領域 全國總數 花費 啟動比例 市場
橋樑 50萬座 200萬/座 5% 500億
隧道 8600座 50萬/座 5% 2億
捷運 3000公里 20-40萬/公里 100% 6-12 億
大壩 8.7萬/座 50萬/座 100% 435億
礦山 14萬個 200萬/座 100% 2800億
鐵路 8.6萬公里 30-40萬/公里 100% 258-344億
山體滑坡

(2)國家規定

2011年1月25日,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印發了《煤礦井下緊急避險系統建設管理暫行規定》。《暫行規定》明確了所有井工煤礦應按照規定要求建設完善煤礦井下緊急避險系統,並符合“系統可靠、設施完善、管理到位、運轉有效”的要求。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與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礦井(以下簡稱煤與瓦斯突出礦井),中央企業所屬煤礦和國有重點煤礦中的高瓦斯、開採容易自燃煤層的礦井,要完成緊急避險系統的建設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其他所有煤礦要完成緊急避險系統的建設完善工作,否則吊銷其生產許可證。

《公路橋樑養護管理工作制度》中明確指出:1 在橋樑上下部結構的必要部位埋設永久性位移觀測點,並定期進行觀測,一、二類橋每三年至少一次,三類橋每年至少一次,四、五類橋每季度至少一次,特殊情況時應加大觀測密度。2 應安排專項經費委託有資質的單位進行定期的特殊檢查。一、二類橋每五年至少一次,三類橋每三年至少一次,四、五類橋應立即安排進行特殊檢測。3對特別重要的特大橋,應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養護管理系統和健康監測系統。

國務院發布《水電站大壩安全管理規定》於2005年1月1日起施行。此規定針對大壩的安全監測,做出了如下明確規定:必須對水利大壩進行 (一)日常巡查 (二)年度詳查。包括下列內容:1、對監測資料進行年度整編分析;2、對運行、檢查、維護記錄等資料進行審閱;3、對與水電站大壩安全有關的設施進行全面檢查或者專項檢查。(三)定期檢查,定期檢查一般每五年進行一次,檢查時間一般不超過一年(四)特種檢查。

(3)市場容量巨大

千億元級別的結構安全監測市場是剛性需求,且國家多次發文強調必須要進行結構安全檢測,市場容量與潛力巨大。

套用示例

結構安全監測雲是物聯網、網際網路融合,在結構安全監測專業領域內的典型套用。

1、接入服務:提供感測設備,或其他物聯網終端設備接入,數據解析,清洗及分析、存儲服務;

2、安全監測雲中心管理的企業可按需獲取信息及相關服務,比如:常規結構安全數據結果查詢及推送;異常氣象氣候條件下結構體安全數據準實時分析推送;結構安全異常預警簡訊、郵件通知;手機/PAD終端接入實時查閱;

3、針對政府及其他科研組織,合法、合理條件下提供數據共享服務;

4、結構安全關聯性分析的深入,物聯網新技術的挖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