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葉早熟禾

細葉早熟禾

多年生,具匍匐根狀莖。稈叢生,直立,高30-60厘米,平滑無毛。葉鞘稍短於其節間而數倍長於其葉片;內秤等長或稍長於其外秤,脊具短纖毛;花葯長約1.2毫米;穎果紡錘形,扁平,長約2毫米。花果期6-7月,果期7-9月。

基本信息

牧草科名禾本科牧草科拉丁名Gramineae牧草科英文名GrassFamily牧草屬名早熟禾屬牧草屬拉丁名PoaL.牧草屬英文名B1uegrass天然牧草細葉早熟禾牧草學名PoaangustifoliaL.牧草英文名ThinleaB1uegrass牧草圖片地理分布細葉早熟禾分布於中國東北、內蒙古及黃河流域,雲南、四川、西藏等地也有分布;歐洲中部、伊朗、高加索、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日本、蒙古也有分布。形態特徵多年生禾草。具根狀莖,稈直立,叢生,高30~60厘米。葉鞘短於節間,無毛;葉舌膜質,先端截平,長0.5~1毫米;葉片條形,莖生的對摺或扁平,長2~11厘米,寬約2毫米。圓錐花序較狹窄,短圓形,長2~10厘米,寬1~3厘米,小穗卵圓形,長3.5~5毫米,綠色或稍帶紫色,含2~5小花。穎果紡錘形,暗褐色,長約2毫米。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為旱中生植物。生於林緣草甸、溝谷河灘草甸,並可成片生長,成為優勢種。在海拔2300~3400米的陽坡,長穗山櫟(Quercuslongispica)林緣,細葉早熟禾為常見草本植物,與其伴生的還有火絨草(Leontopodiumsp.),灌木有金露梅(Potentillafruitcosa)、川西錦雞兒(Caraganaerinacea)、毛喉杜鵑(Phododeroncephalantum)等。在川西、藏東南、雲南西北部的亞熱帶,海拔2400~3800(4000)米的陽坡、半陽坡,常綠針葉林一高山松(Pinusdensata)林緣,細葉早熟禾作為伴生種與糙野青茅 (Deyeuxiascabrescens)組成灌木林下的草本層,蓋度在20%以下,高10~20厘米,土壤為棕壤和山地褐土,多礫石。細葉早熟禾能在乾旱、寒冷的環境中良好地生長。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的沙地灌叢下,細葉早熟禾也是伴生成分,有時成片生長,形成優勢種群。飼用價值葉量大,細軟,柔嫩,適口性好,再生快,各種家畜均喜食,在開花期,粗蛋白質達10.61%,粗脂肪2.42%,為良等牧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