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繡鞋·痛飲

紅繡鞋·痛飲

《紅繡鞋·痛飲》是元代著名散曲作家貫雲石所作的一首小令。這首小令通篇均為誇誕的豪語,既表現了“痛飲”的狂態,也傾瀉了作者憤世嫉俗的深慨。

作品原文

〔中呂〕紅繡鞋·痛飲
東村醉西村依舊,
今日醉來日扶頭①。
直吃得海枯石爛恁時休②。
將屠龍劍③,
釣鰲鉤④,
遇知音都去當酒。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扶頭:醉酒的樣子。
②恁時:這時節。
③屠龍:《莊子》說有個叫朱評漫的,學習了三年,學得了宰龍的技術。後人常以此喻高超的本領。
④釣鰲:《列子》載渤海東有大鰲撐負著神山,結果被龍伯國的巨人一氣兒釣走了六隻。後因以“釣鰲”喻遠大的抱負或雄豪的舉止。

作品譯文

東村喝得醺醺醉,西村喝得醉醺醺。
今日喝得酩酊醉,來日依然醉酩酊。
這酒要喝到海枯石爛才肯停。
只要有醉鄉的知音,我寧可將屠龍劍、釣鰲鉤都拿去換酒來痛飲
再不想去實現什麼遠大的抱負,施展什麼出眾的本領。

作品鑑賞

“東村”、“西村”是無處不醉,“今日”、“來日”是無時不醉。“海枯石爛恁時休”加重了這種豪興與決心,同時也說明自己的買醉實同酒外的世界有關:這世界不到“海枯石爛”的地步,只要存在一天,狂飲就一天不停止。這就大有“時日曷喪?予與汝偕亡”的憤疾意味。這三句已將“痛飲”的題面和盤托出,且揭出了痛飲背後隱藏著的強烈悲憤。
接下的三句,將這層悲憤的涵義表達得更為清楚。“屠龍劍”、“釣鰲鉤”,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它們所代表的是一種用世的象徵。建功的抱負、立業的本領,統統可以不要,統統用來換酒,等於說酒鄉與酒外的功名世界兩不相容。而“屠龍劍”與“釣鰲鉤”只能派上換酒的用場,這也就說明了詩人的懷才不遇及社會的賢愚不分。作品末句“遇知音都去當酒”,與首句對讀的話,可知作者的“知音”都在村中,這就見出了詩人鄙視官場、痛飲逃世的生活態度。他寫過一首《清江引》:“棄微名去來心快哉,一笑白雲外。知音三五人,痛飲何妨礙!醉袍袖舞嫌天地窄。”證實了詩人沉湎酒鄉、不事功名的疏狂與反抗。
該曲較之詩歌中的醉酒名句如“比日尋常醉,經年獨未醒”(王績《春園興後》)、“應呼釣詩鉤,亦號掃愁帚”(蘇軾洞庭春色》),更覺瀾翻悲壯。

作者簡介

貫雲石像貫雲石像
貫雲石(1286-1324),原名小雲石海涯,號酸齊,又號蘆花道人,維吾爾族人。出身將門。善騎射,後棄武學文,被楊維楨譽為“一代詞伯”,官至翰林侍讀學士,後歸隱江南,變名易姓,現存散曲有小令七十多首,套數八首,風格豪放中見清逸。後人把他和徐再思的散曲合編為《酸甜樂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