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宮

紫宮

出《針灸甲乙經》中,屬任脈,位於胸骨正中線上,平第2肋間隙,在胸骨體上,布有胸廓(乳房)內動、靜脈的前穿支;布有第2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主治咳嗽、氣喘、胸痛、喉痹、咽塞、止血。操作方法為平刺0.3~0.5寸。紫宮名意指任脈氣血在此化為溫濕水氣。昔稱心臟為“絳宮”,可見紫宮實指心主,考任脈至此,正內合於心,心為血之主宰,穴當其處,因為紫宮。本穴物質為玉堂穴傳來的陽性之氣,至本穴後散熱冷縮降而為天之中部的溫濕水氣,其水濕雲氣所復蓋的範圍較大,故名紫宮。

名稱釋義

紫指赤色,與絳同義;中央為宮。昔稱心臟為“絳宮”,可見紫宮實指心主,考任脈至此,正內合於心,心為血之主宰,穴當其處,因為紫宮。

治法

寒則補之留針或多灸,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定位

在胸骨正中線上,平第2肋間隙。

釋名

即紫微宮,星名,古代認為系天帝之座。穴近心而與心相關,故名。

紫宮紫宮

名解

紫,色也,由紅和藍二種顏色合成,此指穴內的天部之氣既有一定的溫度又有一定的水濕。宮,宮殿也,指穴內氣血物質復蓋的範圍較大。紫宮名意指任脈氣血在此化為溫濕水氣。本穴物質為玉堂穴傳來的陽性之氣,至本穴後散熱冷縮降而為天之中部的溫濕水氣,其水濕雲氣所復蓋的範圍較大,故名紫宮。

穴位

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胸骨;穴區內有第2肋間神經前皮支,深層有第2肋間神經和胸廓內動脈前穿支分布。

穴性

【運行規律】散熱後循任脈傳於華蓋穴。

主治

咳嗽、氣喘、胸痛、喉痹、咽塞、止血。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支氣管炎、胸膜炎、肋間神經痛等。

配伍

配廉泉、天突,降氣通絡,治喉痹咽塞;

配內關、膻中,寬胸理氣,治胸痛;

配肺俞、風門、天突,宣肺止咳平喘,治療咳喘。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胸脅榰滿,痹痛、骨疼、飲食不下,嘔逆、氣上煩心。”

2.《類經圖翼》:“喉痹咽壅,水漿不入。”

【功用】

寬胸理氣、止咳平喘

【主治】

咳嗽,氣喘,胸痛。

【配伍】

配玉堂、太溪,有補腎納氣的作用,主治咳逆上氣,心煩。

【操作】

平刺0.3—0.5寸;可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