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文化玉龍

紅山文化玉龍

紅山文化玉龍曾有“中華第一龍”的稱譽,雖然此後我們又發現了更早的龍形的蹤跡,但紅山玉龍的典型意義仍不容置疑。紅山玉龍對於研究我國遠古的原始宗教,總結龍形發展的序列都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

紅山文化玉龍

製造年代: 新石器時代

紅山文化玉龍紅山文化玉龍

材料:
規格: 高26厘米
收藏地: 內蒙古翁牛特旗博物館

介紹

此件玉龍的具體用途尚有待進一步探討,不過龍體背正中有一小穿孔,經試驗,若穿繩懸起,龍骨尾恰在同一水平線上,顯然,孔的位置是經過精密計算的。考慮到玉龍形體碩大,且造型特殊,因而它不只是一般的飾件,而很可能是同我國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關的禮制用具。
紅山文化玉龍曾有“中華第一龍”的稱譽,雖然此後我們又發現了更早的龍形的蹤跡,但紅山玉龍的典型意義仍不容置疑。中華民族向以“龍的傳人”自居,龍的起源同我們民族歷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時代的肇始緊密相關。紅山玉龍對於研究我國遠古的原始宗教,總結龍形發展的序列都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從這一點上來看,怎樣估價紅山玉龍的文化價值均不為過。
玉龍墨綠色,體捲曲,平面形狀如一“C”字,龍體橫截面為橢圓形,直徑2.3~2.9厘米。龍首較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緊閉,鼻端截平,端面近橢圓形,以對稱的兩個圓洞作為鼻孔。龍眼突起呈梭形,前面圓而起棱,眼尾細長上翹。頸背有一長鬣,彎曲上卷,長21厘米,占龍體三分之一以上。鬣扁薄,並磨出不顯著的淺凹槽,邊緣打磨銳利。龍身大部光素無紋,只在額及鄂底刻以細密的方格網狀紋,格線突起作規整的小菱形。值得注意的是,玉龍形象帶有濃重的幻想色彩,已經顯示出成熟龍形的諸多因素。
玉龍以一整塊玉料圓雕而成,細部還運用了浮雕淺浮雕等手法,通體琢磨,較為光潔,這都表明了當時琢玉工藝的發展水平。
紅山玉龍造型獨特,工藝精湛,圓潤流利,生氣勃勃。玉龍身上負載的神秘意味,更為它憑添一層美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