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魔鬼論

細節魔鬼論

細節魔鬼論:魔鬼存在於細節之中。
提出者:失考
“魔鬼在細節”(Devilsinthedetails)是一句很深刻、並具震撼力的英文成語。在探討美國一些非常有影響(包括成功或失敗)的事件或是美國人討論立法和政策問題時,這句成語的出現頻率非常高。
中國有很多成語可以與之相對應,如“涓涓細流,匯成大海”,“小不忍則亂大謀”,“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不積鮭步,無以致千里”,“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等等。這些成語首先強調的是看似“細”和“小”的東西足以“成大事”,也可“亂大謀”。

細節魔鬼論的啟示

細節中透現出來的就是你的敬業與負責任的程度,就是你工作的態度。對細節的重視程度就是企業基礎管理技術高低的最務實的反映。
最易被漠視的,往往就是那些看似簡單、容易、瑣碎的事情。其實反過來看,什麼叫做不簡單?能夠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什麼叫做不容易?把大家公認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認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
“魔鬼”往往隱藏在細節中,警惕細節中的“魔鬼”,細節能造就天使。
經驗之談:不以善小而不為。

細節魔鬼論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德羅的成功
20世紀世界上四位最偉大的建築師之一的密斯·凡·德羅,在被要求用一句最概括的話來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時,他只說了五個字“魔鬼在細節”。他反覆強調的是,不管你的建築設計方案如何恢弘大氣,如果對細節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稱之為一件好作品,細節的準確、生動可以成就一件偉大的作品,細節的疏忽也可能毀掉一個宏偉的規劃。
當今全美最好的戲劇院不少出自他手。他在設計每個劇院時,都要精確測算每個座位與音響、舞台之間的距離以及因為距離差異而導致不同的聽覺、視覺感受,計算出哪些座位可以獲得欣賞歌劇的最佳音響效果,哪些座位最適合欣賞交響樂,不同位置的座位需要做哪些調整方可達到欣賞芭蕾舞的最佳視覺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在沒汁劇院時要一個座位一個座位地去親自測試和敲打,根據每個座位的位置測定其合適的擺放方向、大小、傾斜度、螺絲釘的位置,等等。
案例二:貝聿銘的失敗
貝聿銘是我們熟知的華裔建築師,他卻認為自己設計最失敗的一件作品是北京香山賓館。這家賓館建成後至今他都沒有去看過,自認為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敗筆。
實際上,香山建築的失敗並不能歸咎於設計,貝聿銘對賓館裡里外外每條水流的線路流向、水流大小、彎曲程度都有精確的規劃,對每塊石頭的重量、體積的選擇以及什麼樣的石頭疊放在何處最合適等都有用詳的安排,對賓館中不同類型的鮮花的擺放位置、數量。隨季節、天氣變化需要調整不同顏色的鮮花等都有明確的說明,可謂匠心獨具。
但是工人們在建築施工的時候對這些“細節”毫不在乎,根本沒有意識到正是這些“細節”方能體現出偉大建築師的獨到之處,隨意“創新”改變水流的線路和大小,搬運石頭時不分輕重,在磕磕絆絆中“調整”了石頭的重量甚至形狀,石頭的擺放位置也是隨隨便便。看到自己的精心設計被無端演化成這個樣子,難怪貝聿銘痛心疾首。
案例三:肯德基與榮華雞
肯德基在北京曾與中國的中式快餐“榮華雞”對陣過,但“榮華雞”很快就敗下陣來。
中餐那么多以雞肉為主料的辣子雞、文昌雞、白切雞、手撕雞、婉土雞等,哪一個口味不比肯德基的麻辣雞塊好吃?但我們怎么做就是形成不了標準化、規範化,每去一家餐館總會發現諸多不稱心和重複出錯之事。
其實經營餐館的所有環節包括配送系統的效率與質量,每種作料搭配的精確(而不是大概)分量,切青菜與肉菜的先後順序與刀刃粗細(而不是隨心所欲),烹煮時間的分秒限定(而不是任意更改),清潔衛生的具體打掃流程與質量評價量化,乃至於點菜、換菜、結賬、送客,遇到不同問題的文明規範用語,每日各環節差錯檢討與評估等上百道工序是否都能細究並進行嚴格約定,也就是能否不講情面地、徹底地、無一漏網地確保幾百道工序中的一絲一毫,或者說簡單、枯燥、瑣碎的環節都在有序與標準化中運轉,這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