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根草[唇形科鼠尾草屬]

紅根草[唇形科鼠尾草屬]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紅根草(學名Maxim.)又名散血草、大田基黃、紅腳蘭(廣東),紅頭繩(浙江),為報春花科、珍珠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中藥名。為唇形科鼠尾草屬植物黃埔鼠尾Salvia prionitis Hance以全草入藥。夏秋採集,洗淨,鮮用或曬乾。 產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廣東、廣西等地。《中國植物志》記載:“廣西用全草入藥,主治菌痢,腹瀉,腹痛,感冒。” 現代研究,紅根草還具有抗腫瘤的功效。此外,尚有報春花科同名植物紅根草。

形態特徵

紅根草[唇形科鼠尾草屬] 紅根草[唇形科鼠尾草屬]

多年生草本,全株無毛。根狀莖橫走,紫紅色。莖直立,高30-70厘米,圓柱形,有黑色腺點,基部紫紅色,通常不分枝,嫩梢和花序軸具褐色腺體。

葉互生,近於無柄,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至狹橢圓形,長4-11厘米,寬1-2.5厘米,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漸狹,兩面均有黑色腺點,乾後成粒狀突起。

總狀花序頂生,細瘦,長10-20厘米;苞片披針形,長2-3毫米;花梗與苞片近等長或稍短;花萼長約1.5毫米,分裂近達基部,裂片卵狀橢圓形,先端鈍,周邊膜質,有腺狀緣毛,背面有黑色腺點。

花冠白色,長約3毫米,基部合生部分長約1.5毫米,裂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先端圓鈍,有黑色腺點;雄蕊比花冠短,花絲貼生於花冠裂片的下部,分離部分長約1毫米;花葯卵圓形,長約0.5毫米;花粉粒具3孔溝,長球形[(22-24) × (15-16)微米],表面近於平滑。

子房卵圓形,花柱粗短,長約1毫米。蒴果球形,直徑約2-2.5毫米。花期6-8月;果期8-11月。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中南、華南、華東各省區。分布於朝鮮、日本、越南。

生長環境

生長於溝邊、田邊等低濕處。

主要價值

化學成分

原植物-黃埔鼠尾(圖1) 原植物-黃埔鼠尾(圖1)

根含丹參酮(tanshinone)Ⅰ、ⅡA,紅根草鄰醌(saprorthoquinone),隱含丹參酮(cryptotanshin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丹參新酮(miltirone),丹參新醌(danshenkinkun)B、D,去氫丹參新酮(dehydromiltirone),紅根草對醌(sapriparaquinone),紅根草內酯(sapriolactone),丹參酚酮(salvinolone),丹參酚內酯(salvinolactone),4-羥基紅根草對醌(4-hydroxysapriparaquinone),紅根草素(salvonitin),3-酮紅根草對醌(3-ketosapriparaquinone),鼠尾草呋萘嵌苯(salvilenone),3-羥基鼠尾草呋萘嵌苯酮(3-hydroxxysalvilenone),銀白鼠尾草二醇(arucadiol),總狀土木香醌(royleanone),柳杉酚(sugiol),彌羅松酚(ferruginol),紅根草種素(prionitin)。

藥理作用

抗腫瘤作用

紅根草中的紅根草含醌對白血病P388細胞有很強的抑制作用,1μg/ml 時抑制率可達92.7%.紅根草對醌對白血病P388細胞也有明顯的細胞毒性,根部的紅根草內酯體外亦有抗淋巴白血病P388和鼻咽癌KB細胞的作用,ED50分別為2.80μg/ml 和1.68μg/ml。

抗菌作用

紅根草含醌100-1000μg/ml 對革蘭陽性菌、枯草村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拮抗作用。

其它作用

紅根草水煎劑0.4g在體外抗凝試驗中表現出完全性抗凝血作用。

紅根草水溶性部位注射液以相當於30g(生藥)/kg劑量給小鼠腹腔注射,給藥後1.5h、3h,均見小鼠常壓耐缺氧能力極顯著提高。藥物以3mg(生藥)/ml 濃度給離體豚鼠心臟灌流,顯著增加冠脈流量。

中藥藥性

性味

⑴《中華本草》:微苦;性涼。

⑵《全國中草藥彙編》:苦、微辛,平。

功效主治

疏風清熱;利濕;止血安胎。用於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肺炎咳喘;咽喉腫痛;肝炎脅痛;腹瀉;痢疾;腎炎;吐血;胎漏。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大劑量可用至45-60g;或研末吞服,每次6-9g,每日2次。

藥用價值

民間常用草藥。功能為清熱利濕,活血調經。主治感冒、咳嗽咯血、腸炎、痢疾、肝炎、風濕性關節炎、痛經、白帶、乳腺炎、毒蛇咬傷、跌打損傷等。

栽培技術

栽培:日照充足通風良好,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或土質深厚壤土為佳,有利生長。種子直播,每穴3-5粒,發芽一周后或獲株高達5-10cm時須疏苗。間距20-30cm。成株後可再次疏剪,增加距離,生長的較旺盛。不同品種的鼠尾草需要的光強度不盡相同,在栽培前需多加確認及了解。

繁殖方法:種子繁殖或扦插繁殖。

①種子繁殖

可在春季和初秋播種。播種前為提高出苗率以及早出苗,可先將種子用50℃溫水浸泡,待溫度下降到30℃時,用清水沖洗幾遍後,放於25~30℃恆溫下催芽或用清水浸泡24小時後播種。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由於鼠尾草種子小,宜淺播。播後要覆蓋薄土,並要經常灑水,以保持土壤濕潤。

②扦插繁殖

在5~6月,選枝頂端不太嫩的頂梢,長5~8厘米,在莖節下位剪斷,摘去基部2~3片葉,按行株距5厘米×5厘米,插入苗床中,深2.5~3厘米。插後澆水,並覆蓋塑膠膜保濕,20~30天發出新根後按行株距(45~50)厘米×(25~30)厘米的密度定植。

定植後應及時鬆土除草,乾旱時應適當灌溉,雨後必須及時排水。生長季節根據情況追肥2~3次,每次每畝可追尿素5千克左右。在長江以北,冬季需培土越冬,一般在地上部收穫後、冬凍前灌水後即培20厘米高的土,翌春終霜後扒開土澆水,使萌芽生長。華南地區不需覆蓋也可安全越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