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圖詠

紅樓夢圖詠

紅樓夢圖詠是一幅繪畫作品,創作於清末。

基本信息

紅樓夢圖詠

曹雪芹的《紅樓夢》無疑是一部思想性、藝術性都達到了極高水準的偉大作品。圍繞《紅樓夢》內容創作的繪畫作品也不斷產生,並成為著名的繪畫作品,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如錢慧安的《紅樓夢十二金釵》、改琦的《紅樓夢圖詠》直至當代劉旦宅戴敦邦等人的作品。

清末改琦在滬上所作的《紅樓夢圖詠》,在紅樓繪畫史上頗有名氣。

《紅樓夢圖詠》原輯為清代李光祿,畫家改琦繪圖,淮浦居士重編,光緒五年(1879)刊本。這本木版畫集共繪製了通靈寶玉、絳珠仙草、警幻仙子、黛玉、寶釵、元春、探春、惜春、史湘雲、妙玉、王熙鳳、迎春……寶玉等50幅,其中共有55人。圖中林黛玉柳眉杏眼,櫻桃小口,為典型的傳統古典美人形象,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刻畫了“病態”身軀。與其他紅樓夢人物圖畫相比,同樣的一個人物,該書表現得更為隱約、含蓄,可謂有“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的氣質。但其中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人物的表情都差不多,看上去缺乏個性,局限於傳統人物畫的技法和風格。

因為是清末出色之作。為之題詠的共張問陶、徐渭仁、吳榮光等名流34人,共75詠。其中最早的題詞在嘉慶二十一年1816,最晚的在道光十九年1839。據了解,改琦的《紅樓夢圖詠》另有幾種刻本,所見“黛玉”一幅,刻本有長扁兩“玉”之別,以扁玉字本為佳。還有杭州文元堂楊耀松本,刻印較劣。

改琦的《紅樓夢圖詠》共四十八幅,是《紅樓夢》的插圖作品。雖然出自木刻,但刻工優秀,還是體現了改琦作品的神韻,如形象準確傳神,線條衣飾流暢自然,體現了清代版畫的高超技藝。

圖中林黛玉柳眉杏眼,櫻桃小口,為典型的傳統古典美人形象,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刻畫了“病態”身軀。另外將人物置身於竹叢、假山間,左上角一隻鸚鵡,即符合小說情節描寫,也對人物起到了很好的襯托和渲染作用。

改琦

(1774-1828)字伯蘊,一字香白,號七薌、玉壺山人。本為西域回族人,寓居上海松江。除人物畫處,並擅山水、花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