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牆記憶·2·大事件小細節

紅牆記憶·2·大事件小細節

1.李富春告訴段子俊:中央決定成立航空工業局/毛澤東說:我們沒有空軍對付頭上的敵機 2.毛澤東說:咱們的軍樂隊,還是用西洋樂器,不必敲鑼打鼓吹喇叭/周恩來指示:以後大會堂重要演出,一定要有軍樂團的節目 4.中南海文工團參加的第一次舞會,是中央機關的露天舞會/吳鳳君鼓足勇氣邀請毛澤東跳舞/毛澤東說:你還是江青的老鄉吶

基本信息

作 者:王凡,東平著

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ISBN:9787801708724
出版時間:2010-01-01
版 次:1
頁 數:282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內容簡介

許多風雲人物,許多重大事件,粗線條地勾勒是很難讓人清晰和深刻的認識的。而一些大人物的小故事,大事件的小細節,頗能說明一些問題,頗能印證一些真相。《紅牆記憶(2):大事件小細節》通過當事人、見證者的回憶、口述等一手資料,披露了建國後、改革開放前新中國一些重要人物工作、生活中的小故事……通過這些不為人知的小事,展現大人物們獨特的性格情操,也連綴起一些歷史的斷鏈。全書文字平實流暢,為讀者了解新中國往事提供了寶貴資料。

本書目錄

第一章進駐中南海——中央機關大搬家
1.伍雲甫是行政處的處長,中共領袖及其核心機關的後勤工作,全歸他調度和管理/毛澤東把自己用的一種叫“吉矽卜拉多”的進口藥,給了熊天荊
2.中共中央辦公廳是首腦的耳目及信息傳輸的中樞,這個系統創始於延安/跟隨毛澤東搬進中南海以後,機要室的工作人員忙得沒日沒夜
3.書記處政治秘書室的名稱曾幾度變換/幾位大秘書都在政治秘書室掛個名/政治秘書室對內改稱秘書組,由江青任組長
4.毛澤東住所附近競有高鼻樑、藍眼睛的外國人/毛澤東提醒全黨:嚴防反革命的報復
5.供給領袖們的食品都要化驗的制度,是蘇聯專家要求建立的/毛澤東得知攝影師侯波是山西夏縣人,稱她為“關雲長的老鄉”
6.蜈蚣橋是中、南兩海的分界,也是警衛區域劃分的界限/整箇中南海內,共分甲、乙、丙、丁四個區/毛澤東等中共領袖的專車,都放在交通科這裡
7.中央軍委將辦公地點選在了居仁堂/抗戰勝利後,李宗仁、傅作義也都曾在居仁堂辦公/聶榮臻在此主持工作,每天都在早晨8時,準點走進辦公室
8.在懷仁堂附近,有幾個以某某堂命名的院落,中宣部機關就坐落在這些院子裡/毛澤東很重視一手抓武裝,一手抓宣傳
第二章受閱飛機攜帶實彈的內情
1.周恩來透露軍委已在考慮正式繪製人民解放軍軍旗、軍徽/一位蘇聯軍官大發雷霆,責怪我們不該濫用蘇軍的機徽
2.李裕遂成為參加開國大典空中警戒的地面指揮之一/命令傳來:開國大典要有飛機飛過天安門接受檢閱
3.飛機試飛,政協代表以為是國民黨的飛機來騷擾了,不免有些緊張/檢閱時,一旦有蔣軍飛機迫近,領袖們立即下到天安門的門洞裡躲避
4.開國大典上的受閱飛機競帶有實彈,在世界航空檢閱史上絕無僅有/地面指揮所里還有三位關鍵人物
第三章中國自製飛機的幕後訊息
1.李富春告訴段子俊:中央決定成立航空工業局/毛澤東說:我們沒有空軍對付頭上的敵機
2.周恩來說:靠買人家的飛機,搞搞修理是不行的/赴蘇聯談判代表團由何長工、段子俊、沈鴻三人組成
3.劉亞樓不愧是主持過司令部的老參謀長/劉亞樓說:可以問他們需要多少錢,要記賬還是給他們大豆?
4.蘇聯外長維辛斯基帶著幾分狡黠說:這筆生意不太容易做呀/毛澤東一個電報,史達林一批准就解決了
5.每逢談判涉及一些關鍵數字或需要拍板時,代表團都要致電周恩來/周恩來說:要算賬,他們是一個盧布都不捨的
6.蘇聯外長風趣地說:希望你帶兩個空軍團來,在紅場降落,請史達林同志檢閱/段子俊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奉命籌建中國航空工業的
7.周恩來拍板,航空工業管理局先設在瀋陽/波斯別霍夫等率蘇聯顧問團和專家來華
8.蘇聯總顧問說:我們政府交給我的任務是修理飛機,對製造飛機無權發表意見/瓦西列夫對中國航空工業起步是功不可沒的
9.陳雲說:把航空工業放在優先地位,我看不會犯政治錯誤/李富春親自與波斯別霍夫做了交談
10.粟裕提議:飛機製造的重點,應放到米格飛機上來/聶榮臻、李富春聯名給毛澤東及中央書記處打報告/毛澤東大筆一揮,“照辦”
11.蘇聯顧問在轟炸機製造問題上,始終不吐口贊同/周恩來一心惦記著轟炸機的製造
12.周恩來在西花廳辦公室,召集解決航空工業發展問題的會議/周恩來批評說:空軍抽調試飛人員工作進行得太慢
13.高崗大力支持發展航空工業/朱德說:我這么大年紀,還能不能看到自己製造的飛機保衛領空呢?
14.跑道起飛線上,3架軍綠色的飛機翹首待飛/試飛成功,四局收到了毛澤東的嘉勉信/周恩來親自批准,獎金兩萬元,鼓勵試製單位
第四章毛澤東要建一支千人軍樂團
1.毛澤東對閱兵總指揮聶榮臻說:天安門廣場這么大,應該成立一支千人的軍樂團才相稱/中央政府專門批了80億作為軍樂團建團費
2.毛澤東說:咱們的軍樂隊,還是用西洋樂器,不必敲鑼打鼓吹喇叭/周恩來指示:以後大會堂重要演出,一定要有軍樂團的節目
3.軍樂團里不乏出色的指揮家/內聲部誰差半個音,呂蜀中一下就能聽出來/被指揮的人里,有的人于海當初還叫過叔叔
4.于海是軍樂團里最年輕的演奏員,他有幸為三代領導人演奏/在鄧小平的追悼會上,3分鐘的《哀樂》要求2分55秒演奏完畢
5.方隊精準地用8分30秒通過天安門廣場,創下世界閱兵史上的奇蹟/將軍們發問:正拍怎么全落在部隊的右腳上,在左腳才對嘛!
6.國務院的領導問:《國歌》奏完了,怎么國旗還沒有升到頂?/于海根據自己的理解,將《國歌》多年依循的結尾處進行了改動
7.在一個半小時的預演中,聯合軍樂團竟然暈倒了60多人/在50年大慶的閱兵和遊行過程中,選定的演奏樂曲共有35首
8.西哈努克親王握著于海的手說:把我創作歌曲時的內心感情完全表達出來了!/莫尼列王后邀請“舞盲”于海共舞
9.江澤民主席說:我想請你們再為奧地利貴賓們演奏一遍《藍色多瑙河》,行不行呀?/于海發現江主席好像對抒情歌曲《可愛的一朵玫瑰花》心有偏愛
10.外交部長唐家璇說:軍樂團演奏好一首歌,比我們寫一篇文章還重要/國防部長遲浩田為軍樂團題詞:奏起雄壯軍樂,揚我國威軍威
11.芬蘭女議長豎起大拇指:“不是非常好,是最好!”/組委會秘書長將象徵軍樂節最高榮譽和褒獎的會旗,贈給解放軍軍樂團
第五章中南海文工團的來龍去脈
1.中南海文工團最初籌組之際,毛澤東曾批示反對/總政副主任蕭華給毛澤東寫報告檢討錯誤
2.沒有彭德懷同意,中南海文工團就根本無法組建/把中南海文工團的撤銷和彭德懷聯繫在一起的原因/空政歌舞團獨家包攬了“中南海任務”
3.文工團所在的萬善殿里,藏著一些關涉皇帝的秘辛/文工團員練習發聲被人打斷,怕影響毛澤東休息……
4.中南海文工團參加的第一次舞會,是中央機關的露天舞會/吳鳳君鼓足勇氣邀請毛澤東跳舞/毛澤東說:你還是江青的老鄉吶
5.毛澤東很願意和文工團員接觸,這是他了解社會情況的又一條渠道/衛士們想勸毛澤東休息一下,但被回絕,李銀橋只好讓文工團員勸說毛澤東
6.文工團有時也會跟隨中央領導們,一起到北戴河海濱/毛澤東好像已經不是在談論游泳,而是在講哲學
7.毛澤東在與文工團員臨別的舞會上說:我也很捨不得你們走啊!/在舞會結束的時候,毛澤東已經不再沉湎於感情
第六章周恩來嘔心瀝血保護古建築
1.周恩來根據毛澤東的意圖,派人秘密與古建築學家聯繫/梁思成和林徽因用紅色的鉛筆把他們認為必須特別加以保護的地點一一圈出來
2.古建築文物的搶救告急文書雪片似的飛來/文物局長鄭振鐸親筆寫了一封信,通過國務院副秘書長齊燕銘給周恩來
3.50年代,由於馬路的方案設計欠考慮,差一點將團城從北京地圖上抹掉/周恩來決定,將國務院中南海西北角的圍牆向南移十數米
4.1956年6月,北京明十三陵長陵的棱恩殿被雷擊著火/恩殿是全國唯一的巨型楠木大殿
5.“文化大革命”中,建設部門以修建捷運為由,要將北京古觀象台拆毀/周恩來在當時極端混亂、困難的條件下,親自找有關部門做了許多工作
第七章天安門廣場規劃和人民大會堂設計方案是怎樣誕生的
1.天安門廣場的部分規劃是經毛澤東確定的/許多年以後,陶宗震才得知這樣要求是為了緊急時刻能在長安街上起降飛機
2.蘇聯顧問穆欣說:啊喲!天安門廣場比紅場大八倍!我們的中國兄弟真是個大力士……
3.賈星五說:國家大劇院不能對著人民大會堂,必須遷出天安門廣場/打通南池子延長線的規劃,因羅瑞卿對拆公安部新大樓有意見而擱置
4.周恩來在國慶前夕做出指示:發動青年參加國慶工程各大項目的方案設計/首都規劃委員會副主任佟錚非常讚賞一位青年設計人員的方案
……
第八章中國第一號政治建築物的設計與施工
第九章中南海里的“大躍進”
第十章三年困難時期領袖們節衣縮食
第十一章戒備森嚴的第三次廬山會議
第十二章尼克森訪華機密逸聞
第十三章出版《天安門詩抄》與審訊“四人幫”細節披露
第十四章胡志明密集尋求中共幫助
第十五章董建華參選香港“特首”的詳細經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