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腹金剛

dd

中 文 名: 紅腹金剛

英 文 名: Red-bellied macaw
拉丁學名: Ara manilata
品種 目前並無已知亞種

地理分布 委內瑞拉、蓋亞那、千里達、哥倫比亞西部、秘魯東部以及玻利維亞北部以及巴西
瀕危狀態

繁殖方式 卵生
一胎會產下3-5枚卵,孵化期間約25天,羽毛長成約11周。

食性 他們的食物百分之百都是這種棕櫚樹的果實,幾乎不吃其它任何的東西。

紅腹金剛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鳥體主要為綠色,下腹部為橄欖色、帶有暗紅棕色的羽毛,頸部、背部以及尾巴外側的覆羽也都為橄欖綠色。前額和鳥喙下方為藍綠色,下巴、喉嚨和前胸上方帶有點灰色,每片羽毛的外側都帶有綠色的滾邊。翅膀的主要飛行羽以及覆羽都是藍綠色,覆羽內側為黃綠色;尾巴覆羽內為藍綠色;尾巴上方為綠色,其內部為橄欖黃色。成鳥的鳥喙為黑色,臉部的裸皮為淺淺的黃色帶有點白色。幼鳥的鳥喙尖端則帶有點臘白色,腹部的紅棕色也比較不明顯。
關於紅腹金剛的學名,曾經探訪過巴西的席克教授有不同的想法!他認為儘管紅腹金剛有著和金剛相同的臉部裸皮和外觀,但不管從生物型態、行為以及聲音方面,都不應該被視為真正的金剛,現今已經有許多相關單位把他們歸類在Orthopsittaca manilata,而不是原本的Ara manilata 。
紅腹金剛雖然名列華盛頓公約組織的二級保護類,但是在人工豢養方面的數量還是很少,也不常見,手養鳥更是稀少。儘管紅腹金剛的野生鳥價格便宜,但並不表示他們很好飼養。在蓋亞那,很多經驗老到的出口商和鳥獵人對野生紅腹金剛都是又愛又恨。愛的是他們比一般的金剛好捕捉,一個晚上就可以抓到好幾百隻;恨的是即使一次抓到一大群,也無法賺到錢,因為他們人人都有著慘痛的教訓!紅腹金剛野生鳥被捕捉之後,往往還沒有等到檢疫和上飛機就已經全部暴斃,即使捕捉後立刻降價求售也少有買主,因為很多內行人都知道紅腹金剛在人類的豢養之下很快就會死亡,他們只能活在野外!因此每每都讓這些出口商和鳥獵人血本無歸,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在市面上這么罕見的原因。能活著到目的地的紅腹金剛,也會在短期內死亡。有些紅腹金剛被捕捉後,即使美味的食物放在眼前他們仍舊拒食而死亡,有些紅腹金剛會因為驚嚇過度驚慌而死,但是也有少部分願意進食的紅腹金剛照樣體重減輕很快的死亡!沒有人知道他們為什麼一但離開野生棲息地就會暴斃!近年經過鳥類學家的研究,發現死因就是他們無法適應人工豢養的環境和食物-----因為在原棲息地單一食物的特性,以致於他們不能吃任何含有高脂肪的食物,他們生性比一般金剛更神經質也容易緊迫,因此需要很大的空間和隱敝性!在這樣百分之百的高死亡率之下,在10幾年前幾乎沒有人工豢養的紅腹金剛存活下來!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自私貪婪的人沒有從中學到教訓,仍舊大量捕捉紅腹金剛,希望僥倖能存活下來幾隻到達目的地,因此近年來野外的族群數量已經有大幅減少的趨勢。
紅腹金剛和一般的金剛不同,野生鳥死亡率高達百分之百,人工成功繁殖的例子也很罕見,是繁殖難度非常高的鳥種,他們一胎會產下3-5枚卵,孵化期間約25天,羽毛長成約11周。野生的紅腹金剛即使存活下來,也不像一般金剛那樣容易馴服信任主人,所以永遠不可能成為寵物。紅腹金剛是非常特別的鳥,千萬不要貪圖便宜購買紅腹金剛的野生鳥,他們在人工的環境下絕對無法飼養。即使是人工繁殖鳥,仍然保持著謹慎害羞的天性,要注意絕對不能讓他們曝露在緊迫的狀況之下,否則依然很容易死亡。
體形尺寸 48cm
習性 紅腹金剛生性膽小又神經質,他們的進食、築巢、休息和活動範圍幾乎都只繞著一種非常特別的棕櫚樹打轉,這種當地人稱為義大利棕櫚(又名摩里西斯棕櫚)的棕櫚樹只生長在沼澤的高地,因此紅腹金剛就只棲息在這些沿著水源的沼澤濕地。他們的食物百分之百都是這種棕櫚樹的果實,幾乎不吃其它任何的東西。在繁殖季節的時候,他們會各自分散成小群體找尋適當的樹洞築巢,有時候也會看見高達數百隻的族群一起行動,偶爾會和橙翅亞馬遜以及栗額金剛一起活動,晚上的時候整各族群都聚集在棕櫚樹附近一起過夜。叫聲尖銳刺耳,警戒性很高,白天在棕櫚樹周圍覓食的時候很難被發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