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辯

1923年,俞平伯的《紅樓夢辯》問世,這樣考證派紅學兩大巨頭勝利會師,站在一面紅旗底下熱烈握手。 1923年,俞平伯在《紅樓夢辯》里就很大張旗鼓地說,《紅樓夢》是部優秀的作品,但並非盡善盡美無可非議,在世界文學中的地位也並不高。 《紅樓夢辯》1952年再版的時候改名稱叫做《紅樓夢研究》,內容並沒做多少改動。

1923年,俞平伯的《紅樓夢辯》問世,這樣考證派紅學兩大巨頭勝利會師,站在一面紅旗底下熱烈握手。而第三員大將,周汝昌,此刻還是個小朋友.俞平伯的考證方法跟胡適的一致,只是跟文本扣得比較緊,他對曹家歷史興趣不深,卻費了很大的篇幅去討論後四十回跟前八十回在思想性上的差別,一邊討論一邊生氣,拍著桌子大喊:後四十回絕對不是原著!嗓門兒大的險些把高鄂嚇活了。
不過俞平伯畢竟還是持冷靜的文學分析立場的,在一定程度上肯定高鄂的續書,多少人把黛玉從棺材裡拎出來摁著膀子跟寶玉拜了堂,高鄂筆下愣是不給續命靈丹,保證了《紅樓夢》大悲劇的結尾,沒有去媚俗,這點上就不容易,所以俞平伯也說“續書是失敗的,但是光榮的失敗”.
1923年,俞平伯在《紅樓夢辯》里就很大張旗鼓地說,《紅樓夢》是部優秀的作品,但並非盡善盡美無可非議,在世界文學中的地位也並不高。《紅樓夢辯》1952年再版的時候改名稱叫做《紅樓夢研究》,內容並沒做多少改動。只是沒想到1923年跟1952年是完全兩碼事。文藝界在巨手的指引下,開始雜亂無章地批判俞平伯,不明就裡的只知道批判俞平伯批判《紅樓夢研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