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輻射

紫外輻射

紫外輻射是一種非照明用的輻射源。紫外輻射的波長範圍為10納米至400納米。

紫外輻射

紫外輻射

是一種非照明用的輻射源。紫外輻射的波長範圍為10納米至400納米。由於只有波長大於200納米的紫外輻射,才能在空氣中傳播,所以人們通常討論的紫外輻射效應及其套用,只涉及200納米至400納米範圍內的紫外輻射。
研究和套用之便,科學家們把紫外輻射劃分為A波段(400~315納米)、B波段(315~280納米)和C波段(280-200納米),並分別稱之為UVA、UVBB和UVC。
和其他事物一樣,紫外輻射會給人類帶來有利的方面和不利的方面。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發現,紫外輻射與物質作用會產生多種效應,並為人們所利用。

殺菌效應

一定量的UVC對微生物有很大的破壞作用,它可以殺滅大腸菌、紅痢菌、傷寒菌、葡萄球菌、結核菌、枯草菌、穀物黴菌等。研究發現,紫外輻射殺菌的能力是隨波長變化的,殺菌的峰值在254納米左右,也就是說,波長在254納米的紫外輻射滅菌的效果最佳。紫外輻射的滅菌效應在醫療保健和食品行業已經得到廣泛套用,最常見的是對病房中的空氣、醫用物品滅菌。

紅斑效應

在受到強烈的紫外線輻射後,表皮會生成各種化學介質,並釋放擴散到真皮,引起局部血管擴張,具體表現為皮膚出現紅斑。醫學研究發現,與灼傷形成的紅斑不同,紫外輻射所致的紅斑消失得很慢。儘管科學家們對紅斑效應的機理尚未完全解釋清楚,但對生成紅斑效應的上限卻有了統一的認識,即310納米附近,也就是說,紅斑效應是UVB波段紫外輻射效應。

有害效應

科學研究發現,紫外輻射對眼睛會產生傷害,誘發皮膚癌變。強烈的紫外輻射能夠損傷眼組織,導致結膜炎,損害角膜、晶狀體,是白內障的主要誘因。據統計,在眼科疾病中,白內障是世界性首位的致盲病。因此,防止眼睛被紫外線過量照射,是預防白內障的有效手段。

色素沉著效應

色素沉著效應又稱為黑斑效應。它是指紫外輻射透入皮膚深部,那裡存在的準黑色素物質被氧化形成黑色素,使皮膚變黑。如果紫外輻射繼續照射,持續生成的黑色素將形成色素沉著。據研究,造成色素沉著的有效波段在UVA波段,其峰值在365納米附近。
現代醫學中,科學家利用色素沉著效應治療白斑。適量的色素沉著不僅迎合了一些人對健康美的追求,而且對真皮和角質層都有保護作用。

健康效應

紫外輻射到人體上,人體的有機醇吸收了紫外輻射以後,會合成維生素D,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健康效應,這對防治佝僂病和骨質疏鬆是很有效的。研究證明,有機醇吸收輻射的波長為220~320納米,效率最高處位於280納米附近。利用健康效應的典型例子,是醫生時常建議家長們,在冬季帶新生兒參加一定量的戶外活動、曬太陽,這樣對促進嬰幼兒的骨骼發育十分有利。在醫院臨床上,還利用健康效應使用專門的紫外燈照射人體,以達到保健的目的。

光敏效應

光敏效應又稱光化學效應,它是指某些物質在紫外線照射下會產生分解、聚合和蛻變的現象。光敏效應的敏感輻射波段多位於A波段。近些年來,光敏效應套用的領域和規模日益擴大,在工業套用中形成了相當的規模。例如,在高速印刷,特別是高檔裝璜等高質量的印刷中,越來越多地使用光固化油墨,其原理是油墨中含有在紫外輻射下能迅速固化的材料,印刷品印刷後不用烤乾,只需經過紫外線照射。這樣處理不僅印刷速度大大提高,而且由於紫外輻射不含熱量,避免了熱能對印刷品的影響。

螢光效應

這是短波的紫外線照射螢光物質後,螢光物質在長波段發光的現象。螢光效應不僅是在紫外輻射效應中最重要的效應之一,而且其套用範圍最廣泛,甚至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評價

家家戶戶都用的日光燈,就是螢光效應的催生兒。日光燈利用低壓汞燈集中了95%以上能量波長為253.7納米的紫外線,激勵燈管管壁上塗敷的螢光粉,產生可見光。螢光效應在防偽方面也大顯身手。人們在重要票據上用無色螢光油墨加印圖案或標記,平時看不到,只有在一定波長的紫外輻射下,由於螢光油墨被激勵發出可見光,才能看出,由此達到防偽的目的。這種防偽套用的紫外輻射多為UVA。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