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虜

讀音

拼音:suǒ lǔ
注音:ㄙㄨㄛˇ ㄌㄨˇ

釋義

南北朝南朝北朝的蔑稱。索指髮辮,古代北方民族多有髮辮,故稱。《宋書》有《索虜傳》。後亦用以稱其他少數民族。
劉知幾史通·斷限》:“自五胡稱制,四海殊宅。江左既承正朔,斥彼魏胡。故有録,索虜成傳。”《資治通鑑·魏文帝黃初二年論》:“以降,南北分治,各有國史,互相排黜,南謂北為索虜,北謂南為島夷。”胡三省註:“索虜者,以北人辮髮,謂之索頭也。”宋陸游《聞虜亂有感》詩:“近聞索虜自相殘,秋風撫劍淚汍瀾。”章炳麟《箴新黨論》:“索虜入關以後,黨人已絕,而臭味所遺,百年未艾。”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出世辭》:“人於是得三大自由,以更生於越,索虜則負無量罪惡,以底於亡。”參見“索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