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萁貫眾[紫萁貫眾]

紫萁貫眾[紫萁貫眾]
紫萁貫眾[紫萁貫眾]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紫萁(學名:Osmunda japonica Thunb.)是紫萁科紫萁屬植物,植株高50-80厘米或更高。根狀莖短粗,或成短樹幹狀而稍彎。葉簇生,直立,柄長20-30厘米;葉片為三角廣卵形;羽片3-5對;小羽片5-9對。葉脈兩面明顯。葉為紙質。孢子葉(能育葉)同營養葉等高,長1.5-2厘米,沿中肋兩側背面密生孢子囊。 廣泛分布於越南、不丹、日本、朝鮮、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地)和中國;為中國暖溫帶、亞熱帶最常見的一種蕨類,北起山東(嶗山),南達台灣,東自海邊,西迄雲南、貴州、四川西部,向北至秦嶺南坡。生長於林下或溪邊酸性土上。 紫萁以嫩苗或幼葉柄上的綿毛,根莖及葉柄殘基入藥。嫩苗或幼葉柄上的綿毛:苦,微寒;止血;主治外傷出血。根莖及葉柄殘基:苦,微寒,有小毒;清熱解毒,祛瘀止血,殺蟲;主治流感,流腦,乙腦,腮腺炎,癰瘡腫毒,麻疹,水痘,痢疾,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蟯蟲,絛蟲,鉤蟲等腸道寄生蟲病。 孢葉嫩葉可食。鐵絲狀的鬚根為附生植物的培養劑。 (概述圖參考來源: )

形態特徵

紫萁 紫萁

植株高50-80厘米或更高。根狀莖短粗,或成短樹幹狀而稍彎。葉簇生,直立,柄長20-30厘米,禾稈色,幼時被密絨毛,不久脫落;葉片為三角廣卵形,長30-50厘米,寬25-40厘米,頂部一回羽狀,其下為二回羽狀;羽片3-5對,對生,長圓形,長15-25厘米,基部寬8-11厘米,基部一對稍大,有柄(柄長1-1.5厘米),斜向上,奇數羽狀;小羽片5-9對,對生或近對生,無柄,分離,長4-7厘米,寬1.5-1.8厘米,長圓形或長圓披針形,先端稍鈍或急尖,向基部稍寬,圓形,或近截形,相距1.5-2厘米,向上部稍小,頂生的同形,有柄,基部往往有1-2片的合生圓裂片,或闊披形的短裂片,邊緣有均勻的細鋸齒。葉脈兩面明顯,自中肋斜向上,二回分歧,小脈平行,達於鋸齒。葉為紙質,成長後光滑無毛,乾後為棕綠色。孢子葉(能育葉)同營養葉等高,或經常稍高,羽片和小羽片均短縮,小羽片變成線形,長1.5-2厘米,沿中肋兩側背面密生孢子囊。孢葉春夏間抽出,深棕色,成熟後枯死。  

分布範圍

紫萁 紫萁

廣泛分布於越南、不丹、日本、朝鮮、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地)和中國;為中國暖溫帶、亞熱帶最常見的一種蕨類,北起山東(嶗山),南達台灣,東自海邊,西迄雲南、貴州、四川西部,向北至秦嶺南坡,在雲南分布於綏江、大關、文山、廣南、金平、景東、峨山、昆明、雙柏、大理、漾濞、麗江、維西、騰衝、盈江、瀘水、蘭坪、福貢和貢山。生長於林下或溪邊酸性土上。    

主要價值

藥用:紫萁以嫩苗或幼葉柄上的綿毛,根莖及葉柄殘基入藥。嫩苗或幼葉柄上的綿毛:苦,微寒;止血;主治外傷出血。根莖及葉柄殘基:苦,微寒,有小毒;清熱解毒,祛瘀止血,殺蟲;主治流感,流腦,乙腦,腮腺炎,癰瘡腫毒,麻疹,水痘,痢疾,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帶下,蟯蟲,絛蟲,鉤蟲等腸道寄生蟲病。  

紫萁 紫萁

其他:孢葉嫩葉可食。鐵絲狀的鬚根為附生植物的培養劑。  

藥用植物--草類

藥用植物是指某些全部、部分或其分泌物可以入藥的植物。藥用植物種類繁多,其藥用部分各不相同,藥用植物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