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紫倒吊

紅海紫倒吊

紅海紫倒吊,學名為Zebrasoma xanthurum,只生活紅海的珊瑚礁中,但據最新信息表明,在阿拉伯海,亞丁海峽,斯里蘭卡部分地區也有發現。

概述

中文名:紅海紫倒吊
英文:Purple Tang

紅海紫倒吊紅海紫倒吊
學名:Zebrasoma xanthurum
最小水族箱尺寸:450升
飼養難度:中等
飼養要求:鹽度 1.020-1.025;酸鹼度 8.1-8.4
性情:兇猛
水族箱最大成體尺寸:22厘米
珊瑚兼容性:安全
食物要求:草食
主要產地:紅海
種屬:粗皮鯛科
也叫黃尾帆吊黃尾吊。紫藍的身體,黃色的尾巴。這種魚據知只生活紅海的珊瑚礁中,但據最新信息表明,在阿拉伯海,亞丁海峽,斯里蘭卡部分地區也有發現。通常獨自生活,但在紅海南部也發現了成群生活的,成魚有時也能達到25厘米。
在所有海水魚中,這種魚以其顏色著稱,是飼養在珊瑚缸中一種非常受歡迎的吊類。如果飼養的好,它能很容易飼養,在任何大的裸缸或珊瑚缸中。飼養它們,要注意提供好的光照,足夠的游泳空間和一些藏身地點。但其具有攻擊性,會攻擊體形與其相仿的魚,特別是其他吊類。
雖然吊類魚也和其他魚一樣餵食動物性餌料,但需要注意要提供足夠的海草及海藻等植物性餌料。這能增強其身體免疫力,減少攻擊行為及提高其全面健康。也可以在石頭上綁上乾海草來餵食,每天建議餵食3次。或者準備一些人工的植物性餌料,能更方便些。
中 文 名: 紫吊
俗名別名: 紅海紫吊
英 文 名: Purple Tang、Yellowtail Tang、Yellowtail Surgeonfish
拉丁學名: Zebrasoma xanthurum
地理分布 分布在西印度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範圍包括紅海至波斯灣(Persian Gulf)一帶海域。報告顯示在馬爾地夫也可見其蹤跡。
氣 候 帶 熱帶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紅皮書中
繁殖方式 群體產卵型
食 性 藻食性
形態特徵
背鰭鰭棘(總數):5條 背鰭軟條(總數):26-28條 臀鰭鰭棘:3條 臀鰭軟條:23-26條
成魚體高呈卵圓形而側扁。口小,端位,上下頜齒較大,齒固定不可動,扁平,邊緣具缺刻。背鰭及臀鰭硬棘尖銳,前方軟條較後方延長,呈傘形;尾棘在尾柄上,尾鰭近截形。體一致藍紫色,體側具20餘條藍黑色橫紋,頭部、胸腹部及頭枕部具紫黑色斑點。胸鰭前半段藍紫色,後半段黃色;尾鰭黃色,余鰭與體色一致。
體形尺寸
最大體長22cm
習 性
棲息於珊瑚叢生的礁區或岩質的水底,通常成群生活在水深0-20米之間的水域。主要以絲藻和無脊椎動物為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