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的東北風神

由於歷史的原因,《紅樓夢》與清王朝的關係,《紅樓夢》與八旗世家的因緣,卻被漸漸地淡忘了。 滿族學者皇族後裔的啟功先生,在上世紀60年代初,就對《紅樓夢》中的滿文化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由此萌生了我對《紅樓夢》中蘊含的滿族風情的關注,使我有了探索《紅樓夢》與滿族文化融人研究的想法。

內容介紹

《紅樓夢中的東北風神》後記
靜軒
把本書定名為《紅樓夢中的東北風神》,是經過反覆思考後才確定下來的。原本欲定名為《紅樓夢與滿洲文化》,這樣一來,滿族文化大概念必將衝擊到《紅樓夢》作為中國文化之瑰寶的榮譽。因此突出紅樓夢中的“東北風神”,似乎更含蓄、更恰當些。
縱觀《紅樓夢》,從作者曹雪芹的家世來看,他的家族早年在遼東歸旗,從龍入關後又成為清廷的顯宦,甚至在康熙帝時他的祖父等又成為皇帝的肱股之臣,被委以江寧織造的重任,祖孫三代4人在江南為皇帝經營了60多年,這樣的滿洲家族與清王朝的關係是何等的親密。雖然後來曹家被捲入了皇家內斗的漩渦,革職抄家遣放回京等一系列刻骨銘心的事件發生,在曹雪芹心靈的深處萌發了他要表現“樹倒猢猻散”這樣一個“盛筵必散”的主題。儘管曹雪芹聲言《紅樓夢》是一部為“閨閣昭傳”之作,而他的實際目的仍然寫出了一個旗人世家由盛轉衰的歷史,《紅樓夢》以清季社會為背景是毋庸置疑的。雖然曹雪芹口口聲聲說“不敢幹涉朝廷”,借用“假語村言”寫作,小說故意用“無朝代年紀可考”等模糊障眼法。但是,作為一部文學巨著所反映出來的社會生活,完全不可能脫離作者生存的時代和環境所帶來的影響,《紅樓夢》作為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文學作品也絕不會例外。古今中外一切優秀的現實主義文學作品,都是時代的產物,都是現實生活的反映,都是作者對社會生活的觀察體驗,甚至分析的結果。文學是反映現實生活的一面鏡子,這已被許許多多傑出的中外名著所印證。
從《紅樓夢》誕生之日起,與曹雪芹同時代的人,都認定他所描寫的賈家寧榮二府是寫“旗人世家”的故事,是寫“滿洲之事”。為此遭到許多清代腐儒們的切齒憎恨,他們貶低《紅樓夢》的文學價值,貶低作者曹雪芹,甚至詛咒曹雪芹。為什麼這些人如此仇恨曹雪芹和《紅樓夢》?因為曹雪芹以自身的經歷和家庭的際遇,解剖了腐朽的八旗世家,解剖了封建的清王朝病人膏肓的命脈,解剖了清代八旗制度給社會生活帶來的巨大災難。這一切自然會遭到封建衛道士們切齒的痛恨。站在這一立場的反面。更多的有識之士對《紅樓夢》所展露出的鋒芒,表示了強烈地采,對《紅樓夢》深刻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表示了熱烈的歡呼和讚揚。《紅樓夢》成為200多年來在中國社會生活中喜聞樂見、長盛不衰的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文學傑作。由於歷史的原因,《紅樓夢》與清王朝的關係,《紅樓夢》與八旗世家的因緣,卻被漸漸地淡忘了。致使許多後世的紅學家們在研究、評論、探索《紅樓夢》這部文學的千古絕唱時,很少涉及到產生《紅樓夢》的歷史大背景和社會大環境,很少涉及到曹雪芹生活的旗人社會。而《紅樓夢》中潛隱的大量清代社會風俗往往被忽略,有關《紅樓夢》所涉及到的清代封建禮俗、宗教意識,以及清代特殊的民族關係、地緣關係,大家都不願意侈談,而更多地傾注於探討和挖掘《紅樓夢》中的反封建的意識和表現傳統文化方面的東西,多從漢文化的大視野中審視《紅樓夢》,欣賞《紅樓夢》。這就給我們透徹地理解曹雪芹創作的宗旨,帶來了誤解,使我們忽略了在《紅樓夢》中盲區後面的八旗風俗和滿洲風情,忽略了《紅樓夢》是反映清代八旗世家生活命運的這樣一個帶有根本性的命題。
自公元1911年所經過的那場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後,廣大的中華民眾對腐敗透頂的大清王朝、八旗世家,不僅深惡痛絕而且充滿了刻骨仇恨。自1644年清室入關後,滿清貴族對中國人民實行血腥而殘酷的統治,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層層高壓政策,使廣大中國人民悲慟欲絕,不僅是水深火熱而且堪稱暗無天日。清王朝的高壓統治給中國人民心靈的創傷,決不是短時間可以撫平的。因此,對於《紅樓夢》人們更多地從傳統文化的視角上去欣賞,而不願意再浮現任何帶有滿清色彩的東西出現。這種隔閡更多地反映出近百年來中國人民一種普遍的心理。從另一個角度看,清室入關後所採取的一系列“文字獄”政策,極大地傷害了中國人民特別是廣大知識分子的感情。清廷對滿洲“肇興之地”東北的封禁,更割斷了清王朝源自關東的歷史。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銷毀了與《四庫全書》幾乎相等數量的文獻典籍,甚至連金、元史也進行了修改和剔削。在清代“礙語”很多,稍不留意便會引來殺身滅族之禍,或者被流放關外做苦役做奴僕,讓人談“滿”變色。因此,國人對東北清代以前的歷史,所知甚少。究其原因正如《雞林舊聞錄》凡例所言:“前清著錄之《四庫全書》,凡明人撰述關乎吉省地理類者,概予刪棄。故康乾以還,地學巨子輩出,獨柳邊、松漠無有能說山川者。”①今天,清代遺留下來的有關東北的著述,仍然少得可憐。僅留存有殘缺不全的宋洪皓的《松漠紀聞》,清初揚賓的《柳邊紀略》,吳振臣的《寧古塔紀略》等,若不是這些人流徙東北,恐怕連這點隻言片語的關於東北的著述文字都不會留下,連欽定《四庫全書總目》也承認:“白山黑水之間,古來輿紀,大抵得諸傳聞,即近時修志乘者,秉筆之人亦未必親至其地。”這是清王朝對東北施行的封禁和“文字獄”的結果。再者,清王朝對廣大中國人民感情的傷害,狹隘的民族政策和種族歧視,造成了中國人民對滿清貴族的逆反心理。清末“當時歐洲人的共同看法是(因受留洋學者們的鼓勵,而這些學者中的大多數人又都是反滿的),總的來看,這個王朝是受中國人民憎恨的。”“歐文·拉鐵摩爾先生寫道:‘只是由於清王朝的腐朽衰敗和南方反抗力量的發展壯大,並希望尋找一隻替罪羊來承擔中國所有一切弊端的責任,一種帶有種族性質的仇恨才被激發起來反對滿人,而這種仇恨目前仍然存在於教科書和政治教義中。’”②基於上述原因,人們不願意再談清代的歷史,不願意再涉及滿清近300年的罪惡統治,更不願意讓偉大的現實主義傑作《紅樓夢》沾染上大清王朝的污穢,這是百年來人們珍愛《紅樓夢》這部古典名著的普遍心理。廣大知識分子、紅學家們在研究《紅樓夢》的過程中,基本迴避清代風俗浸染《紅樓夢》,加之對清代習俗的隔絕和遠離所形成的整個大文化氣候,基本上對清代滿俗滿風采取了不屑一顧的態度。雖然也有些學者注重清文化、滿風俗的研究,但是終不能成大的氣候,這種環境與心理造成了滿風滿俗遠離《紅樓夢》的現象。使一些紅學家在對《紅樓夢》注釋時,對清代的典故盡力迴避,對涉及有些典章制度等也儘量採用漢文化的經典去解釋,這似乎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作法。因此,才有許多滿學家認為,目前對《紅樓夢》的文本注釋中,許多說法偏離了原意,誤導了作者的本意等。自然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中,這種現象不再會日復一日地出現。
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開放、解放思想之風飈起,學術著作如雨後春筍般再版、出版,《紅樓夢》研究也日益繁榮。在清代歷史的研究中,對清史中不實際的部分,開始受到專家學者們的關注。對清代歷史、清代社會文化風俗、清代滿洲文化的研究都有了新的起色。吉林作為清王朝的“龍祥之地”,又處封禁的柳條邊內,對本土鄉邦文化的研究,引起了當代學者們的注意,特別是對滿族文化的研究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勢頭。對清代八旗制度的研究,對清代東北官莊旗地的研究,對滿族薩滿教信仰的研究,對清代宮廷薩滿祭祀的研究,對滿族語言文字的研究,對東北滿俗滿風的研究,都蔚然成風,形成了良好的學術氣氛。吉林文史出版社在上世紀80年代組織出版了《長白叢書》,整理出版了清代東北的歷史典籍、志書筆記等系列書籍,極大豐富了東北歷史文化的研究,為廣大學者對東北歷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從而也為東北文化即滿族文化與《紅樓夢》研究的勾連,提供了必要的條件。滿族學者皇族後裔的啟功先生,在上世紀60年代初,就對《紅樓夢》中的滿文化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紅樓夢》“直接寫出了許多生活制度、人物服飾、器物形狀等等。特別是清代旗籍里上層人物的家庭生活,更寫得逼真活現。”③啟功先生對《紅樓夢》中描述的官職、制度、稱呼、服飾、建築等進行了滕正,提出了哪些是屬於清代的,哪些是前代的或含混不清的,對滿族風俗也進行了必要的解釋,特別指出了在後四十回中出現的滿語“克什”。《紅樓夢》“全書中絕不露滿語辭彙,只有後邊寫鶯兒端了一盤給賈母上供之後撤下來的供品瓜果,說‘這是老太太的克什’。按‘克什’是滿語‘恩賜’的意思,也指‘俊(左為食字旁——輸入者注)餘’,所以祭神、祭祖所撤下來的供物,叫做‘克什’。這在全書中幾乎是唯一的孤例,也是在後邊第一百一十八回中出現的。”④我們可以看到,在高鶚續書的後四十回中,高鶚寫得比較隨意一些,沒有曹雪芹那樣謹小慎微得不露滿痕清跡。例如,第一百零七回中,查抄寧國府後上邊對賈赦與賈珍分別做出了處理:“今從寬將賈赦發往台站效力贖罪。”賈珍“亦革去世職,派往海疆效力贖罪。”對賈赦“發往台站”,許多注釋對“台站”這一清代特有的名詞,解釋得比較籠統。實際上這“台站”就是清代東北的邊台、驛站,猶如後四十回中提到的“東省”,即指清代的吉林地方。據《吉林地誌》載:“至於清代,柳邊以外,悉置台站。”康熙九年(1670年)竣工的柳條邊牆被稱為新邊,共有27個邊台和四大邊門,每隔數十里則設有邊台,駐兵防守。現吉林省九台市,即是清代柳條邊外的第九邊台。據《吉林通志》介紹,柳條邊“所轄地域四大邊門、22驛站、27邊台、106處卡倫。”現在長春地區還有以卡倫為地名的鄉鎮。可見,高鶚在後四十回續書中已經少有顧忌了,東北清代中的名稱較明顯地出現在《紅樓夢》的故事中,這只是人們願意或不願意正視的一個現實罷了。細檢《紅樓夢》,有大量的滿族語彙和滿族風俗存在,研究《紅樓夢》對於今天來講,也不能不注意到這個客觀存在的事實。
筆者對《紅樓夢》中滿族文化融入的關注,是在閱讀許多鄉邦文獻的基礎上,又對生存的故土歷史地研究之後,產生了對《紅樓夢》中滿俗滿風的審視。以本人而,生於柳條邊外的新興城市長春,而長春這個僅有200年歷史上的荒原市鎮,與柳邊上著名的伊通門毗鄰,長春原本是清蒙古郭爾羅斯前旗王公的一塊牧地。隨著對清代歷史和東北鄉邦文化的熟悉,從對吉林省特別是吉林市、長春市歷史的追溯,深感滿族土著文化十分豐富,民土民風中濃郁的滿族風俗實際上成為東北生活習俗的主流,日常紅白喜事、飲食起居、語言特色等方方面面都裹挾著大量的滿族遺俗,雖然今天的東北漢族已經占絕大多數,但是滿族畢竟是東北的土著居民,滿族的風俗習慣深刻地影響著其他客居東北的民族,這一點在深人到民間採風的過程中,會讓你感到日益濃烈。由此萌生了我對《紅樓夢》中蘊含的滿族風情的關注,使我有了探索《紅樓夢》與滿族文化融人研究的想法。也許在諸多研究對比中不免有牽強附會之嫌,但是在兩種文化的對比和觀照中,還是讓人深深地感悟出滿族文化對《紅樓夢》至大至深的影響。我之所以將本書定名為《紅樓夢中的東北風神》,還是想讓《紅樓夢》保持作為中華經典文化傳統的純情,不讓它產生習慣心理上的不悅之感。所謂“風神”,《辭源》上釋為:風度、神采,風格、氣韻。讓《紅樓夢》具有一些來自東北滿族文化的神采和氣韻,不僅符合它本來的面目,而且還能體現出一種多民族文化融合後,對中華文明的發展產生一種生命的契機來,使《紅樓夢》在詮釋傳統文化的同時,又展示出多姿多彩的地域特色,這樣會讓《紅樓夢》煥發出固有的原始魅力。
本書在闡釋《紅樓夢》與滿族文化和風情的過程中,承襲了前人和當代人的研究成果,其中許多滿族文化學者的研究成果。更是本書汲取的必不可少的營養。例如著名滿學家富育光先生對清代滿俗貢品的考證,著名滿學家劉厚生先生對滿語的考論,都被本書在考論方面做了廣泛的吸納,並廓清了許多歷史上形成的謬誤。本書主要以歷史上大量滿族文獻做為考論的依據,力避走火入魔式的索隱和臆斷,以史為鑑,史論結合,考論並用。目的是把《紅樓夢》的大背景和滿族文化融人的關係梳理清楚,讓《紅樓夢》在歷史文化的長河中更具有澎湃的生命力。
感謝著名滿族學者、滿學家富育光先生審讀全書,並給予中肯的評價,在此深表敬仰與由衷的謝意。中國紅樓夢學會的專家學者對本書的形成,給予了熱情的關懷,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著名紅學家蔡義江先生題寫了書名。感謝吉林省紅樓夢學會孫占國會長,在百忙之中通讀全書,並為之作序。他們的參與頓使拙著蓬篳生輝、大為增色。感謝吉林省紅樓夢學會的同仁們給予方方面面的幫助,感謝吉林大地這塊滿族興祥之地為《紅樓夢》研究提供的沃土。藉此,對於本書在出版過程中給予幫助的編輯及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靜軒於長春
2004年9月30日殺青
2004年11月18日 修改
2005年7月14日定稿
① 引自《雞林舊聞錄》凡例。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② 引自莊士敦(英):《紫禁城的黃昏》,第13頁。紫禁城出版社,1991年版。
③ 啟功:《紅樓夢剳記》,第277頁,引自《啟功叢稿》(論文篇)。中華書局,1999年版。
④ 啟功:《紅樓夢剳記》,第296頁,引自《啟功叢稿》(論文篇)。中華書局,1999年版。
附:目錄
序………………………………………孫占國
序Ⅱ可貴的探索 可喜的開拓…………富育光
第一編《石頭記》的緣起
一、《紅樓夢》故事的由來,曹雪芹借用的神話情結
1.甲戌本自述
2.女媧補天與《紅樓夢》因緣
3.中華古代各民族對女媧的崇拜
二、歷代帝王對山的崇祀是產生諸神話的根源
1.以秦皇漢武為代表的歷代帝王對泰山的祭祀
(1)秦始皇封禪泰山
(2)漢武帝封禪泰山
2.歷代帝王對泰山封禪與祭祀
3.清代帝王的巡狩
(1)康熙六次南巡的業績
(2)乾隆六次南巡的業績
三、清王朝對長白山的崇祀
1.康熙帝東巡和對長白山的封禪
2.乾隆帝東巡和對長白山的祭祀
3.女媧與長白山
(1)《紅樓夢》與長白山之緣起
(2)大荒山神話與《紅樓夢》抉源
4.清末劉建封對長白山的考察
第二編《紅樓夢》與滿洲發祥的歷史
一、《紅樓夢》的“自傳說”與曹雪芹家世
1.胡適《紅樓夢》“自傳說”緣起
2.周汝昌《紅樓夢新證》的貢獻
3.曹雪芹的滿洲家世
4.曹雪芹與八旗世子
5.曹雪芹家族的文化遺傳基因
二、《紅樓夢》隱喻出一部滿洲發祥的歷史
1.滿洲族在東北的崛起
2.清王室的新政和入主中原
3.曹雪芹家族與清王室的關係
三、曹雪芹祖籍在東北
1.曹雪芹祖籍“豐潤說”
2.曹雪芹祖籍“遼陽說”
3.曹雪芹祖籍“鐵嶺說”
4.關於曹雪芹祖籍的討論
第三編《紅樓夢》中的滿洲宗教禮俗
一、滿族的祭天、祭神、祭祖風俗
1.滿族薩滿祭祀的緣起與清宮祭祀
2.滿族祭神祭天儀式的法典化、廟堂化、規範化
3.清官的薩滿祭祀
4.清代滿族民間跳神
5.《紅樓夢》中有關清代薩滿祭祀中的活動
二、《紅樓夢》中來自東北皇莊的祭祀貢品
1.烏進孝由東北官莊帶來的貢品
2.以祭祀為主的東北貢品
3.烏進孝與東北官莊
4.吉林打牲烏拉衙門是東北最大的官莊
三、來自東北中心腹地的烏進孝車隊
1.清代吉林官莊的特點
2.行進在吉林御路上的烏進孝車隊
第四編《紅樓夢》——滿漢文化融合的偉大結晶
一、滿洲人關後的漢化
1.清入關後京旗的漢化
2.滿族入關後企圖保持文化的“獨立性”
二、《紅樓夢》所反映的滿族本色文化
1.《紅樓夢》中的滿族服飾
2.滿族建築的特殊風範
(1)滿族宅院
(2)影壁
(3)滿族的“炕
(4)排插
3.滿族的飲食特徵
4。清代東北的驛路
三、《紅樓夢》中的滿洲習俗
1.《紅樓夢》中的滿洲語言運用
2.《紅樓夢》中的滿洲禮儀
3.《紅樓夢》中的滿洲風俗
4.《紅樓夢》中披露出來的腐朽“八旗遺風”
5. 《紅樓夢》與清代宏大的文化建設
第五編《紅樓夢》東北風神中蘊含的美學意義
一、《紅樓夢》是中國傳統文學“陰柔之美”的代表作
二、《紅樓夢》中的“獰厲之美”
三、《紅樓夢》中來自東北的大野雄風
四、《紅樓夢》中的“鏤金錯采”之美
五、《紅樓夢》是通向近現代美學的橋樑
參考文獻
後 記

作品目錄

序………………………………………孫占國
序Ⅱ可貴的探索 可喜的開拓…………富育光
第一編 《石頭記》的緣起
一、《紅樓夢》故事的由來,曹雪芹借用的神話情結
1.甲戌本自述
2.女媧補天與《紅樓夢》因緣
3.中華古代各民族對女媧的崇拜
二、歷代帝王對山的崇祀是產生諸神話的根源
1.以秦皇漢武為代表的歷代帝王對泰山的祭祀
(1)秦始皇封禪泰山
(2)漢武帝封禪泰山
2.歷代帝王對泰山封禪與祭祀
3.清代帝王的巡狩
(1)康熙六次南巡的業績
(2)乾隆六次南巡的業績
三、清王朝對長白山的崇祀
1.康熙帝東巡和對長白山的封禪
2.乾隆帝東巡和對長白山的祭祀
3.女媧與長白山
(1)《紅樓夢》與長白山之緣起
(2)大荒山神話與《紅樓夢》抉源
4.清末劉建封對長白山的考察
第二編 《紅樓夢》與滿洲發祥的歷史
一、《紅樓夢》的“自傳說”與曹雪芹家世
1.胡適《紅樓夢》“自傳說”緣起
2.周汝昌《紅樓夢新證》的貢獻
3.曹雪芹的滿洲家世
4.曹雪芹與八旗世子
5.曹雪芹家族的文化遺傳基因
二、《紅樓夢》隱喻出一部滿洲發祥的歷史
1.滿洲族在東北的崛起
2.清王室的新政和入主中原
3.曹雪芹家族與清王室的關係
三、曹雪芹祖籍在東北
1.曹雪芹祖籍“豐潤說”
2.曹雪芹祖籍“遼陽說”
3.曹雪芹祖籍“鐵嶺說”
4.關於曹雪芹祖籍的討論
第三編 《紅樓夢》中的滿洲宗教禮俗
一、滿族的祭天、祭神、祭祖風俗
1.滿族薩滿祭祀的緣起與清宮祭祀
2.滿族祭神祭天儀式的法典化、廟堂化、規範化
3.清官的薩滿祭祀
4.清代滿族民間跳神
5.《紅樓夢》中有關清代薩滿祭祀中的活動
二、《紅樓夢》中來自東北皇莊的祭祀貢品
1.烏進孝由東北官莊帶來的貢品
2.以祭祀為主的東北貢品
3.烏進孝與東北官莊
4.吉林打牲烏拉衙門是東北最大的官莊
三、來自東北中心腹地的烏進孝車隊
1.清代吉林官莊的特點
2.行進在吉林御路上的烏進孝車隊
第四編《紅樓夢》——滿漢文化融合的偉大結晶
一、滿洲人關後的漢化
1.清入關後京旗的漢化
2.滿族入關後企圖保持文化的“獨立性”
二、《紅樓夢》所反映的滿族本色文化
1.《紅樓夢》中的滿族服飾
2.滿族建築的特殊風範
(1)滿族宅院
(2)影壁
(3)滿族的“炕
(4)排插
3.滿族的飲食特徵
4。清代東北的驛路
三、《紅樓夢》中的滿洲習俗
1.《紅樓夢》中的滿洲語言運用
2.《紅樓夢》中的滿洲禮儀
3.《紅樓夢》中的滿洲風俗
4.《紅樓夢》中披露出來的腐朽“八旗遺風”
5. 《紅樓夢》與清代宏大的文化建設
第五編《紅樓夢》東北風神中蘊含的美學意義
一、《紅樓夢》是中國傳統文學“陰柔之美”的代表作
二、《紅樓夢》中的“獰厲之美”
三、《紅樓夢》中來自東北的大野雄風
四、《紅樓夢》中的“鏤金錯采”之美
五、《紅樓夢》是通向近現代美學的橋樑
參考文獻
後 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