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輪千里光

紅輪千里光

中文學名是紅輪千里光。植物界一種。分布:中國西北及東北部。主治療毒癰腫。花可活血調經,有清熱解毒作用。

基本信息

簡介

紅輪千里光
種拉丁名:SenecioflammeusTurcz.ExDC.
紅輪千里光紅輪千里光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木蘭綱
亞綱:菊亞綱
目:菊目
科:菊科
亞科:紫菀亞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族:千里光族
屬:千里光屬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細,具多數纖維狀根,莖單生,直立,高達60厘米,不分枝,被白色蛛狀絨毛及柔毛,
紅輪千里光
後或多或少脫毛。基生葉數個,在花期凋落,橢圓狀長圓形,頂端鈍至尖,基部楔狀狹,具長柄;下部莖葉倒披針狀長圓形,長8-15厘米,寬1.5-3厘米,頂端鈍至略尖,具小尖,基部楔狀狹成具翅,半抱莖且稍下延的葉柄;邊緣中部以上具不規則的尖齒,厚紙質,兩面被疏蛛絲狀絨毛及柔毛,或上面有時兩面多少變無毛;中部莖葉無柄,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尖至鈍,具小尖;上部莖葉漸小,線狀披針形至線形。頭狀花序徑3厘米,2-9個排列成近傘形狀傘房花序;花序梗長3-4.5厘米,被黃褐色柔毛及疏白色蛛絲狀絨毛,基部有苞片,上部具2-3個小苞片。總苞鍾狀,長5-6毫米,寬6-10毫米,無外層苞片;總苞片約25,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寬1毫米,頂端尖,草質,深紫色,外面被疏蛛絲狀毛或近無毛。舌狀花13-15,管部長3-3.5毫米,舌片深橙色或橙紅色,線形,長12-16毫米,寬1.5毫米,頂端具3細齒,具4脈;管狀花多數,花冠黃色或紫黃色,長6-6.5毫米,管部長3毫米,檐部漏斗狀;裂片卵狀披針形,紫色,長1毫米,頂端尖,被乳頭狀毛;花葯線形,長2毫米,基部鈍,附片卵狀披針形。瘦果圓柱形,長2.5-3毫米,被柔毛;冠毛淡白色,長5.5毫米。花期7-8月。

地理分布

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山西陝西。生於山地草原及林緣,海拔1200-2100米。俄羅斯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朝鮮、日本也有。模式采自俄羅斯阿穆爾河地區。此種外形近似T.rufa(Hand.-Mazz.)B.Nord.,但後者舌片較長;瘦果無毛或近無毛與本種不同。最低海拔:1200以下
最高海拔:2100
生境:山坡路旁
湖北分布:宜昌
國內分布:我國西北至東北
國外分布:日本,蘇聯西伯利

藥用價值

中藥基源

基源:為菊科植物紅輪千里光的全草。
紅輪千里光紅輪千里光

藥用部位:全草
資源分布:分布於西北部至東北部各地。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草地、林緣。
採收加工儲藏:夏、秋間採收,洗淨,鮮用或切段,曬乾。

中藥基礎

性味:味苦;性寒。
功效:清熱解毒藥;清肝明目藥。
主治:癰腫疔毒;咽喉腫痛;蛇咬傷;蠍、蜂螫傷;目赤腫痛;濕疹;皮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化學成分:含矢車菊素葡萄糖甙(cyanidinglucoside)。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