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七軍團

1933年2月,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命令,紅十軍由江西東北調往中央蘇區,編入紅一方面軍。 6月7日,中央軍委決定將紅十軍改編為紅七軍團。 10月,在江西重溪與紅十軍會合,按中央指示,兩部合編為紅十軍團,繼續北上。

紅七軍團,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之一。
1933年2月,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命令,紅十軍由江西東北調往中央蘇區,編入紅一方面軍。6月7日,中央軍委決定將紅十軍改編為紅七軍團。10月28日,紅七軍團正式成立,軍團長尋淮洲、政治委員蕭勁光,下轄第十九師:師長尋淮洲(兼任,後周建屏代)、政治委員蕭勁光(兼任,後呂振球代);第二十師:師長李聚奎(後粟裕代)、政治委員李翔梧;第三十四師:師長周子昆(後彭紹輝代)、政治委員譚震林(後程翠林代)。
1934年7月6日,為減輕中央蘇區所受到的軍事壓力,紅七軍團在江西瑞金改編為“北上抗日先遣隊”,前往閩浙贛蘇區,總指揮尋淮洲、政治委員樂少華。10月,在江西重溪與紅十軍會合,按中央指示,兩部合編為紅十軍團,繼續北上。紅七軍團改編為第十九師,師長尋淮洲、政委聶洪鈞、參謀長王如痴。12月14日,在安徽黃山譚家橋戰敗,退回江西。
1935年1月,紅十軍團在懷玉山被國民革命軍包圍,大部潰散,僅千餘人在粟裕、劉英等人率領下逃脫,後該部在當地堅持游擊戰,
直到1937年改編為新四軍第二支隊,投入抗日戰爭戰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