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廟鎮[安徽省無為縣紅廟鎮]

紅廟鎮[安徽省無為縣紅廟鎮]

紅廟鎮,隸屬於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位於無為縣西北部,總面積84平方公里,人口4.4萬,耕地面積3314公頃,山場面積240公頃,水面面積314公頃,地處花渡河、永安河兩大水繫上游,距縣城駐地18公里,標準縣道穿鄉而過,交通便捷。全鄉轄24個村委會和1個社區居委會。聞名遐邇的抗日根據地新四軍七師師部舊址及紀念館坐落在該鄉境內,是具有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

基本信息

鄉鎮簡介

美麗的紅廟 美麗的紅廟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鄉積極全面地落實稅改政策,圍繞“農民增收、農村穩定”這一主線,不斷深化改革,大力發展經濟,經濟總量持續增加,綜合實力顯著加強。2001年全鎮社會總產值2.2億元,人均純收入1946元。達到了以農業為主,林、牧、副、漁、私企齊步發展的目標,通過全鎮人民的共同努力,經濟上出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紅廟鎮立足自身優勢,加大科技興農力度,合理調整產業結構,組織實施了“白色工程”、“漁業致富工程”、“畜牧業進位工程”。全鄉有四個較大的養殖基地,農業新品種、新科技被廣泛套用,科技創先工作處於全縣先進行列。

紅廟鎮主要有新型建材業、糧食加工、農藥化工、生物化肥、建築施工等行業。鎮黨委、政府採取各種措施,實施“鳳還巢”工程,鼓勵外出創業人士回鄉興辦私營企業,對私營企業主採取“政策上優惠、發展上支持、經濟上引導”的措施。在良好的大環境下,私營企業得到長足發展。

建置沿革

紅廟鎮[安徽省無為縣紅廟鎮] 紅廟鎮[安徽省無為縣紅廟鎮]

唐武德三年(620年),建扶陽縣,遺址位於徐崗三水澗七年廢,併入襄安縣(治今巢湖市區,含今巢湖市及無為縣)。民國30年(1941年)6月1日,新四軍第七師司令部駐此,設政治部、參謀處、教導團等。1992年撤區並鄉,將徐崗鄉、紅廟鄉合併為紅廟鄉,轄31個行政村(以下簡稱村)。1993年撤併巷口村、俞灘村。2002年撤紅廟鄉設紅廟鎮,將29個村合併為24個村和1個社區。2005年轄24個村,1個社區,349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徐崗集鎮。圩區村為紅廟等10個村和徐崗社區,余則為丘陵山區。

區域經濟

工商業

紅廟鎮[安徽省無為縣紅廟鎮] 紅廟鎮[安徽省無為縣紅廟鎮]

1985年,工商業經濟主要以徐崗、紅廟兩個小集鎮為載體。徐崗集鎮繁榮主要以農產品銷售為主要渠道。有農機修配廠、棉紡廠等集體工輕企業,1987年左右處於蕭條階段逐漸倒閉。紅廟集鎮有農機修配廠外,當時繁榮一時的木材市場初具規模,至80年度末盛極一時,於1992年由於運輸成本影響逐漸蕭條,原木材市場倒閉。隨著改革開發的發展,1985年,紅廟鎮各類集體企業興起,有紅廟輪窯廠、牆體材料廠、既解決了勞動力,又繁榮了當時的經濟。

到1998年,全鎮企業總產值1430萬元;2004年全鎮有集體、個體、私營企業122家,鄉鎮工業產值2800萬元,營業收入2889萬元,利潤289萬元,上繳稅收104萬元。主要產品有實心粘土機、空心磚,生物有機肥,珍珠牌大米,煙花爆竹,鴻業牌農用運輸機。

2005年全鎮社會總產值2.2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950萬元,農業總產值9912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6520萬元(其中鄉鎮工業總產值2950萬元),國稅收入50萬元,地稅15萬元,農業稅18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34元。與1985年相比,分別增長58%、24%、17.5%、43%、143%、12.6%、25.3%、32.4%。

農業

1985至1997年,以水稻為主。1997~2005年,棉花種植面積逐年擴大,達到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主要作物有水稻和棉花、油菜、小麥、花生、大豆、芝麻等旱地作物。2004年全鎮糧食總產20132噸,棉花1600噸,油菜籽總產1624噸。2005年全鎮糧食總產20243噸,棉花1630噸,油菜籽總產1628噸。

林業

2005年全鎮有山場面積240畝,主要有松樹、杉木。“八五”至“十五”期間共植樹造林420畝。其中2002年退耕還林工程,造林335畝。

畜牧水產業

紅廟鎮[安徽省無為縣紅廟鎮] 紅廟鎮[安徽省無為縣紅廟鎮]

1985年至2000年,以塘口養殖魚業為主,1994年,新建橫山、方橋、海雲發展畜牧養殖,帶動地方經濟發展,2000年以後兼有河套立體養殖。2001年,胡圩發展珍珠養殖,新塘圩螃蟹養殖。1985年全鎮水產養殖面積約130畝,2005年全鎮水產養殖面積1400畝,品種育鰱魚、鯽魚、邊魚、鱅魚、草魚、青魚等,水產品產量53噸,產值42萬元。

財政金融

1992年,農業總產值約為4000萬元,工業總產值約為800萬元,財政總收入約為270萬元。2005年,農業總產值約為1.7億元,工業總產值約為5100萬元,財政總收入約為84萬元。2005年,全鎮社會總產值2.2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950萬元,農業總產值9912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6520萬元(其中鄉鎮工業總產值2950萬元),國稅收入50萬元,地稅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34元,與1985年相比,分別增長58%、24%、17.5%、43%、143%、12.6%、25.3%、32.4%。

教育衛生

教育

全鎮有徐崗、紅廟兩所國中,1所中心國小,15所完小和6個教學點。2005年,國中在校生1618人,國小在校生3546人,中國小教師218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l985~2005年全鎮累計教育投入1450萬元。1997年和2004年分別通過省政府驗收和監檢,全鎮“兩基”達標。國中和完小配備衛星電視遠程教學設備,其中兩所國中還建有多媒體教室,有教學用電腦60台。1985~2005年,共接受教育捐資66萬元,其中2002年3月合肥教育學院韓國籍教授朴南圭先生和趙誠惠女士捐資10萬元人民幣,興建邵崗國小(校名現更改為城南國小),並每年資助10名學生完成學業。

1998年由曾在皖江地區戰鬥過的顧鴻、張至秀等11位新四軍老戰士倡儀,新四軍老戰士捐資4l萬元,政府撥款60萬元,興建了三水澗希望國小。此外,該校還於1999年和2001年先後接受上海寶鋼集團團委捐資的5萬元和原新四軍七師副師長傅秋濤子女傅寧、傅洋等捐資的10萬元。1999年10月,省“共和國之聲”百場巡演來該核演出。

衛生

紅廟鎮[安徽省無為縣紅廟鎮] 紅廟鎮[安徽省無為縣紅廟鎮]

紅廟鎮衛生院始建於1965年,1999年進一步擴建,建築面積687平方術,病床11張,在編12人,社會招聘5人。有x光機、心電圖機、B超儀、顯微鏡等醫療設備。能開展內、外、婦、兒科等常見病的診斷和防治。同時加強村級衛生組織建設。25個村都建有村級衛生室,並加大鄉村醫生培訓力度。2005年全鎮計畫免疫接種100%,住院分娩率40%。

計畫生育

紅廟鎮計畫生育設辦公室和計生服務所。2005年全鎮育齡婦女11875人,節育人數408人,其中手術145人,藥具263人,全鎮育齡夫婦流動人口15013人,登記建證15008人,登記率99.9%。2005年全鎮共出生392人,人口出生率8.9%。全年開展四次孕檢和兩次環儉。1992~2005年相比,全鎮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15%,節育率增長72%。

基礎建設

美麗的無為縣紅廟鎮 美麗的無為縣紅廟鎮

紅廟鄉以政府所在地徐崗為龍頭的集鎮建設日新月異,改造老街,開闢新街,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步發展,整個集鎮面貌煥然一新。昔日的荒崗發展成為了紅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投資200餘萬元建成了日供水能力三千噸的自來水廠和有線電視轉播站,全鄉程控電話、廣播覆蓋率均為100%。開闢了七師紀念館——皖江烈士陵園——迎山寺(明洪武年間所建)一日游,極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質量。文化、教育、衛生、水利、電力事業等有了長足發展。

行政轄村

徐崗村 引橫山村 洪崗村 正崗村 方橋村 建政村 邵崗村 馬塌村 任塌村 紅廟村 油坊村 響塘村 胡莊村 銀山村 東李村 南莊村 大季村 蔣塘村 月牙村 胡圩村 南嶽村 橫塘村 戈圩村 天河村 陶圩村 海雲村 閘北村
花家山腳廟家村仰莊村大花祠村新莊胡祠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38286
19882
18404
家庭戶戶數 9779
家庭戶總人口(總) 38082
家庭戶男 19716
家庭戶女 18366
0-14歲(總) 10115
0-14歲男 5568
0-14歲女 4547
15-64歲(總) 25531
15-64歲男 13156
15-64歲女 12375
65歲及以上(總) 2640
65歲及以上男 1158
65歲及以上女 148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3751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