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絲

素絲,漢語辭彙。 拼音:sù sī 釋義:1、本色的絲;白絲。2、“素絲羔羊”之省。3、比喻白髮

詞目

素絲

拼音

sù sī

出處與詳解

1、本色的絲;白絲。

①《呂氏春秋·情慾》:“ 墨子 見染素絲者而嘆曰:‘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

②北周 庾信 《擬連珠》之三四:“白羽素絲,隨其所染。”

③唐 駱賓王 《帝京篇》:“黃金銷鑠素絲變,一貴一賤交情見。”

④唐於鵠《古詞》 :素絲帶金地,窗間掬飛塵。偷得鳳凰釵,門前乞行人。

⑤明劉基《題後》詩:“阮籍哭窮途, 墨翟 哭素絲。”

2、“素絲羔羊”之省

用作對清廉者的譽辭。

①《後漢書·宋弘傳》:其令將相大夫會葬,加賜錢十萬,及其在殯,以全素絲羔羊之潔焉。

②宋 曾鞏 《策問二》:“然朝廷之臣未能有素絲之節,正直之行。”

③明 沈德符 《野獲編補遺·內閣·桂文襄受賂》:“舊傳 桂見山 有素絲之節,謬矣。”

④清 昭連 《嘯亭雜錄·李昭信相公》:“其處大事,明決若此,亦未可徒責以素絲之節也。”

3、比喻白髮

唐 李賀 《詠懷》之二:“日夕著書罷,驚霜落素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