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末菲,A.

索末菲,A.

索末菲,A.德國理論物理學家。1868年12月5日生於東普魯士的柯尼斯堡(今蘇聯加里寧格勒)。1886年入柯尼斯堡大學主修數學,1891年得博士學位。1893~1894年在哥廷根的礦物研究所擔任數學家F.克萊因的助手。1897年任克勞斯塔爾礦業學校的數學教授。1900年由克萊因推薦,在亞琛技術學院任教授。1906年起任慕尼黑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不久主持建立了理論物理研究所,1940年退體。年近80高齡時,又回該所擔任所長,直到1951年4月26日因車禍在慕尼黑逝世。

索末菲,A.

正文

索末菲,A.德國理論物理學家。1868年12月5日生於東普魯士的柯尼斯堡(今蘇聯加里寧格勒)。1886年入柯尼斯堡大學主修數學,1891年得博士學位。1893~1894年在哥廷根的礦物研究所擔任數學家F.克萊因的助手。1897年任克勞斯塔爾礦業學校的數學教授。1900年由克萊因推薦,在亞琛技術學院任教授。1906年起任慕尼黑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不久主持建立了理論物理研究所,1940年退體。年近80高齡時,又回該所擔任所長,直到1951年4月26日因車禍在慕尼黑逝世。
索末菲在大學學習期間,對於套用複變函數理論解決邊界問題已頗有造詣。在亞琛工業大學時期,他致力於把數學和工程力學聯繫起來,使工程力學有堅實的數學基礎。這是克萊因一貫的主張,而索末菲是該校的工程力學教授。他到慕尼黑大學擔任理論物理學教授後,這個職務促使他努力了解物理學的新進展,這樣使他的每次講授內容都有更新,並能在他主持的討論班上引導高年級學生理解這些新的發展;而且也使他自己的研究工作與當時物理學的發展一同前進。
1905年A.愛因斯坦的關於狹義相對論的論著發表以後,在1907年德國自然研究者大會上,索末菲曾為愛因斯坦的理論辯護;而且他在這個領域做了工作,為後來的軔致輻射理論提供了理論基礎。
1913年N.玻爾的原子模型理論成功地解釋了氫原子的光譜線系以後,索末菲在以後三四年間對早期量子論作出了卓越貢獻:他引入橢圓軌道、軌道的空間量子化等概念,成功地解釋了氫原子光譜的和重元素X射線譜的精細結構以及正常塞曼效應。這些成果在早期量子論對微觀世界的探索中,曾占有重要地位。
索末菲著有《原子結構和光譜線》一書,於1919年出版。量子力學建立以後,他又寫了《波動力學補篇》一書於1929年出版。兩書都多次修訂再版,並於1950年出了兩卷本《原子結構和光譜線》的新版。他的這一名著教育了好幾代學習物理學的學生。
索末菲講課時,總是從物理學的角度明確地提出問題,並用數學形式表達出來,再闡明解決此數學問題的方法,最後用最新的實驗事實來驗證所得的結果。索末菲很重視物理實驗,他一直和許多大學的實驗物理學教授保持著聯繫,在慕尼黑他所主持的理論物理研究所,也形成了重視實驗工作的風氣。M.玻恩在索末菲60歲生日時說:“他的學生中已有10位物理學教授。”他的學生中P.J.W.德拜W.K.海森伯W.泡利H.A.貝特等人還獲得了諾貝爾獎。
索末菲有強烈的正義感,對科學無比真誠。他對當時納粹德國的反猶太運動,以及由此用來統治德國科學家的“德意志物理學”,毫不畏縮地表明了自己不同的立場,因而受到當時當權人物的壓制和打擊。納粹刊物攻擊他是“文化界中猶太文化的代理人”。當他在1935年到退休年齡時,極願海森伯繼任他的職位,但卻遭到阻礙和拖延,直到1940年還是由一位索末菲認為是“想像得到的最壞的人”來繼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索末菲開始致力編寫《理論物理學講議》,計5卷,但在最後一卷尚未完全定稿時,他就不幸逝世了,由他的學生賡續完成。這是與他的《原子結構和光譜線》相媲美的一部著作。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