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箭10

紅箭10

紅箭10,是一款光纖制導飛彈,中國陸軍一款新型重型反坦克飛彈。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紅箭10紅箭10
在前段時間舉行的上合軍演中,除了99大改主戰坦克外,中國陸軍一款新型重型反坦克飛彈也引發了人們的高度關注,這款飛彈被稱為紅箭10。
紅箭10並非傳統的反坦克飛彈,它是一款光纖制導飛彈,由於國外同類產品還被賦予了打擊舟艇等水上目標等任務,甚至還用於潛艇防空作戰,這類飛彈又被定義為多用途飛彈。在反坦克飛彈的代際劃分上,光纖制導飛彈又被劃為第三代反坦克飛彈。
所謂光纖制導,就是飛彈上安裝有白光、紅外成像導引頭和光纖線圈,飛彈發射後在大約200、300米高度飛行,並施放光纖保持與發射車的連結,這樣飛彈就可以將白光/紅外圖像下傳,並接收發射車上傳的控制指令。

飛彈的優勢

紅箭10紅箭10
第一,與同屬第三代反坦克飛彈的毫米波、雷射半主動、駕束、指令制導飛彈相比,光纖制導飛彈用於承載圖像數據、控制指令的雷射束在光纖內部傳輸,對外沒有光、電磁信號輻射,具有極強的攻擊隱蔽性。
第二,與標槍等也使用白光、紅外成像導引頭的第三代反坦克飛彈相比,光纖將圖像下傳可實現"人在迴路中"制導。好處是在飛彈飛行的過程中,若目標已被擊毀,或者有更高價值目標出現,射手可以迅速指令飛彈改變瞄準目標。另外,在煙霧繚繞的戰場,人總比圖像識別軟體更能辨別真假目標,所以"人在迴路中"制導也能增強飛彈的抗干擾能力。
第三,"人在迴路中"制導的最大優點值得另立一點敘述。由於有射手介入目標識別,光纖制導飛彈就可以增加非瞄準線制導模式(NLOS),即飛彈在發射前不需要鎖定目標,允許發射車在隱蔽狀態下"盲射",當飛彈接近目標區上空後,射手再根據飛彈傳回的圖像鎖定目標,實施攻擊。
這個能力與以往作為直瞄火力的反坦克飛彈都不相同,這實際上已屬於類似榴彈炮的"間瞄火力"。由前沿觀察提供目標指示,飛彈發射車可以隱蔽在山坡後面,發射飛彈打擊敵方裝甲集群,實現可謂"隔山打牛"的戰術效果。
NLOS模式也是美國陸軍"網火"飛彈系統的主戰模式,不過"網火"飛彈系統採用無線數據鏈作為飛彈與發射車之間的連結,並非可實現電磁靜默的光纖,而且"網火"飛彈項目也已經下馬。
光纖制導優點多多,但也不是沒有缺點,由於要拖著一條光纖飛行,飛彈飛行速度並不快,大約200米/秒,與第二代反坦克飛彈一致。不過,由於打擊對象是速度較慢的地面裝甲目標、水上舟艇,而且光纖制導隱蔽性強,飛彈飛行速度慢些並非不可接受。

性能簡介

事實上,上合軍演也並非紅箭10重型反坦克飛彈的首次亮相,早在2011年底,某研究所的宣傳掛板上就已披露了紅箭10的代號、飛彈外形、以及基本性能參數。我們由此可知紅箭10的最大有效射程為10公里,飛彈彈體中部大尺寸十字型彈翼可以產生較大升力,這明顯是為了提高射程的設計。
在2011年11月16日,央視軍事報導在不經意間還披露了紅箭10發射車的顯控台,畫面里有穿迷彩服、戴鋼盔的士兵在操縱飛彈,說明紅箭10飛彈在此前已裝備部隊,或至少已進入部隊試用。顯控台畫面還顯示,每輛紅旗10發射車至少配備2個顯控台、2名射手,可以同時操縱2枚飛彈發起攻擊。
上合軍演後,《兵器》雜誌公布了紅箭10發射車的高清圖片,紅箭10發射車使用了與04式步兵戰車相同的履帶底盤,飛彈採用類似反艦飛彈的矩形運輸/發射箱,八聯裝安裝在傾斜式發射架上,發射架中央配備了一個光電頭,應該具備白光成像、紅外成像、雷射測距等功能。

革命性意義

按照此前紅箭8紅箭9反坦克飛彈的配備模式,紅箭10飛彈很可能以飛彈連的規模編入步兵師或步兵旅的炮兵團,每個炮兵團裝備一個連,每個連裝備9輛發射車。戰時這個紅箭10飛彈連可加強到主攻團,或者直接以飛彈排三輛發射車編入合成裝甲步兵營。
紅箭10飛彈射程1萬米,速度200米/秒,顯控操縱台可同時操控2枚飛彈打擊2個目標。飛彈飛行1萬米耗時50秒,每輪射2發彈,發射間隔10秒,一個完整攻擊過程耗時1分鐘。全車8枚待發彈,可用4輪發射完畢,耗時4分鐘。
假如該飛彈實戰命中率達到80%至90%,那么一個紅箭10飛彈連的9輛發射車,可在4分鐘內消滅10公里開外的60至70個裝甲目標,這相當於外軍一個擁有200多輛坦克和步戰車的常規裝甲旅的三分之一實力。按照現代軍隊作戰觀點,一個陸軍部隊在一次交火中損失三分一以上主戰武器,那么就可以判定作戰失敗,俗話說就是被打殘了,已經失去繼續作戰的能力,需要收攏後恢復實力。
儘管以上假設較為理想化,但紅箭10的服役意味著我國陸軍又多一件反裝甲利器。紅箭10飛彈的革命性意義在於可以"隔山打牛",發動視距外打擊,在雙方裝甲部隊近距離接觸之前就將敵方打殘。

國外同類飛彈

現在再看看國外的同類飛彈,在光纖制導飛彈中,名氣最大的莫過於歐洲"獨眼巨人"飛彈。
獨眼巨人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初的冷戰時期,當時西德MBB公司先進行光纖制導的可行性研究,進入90年代,德法意三國正式啟動獨眼巨人的研製,有潛空、反裝甲兩個型號。這其中特別是潛空型,由於有望首次賦予潛艇可靠的對空防禦能力,獨眼巨人計畫一時名聲大噪。
"獨眼巨人"飛彈彈長1.85米,彈徑165毫米,飛彈重43公斤,最大作戰距離10公里,飛行速度150米/秒(搜尋時)和250米/秒(攻擊時),最大過載15G,制導方式為光纖+紅外成像導引頭或毫米波雷達導引頭,可用於攻擊敵方裝甲車輛、直升機、固定翼反潛巡邏機等目標。
"獨眼巨人"飛彈此後經過長達10多年時間的研製,已進入試驗階段,但最終因種種原因在2003年下馬。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紅箭10反坦克飛彈已成功服役,如果中國海軍有需要,同樣可以在紅箭10基礎上發展一個用於攻擊反潛直升機的潛空型號。
獨眼巨人之後,現在最有名的光纖制導飛彈當屬以色列拉斐爾公司的長釘LR、長釘ER飛彈。這兩款飛彈組成原理、模式與紅箭10飛彈一致,不過射程比紅箭10短,長釘LR最大有效射程是4公里,長釘ER是8公里。
跳出光纖制導範圍,長釘家族還擁有一個射程達到25公里的型號長釘NLOS,從其名字就可以看出,該飛彈的賣點就是非瞄準線攻擊,或者說間瞄攻擊。由於25公里距離實在太遠,長釘NLOS只能將光纖改為無線數據鏈,通俗地說,就是將彈上紅外攝像頭的視頻流,通過"3G"信號傳回發射車。
長釘NLOS實際上已類似於美軍夭折的"網火"飛彈系統,由於概念過於超前,目前以軍也沒有大規模成建制的裝備。倒是飽受朝鮮"游擊式"炮擊之苦的韓國陸軍引進了長釘NLOS,部署到白翎尾島,若朝鮮再發動炮擊,島上守軍就可以隔海發射長釘NLOS飛彈,用彈上攝像頭捕獲、然後瞄準摧毀朝軍機動靈活的火箭炮車。在白翎尾島上使用長釘NLOS飛彈反應迅速、火力精確,政治影響又遠小於戰鬥機越境轟炸,所以長釘NLOS現在很受韓國軍政高層青睞。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儘管獨眼巨人、長釘飛彈名氣大,但世界上首款投入服役的光纖制導飛彈卻是日本96式"重馬特"反坦克飛彈。重馬特飛彈的性能與紅箭10差不多,但它在1996年就投入服役,比紅箭10早了15年以上,日本精密工業的領先程度可見一斑。紅箭10的服役僅意味著我們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國內軍工部門還需要更多創造性思維,爭取在作戰樣式想定、武器新概念方面走在別人前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