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蘭亭

紹興蘭亭

紹興蘭亭位於浙江紹興蘭渚山下,是東晉著名書法家,會稽內史王羲之[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的園林住所,是一座晉代園林。傳春秋時越王勾踐曾在此植蘭,漢時設驛亭,故名蘭亭。現址為明嘉靖[明世宗朱厚熜的年號]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郡守沈啟重建,其後幾經改建,於1980年修復成明清園林的風格。據《嘉泰會稽志》載:“蘭亭在縣西南二十七里”,《越絕書》記載:“句踐種蘭渚田”。蘭亭成為歷代書法家的朝聖之地和江南著名園林。

基本信息

簡介

蘭亭蘭亭
紹興蘭亭位於浙江紹興蘭渚山下,據《嘉泰會稽志》載:“蘭亭在縣西南二十七里”。這個古樸典雅的園子雖然不大,蘭亭卻為中外遊人所矚目。據歷史記載,公元353年,即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名流及親朋共42人聚會於會稽郡城的蘭亭,行修禊之禮,曲水流觴,飲酒賦詩。後來王羲之匯集各人的詩文編成集子,並寫了一篇序,這就是著名的《蘭亭集序》。傳說當時王羲之乘著酒興方酣之際,用蠶繭紙、鼠須筆疾書此序,通篇28行,324字,凡字有復重者,皆變化不一,精美絕倫。歷史上,蘭亭原址幾經興廢變遷,現蘭亭為康熙年間郡守沈啟根據明嘉靖時的舊址重建。蘭亭素以“景幽、事雅、文妙、書絕”四大特色而享譽海內外,是著名的書法聖地,中國四大名亭之一,國家AAAA級旅遊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記載

紹興蘭亭紹興蘭亭
《越絕書》記載:“句踐種蘭渚田”。關於蘭亭的稱謂,清·于敏《浙程備覽》認為:“或雲蘭亭,非右軍始,舊亭堠之亭,如郵鋪相似,因右軍禊會,名遂著於天下。”
蘭亭地址,確切在什麼地方,說法不一。王羲之《蘭亭集序》僅曰:“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究竟在會稽山山脈何處?並不確指。酈道元(?- 527 年)《水經注·浙江水注》說:“浙江東與蘭溪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號曰蘭亭,亦曰蘭上里。太守王羲之、謝安兄弟,數往造焉。吳郡太守謝勛封蘭亭候,蓋取此亭以為封號也。太守王羲之移亭在水中。晉司空何無忌之臨也,起亭于山椒,極高盡眺矣,亭宇雖壞,基陛尚存。”這裡講的湖當指鑑湖,蘭溪,即指蘭亭溪。當時鑑湖的範圍很大,曾流域蘭渚山。從這則記載可知:蘭亭在晉宋章已數次遷移。文獻中有關蘭亭的記載有:
《寰宇記》卷九十六,越州條目中引顧野王《輿地誌》曰:“山陰郭西有蘭渚,渚有蘭亭,王羲之謂曲水之勝境,制序於此。”可見蘭亭在湖中。
宋·葉廷珪《海錄碎事·地理下·陂澤門》卷三曰:“山陰縣西南有三十里有蘭渚,渚有亭曰蘭亭羲之舊跡。”可見宋時,蘭亭也在湖中。
嘉泰會稽志》卷九曰:“蘭渚山在縣西南二十七里,王右軍《從修禊》雲“‘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從《嘉泰會稽志》記載來看,蘭亭在蘭渚山一帶,當時鑑湖在蘭渚山一帶的流域湮廢,蘭亭已不在湖中。
呂祖謙《東萊呂太師文集》中有《入越記》一篇,曰:“十里含暈橋亭,天章寺路口也,才穿松徑至寺,晉王羲之之蘭亭。”呂祖謙是以天章寺為蘭亭故址的。另據《嘉慶山陰縣誌》卷七記載:“明嘉靖戊申( 1548 年)郡守沈啟移蘭亭曲水開天章寺前”,又記載:“康熙十二年( 1673 年),知府許宏勛重建,三十四年( 1659 年),奉敕重建,有御書《蘭亭詩》,勒石於天章寺側,上覆以亭;三十七年( 1689 年)復御書‘蘭亭'兩大字懸之。其前疏為曲水,後為右軍祠,密室四廊,清流碧沼,入門“建,雖幾經興廢,但基本保持明清格局。
一千六百多年來,蘭亭地址幾經變遷,現在蘭亭是明朝嘉靖二十七年( 1548 年),由郡守沈啟主持,從宋蘭亭遺址--天章寺遷移到此,期間幾經興廢。清康熙三十二年( 1693 年),康熙御筆《蘭亭集序》勒石,上覆以亭。清康熙三十四年( 1695 年),知府宋駿業主持重修。到了清嘉慶三年( 1718 年),知縣伍士備,偕紳士吳壽昌茹棻等籌資重修蘭亭、曲水流觴處、右軍祠等。並查明舊蘭亭址在東北隅土名石壁下,已墾為農田,於是將墾為農田的舊址重新納入蘭亭。1914 年,在右軍祠內建墨華亭; 1916 年,蘭亭增建了文昌閣、驛馬亭等建築。

“蘭亭集序”傳說

紹興蘭亭紹興蘭亭
據歷史記載,公元353年,即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句流及親朋共42人聚會於蘭亭,行修禊之禮、飲酒賦詩。後來王羲之匯集各人的詩文編成集子,並寫了一篇序,這就是著名的《蘭亭集序》。傳說當時王羲之是乘著酒興方酣之際,用蠶繭紙、鼠須筆疾書此序,通篇28行,324字,有復重者,皆變化不一,精美絕倫。只可惜這樣一件書法珍品,到了唐太宗手裡,他愛不忍釋,臨死時竟命人用它來殉葬。從此後世人便看不到《蘭亭集序》的真跡了。在蘭亭里,有一座三角形的碑亭,亭內碑石上刻有“鵝池"兩個草書大字。相傳這兩個字是王羲之手書,並傳說王羲之很喜歡鵝,在家裡養了一群鵝。現在蘭亭的鵝池裡也養了幾隻白淨的鵝。有趣的曲水流觴 蘭亭里還有曲水流觴亭、右軍祠、墨池等建築。 流觴亭面闊三間,四面有圍廊。亭前有一彎彎曲曲的水溝,水在曲溝里緩緩地流過,這就是有名的曲水。當年王羲之等人就是列坐在曲水岸邊,有人在曲水的上游,放上一隻盛酒的杯子,酒杯由荷葉托著順水流漂行,到誰處停下,誰就得賦詩一首,作不出者罰酒一杯。當今很多遊人來到這裡,興致勃勃地用塑膠杯子,盛上飲料,放在曲水裡“流觴”,體味當年曲水邀歡的情趣。右軍祠是紀念王羲之的祠堂。王羲之當時任右將軍、會稽內史,因此人們常稱他為王右軍。祠內有許多碑刻,正中懸掛王羲之畫像,兩邊的楹聯是“畢生寄跡在山水,列坐放言無古今。”祠內有一水池,稱為“墨池”,據說當年王羲之用這池子的水蘸筆習書,把整池水都染黑了。
王羲之《蘭亭集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惓,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以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攬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攬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歷史故事

紹興蘭亭紹興蘭亭
雲門寺和《蘭亭序》之謎。
紹興市區往南20公里(平水鎮)的一個狹長的山谷里,有個小村子,此地對面是巍峨的秦望山,兩面清山環抱,綠樹成蔭,風景怡人,村子裡面有個叫做雲門寺的小廟,雲門寺只有一個大殿和天王殿及幾間廂房,周圍都是民居。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寺廟,在中國的文化史上留有濃墨重彩的一筆。
雲門寺建於東晉,相傳此地曾出現五色祥雲,故稱雲門寺。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曾在這裡居住。雲門寺在最輝煌的時候曾經有過“一主四副”的規模,寺內的僧眾多達1000多人。作為唐詩之路的精華地段之一,著名僧侶書法家智永和尚在這裡居住多年,李白杜甫宋之問等眾多詩人都到過這裡飲酒作詩,著名愛國詩人陸游在青年時期還曾築雲門草堂苦讀於此。但此地最為著名的要算是辯才和尚失《蘭亭序》這個故事。
1975年,香港導演李翰祥的影片《風流韻事》的第一段《蕭翼賺蘭亭》說的就是這段史事,王羲之七世孫智永和尚(王徽之後裔)在雲門寺(當時叫做永欣寺,以智永和其侄慧欣的法號命名為“永欣”)出家為僧,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就傳到了智永的手上,智永死後,《蘭亭序》傳給了他的弟子辯才。辯才對《蘭亭序》視若至寶,一直把他藏在寺內屋頂的橫樑上。唐太宗李世民也十分喜愛王羲之的作品,一直為得不到《蘭亭序》而遺憾。終於有人打聽到了《蘭亭序》在辯才和尚的手上,李世民三番兩次把辯才召進宮去,辯才都守口如瓶。令李世民無計可施。此時房玄齡獻計,讓素以謀略和才學著稱的監察御史蕭翼出馬。
蕭翼假扮書生,帶上王羲之雜帖幾幅,來到了雲門寺(當時還叫做永欣寺)。和辯才談論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兩人非常投機。博得辯才的信任和好感之後,蕭翼開始進行他的第二步行動,故意拿出了王羲之的兩幅真跡,叫辯才鑑賞,辯才說真跡是真跡,可不是王羲之的精品。蕭翼見辯才已有上鉤的跡象,接茬說,世上雖曾有過《蘭亭序》,如今卻再也見不著了。辯才微微一笑說道,這倒未必。蕭翼說《蘭亭序》早就在兵荒馬亂之中燒毀了,現在就是有也是假的。這時辯才就不服氣了,說王羲之的極品在他手上。終於,在蕭翼的激將之下,辯才取下了《蘭亭序》。蕭翼一見之下,大喜過望,連聲讚嘆。並請求辯才讓他在寺內臨帖幾天。辯才漸漸也就沒了戒心。一日,辯才外出辦事之時,蕭翼見時機已到,謊稱有東西忘在了裡面乘機進屋拿了《蘭亭序》。隨後蕭翼就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召見了辯才,辯才恍然大悟,但已不可挽回,蕭翼回到長安,把《蘭亭序》獻給了李世民。在李翰祥的電影裡,故事並未到此結束,其實辯才早已識破蕭翼的身份,拿出了一幅假的《蘭亭序》以假亂真,整個故事也就成了辯才賺蕭翼的故事。
根據史料記載,當時《蘭亭序》確實被蕭翼騙走,李世民大喜過望,叫當時的大書法家臨摹,真本被李世民帶進了墓中,至今不知去向。如今留存世上的都是摹本,以唐代書法家馮承素的摹本最為神似。後人對於“蕭翼賺蘭亭”中李世民奪人所好的行為可能頗有微詞,但這一故事無疑增加了《蘭亭序》的神秘性,也使得雲門寺的名聲更加響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