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麥克雷

約翰·麥克雷

約翰·麥克雷中校(英文全稱:Lieutenant Colonel John Alexander McCrae),詩人、醫生、作家、藝術家和一戰士兵,1872年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圭爾夫市。一戰期間,他在歐洲戰場寫下著名詩篇《在佛蘭德斯戰場》,流傳甚廣。1918年,麥克雷因病逝世。1966年,其在安大略省的出生地——麥克雷故居被加拿大政府闢為國家歷史遺址。

早年生活

1872年11月30日,約翰·麥克雷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圭爾夫市。作為一個多才多藝的人,麥克雷集詩人、醫生、軍人、作家和藝術家多種職業於一身。其祖父母托馬斯和瓊·坎貝爾1849年從蘇格蘭移居到加拿大,定居於安大略省圭爾夫市。他們的兒子戴維·麥克雷和珍妮特·埃克福德育有三個孩子,分別為:托馬斯(1870年出生),約翰(1872年出生)和吉爾斯(1878年出生)。約翰·麥克雷童年在圭爾夫中央公立學校接受教育,後就讀於圭爾夫學院。在圭爾夫學院期間,麥克雷加入了隸屬於學校的高地青年團。15歲時,麥克雷成為由其父任指揮的一個當地民兵炮兵團號手,並在不久之後成為炮手。
..

1888年,鑒於在圭爾夫學院的優秀成績,16歲的麥克雷獲得了就讀多倫多大學的獎學金。在多倫多大學受教育期間,由於反覆發作的哮喘病問題,麥克雷休學一年。病假期間,他在位於圭爾夫的安大略農業大學(O.A.C.)擔任英文及數學學科常任教師。1893年,麥克雷回到多倫多大學繼續攻讀,並於1894年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其後開始在多倫多大學醫學院繼續受教育,並在馬里蘭兒童療養中心加勒特醫院實習。在大學時,麥克雷的一些早期詩歌首次出版。作為詩人而為世人所熟知的麥克雷,他的文學成就並不局限於單一體裁。他的一些短篇小說也在大學期間出版,後來又從事科學論文和醫學教科書創作。與文學創作相伴,麥克雷也大膽涉足視覺藝術,一生創作了為數不少的速寫。他的文學作品發表在許多雜誌上,包括著名的SaturdayNight。在大學期間,約翰保持著與圭爾夫第二炮兵連的聯繫。作為圭爾夫民兵團的成員,麥克雷屢次升遷。1891年,獲授軍需中士。1893年,獲授少尉銜。1896年,獲授中尉軍銜。在此期間,他參加多倫多民兵團的加拿大皇家來復槍團並晉升至團長,負責指揮整個來復槍團。

南非戰爭

1899年,麥克雷以全班第一名畢業於多倫多大學醫學專業,
..
並獲得位於蒙特婁市的麥克吉爾大學病理學獎學金。該獎學金正好與剛開始的布爾戰爭(theBoerWar,1899~1902年)相衝突,為了與炮兵連一起前往南非參戰,麥克雷推遲接受獎學金。1900年,麥克雷隨隸屬加拿大第二戰團的加拿大皇家炮兵團一起前往南非,負責左側指揮。在南非參戰期間,麥克雷百感交集。一方面,他認為必須為祖國而戰;另一方面,他也在內心萌生了為窮人而戰場上的傷員救死扶傷的決心。
1901年,在參加了幾次大戰役後,第二戰團回到加拿大。回國之後,麥克雷接受了麥克吉爾獎學金。

學術研究

1901年,約翰·麥克雷開始在麥克吉爾大學進行病理學研究。期間他手頭同時進行在麥克吉爾大學醫學系實驗室的病理學研究和蒙特婁綜合醫院的屍檢工作。
1902年,他被任命為蒙特婁綜合醫院常駐病理學家。
1904年,他被任命為位於蒙特婁市的皇家維多利亞醫院助理藥師。同年,獲授上尉軍銜。
在麥克吉爾大學攻讀期間,麥克雷被任命為佛蒙特大學病理學特別教授,同時還擔任麥克吉爾大學醫學和病理學學科講師。他多次出席在歐洲舉行的醫學會議,同時在《蒙特婁醫學雜誌》和《美國醫學科學雜誌》發表多篇論文。
麥克雷多倫多大學畢業克雷多倫多大學畢業

1905年,麥克雷從麥克吉爾大學畢業,赴英國學習。同年成為英國皇家醫學院會員。
1908年,麥克雷獲聘為位於蒙特婁市的皇家亞歷克山大醫院傳染病醫師。1910年,格萊伊男爵(LordGrey),後來的加拿大總督,進行了一次從溫尼伯格湖到哈德遜灣的獨木舟探險,麥克雷作為探險隊隊醫參與全程。

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8月4日,英國對德國宣戰。麥克雷再次應召入伍。他以少校軍銜被任命為加拿大野戰炮兵第一旅隨軍軍醫和副指揮官,該旅的指揮官是麥克雷的朋友——E.W.B.默里森。
1915年春,第二次伊普爾戰役(BattleofYpres)期間,麥克雷負責在前線戰場包紮和治療傷員。履行外科醫生職責的同時,他還在需要時充擔過槍手,也負責殯葬服務。陣亡的戰友亞歷克西斯·赫爾墨(AlexisHelmer),啟發麥克雷寫下了不配的名篇《在佛蘭德斯戰場》。此詩寫於1915年5月3日,並於同年首次發表於Punch雜誌上。
1915年夏,麥克雷被調離炮兵旅,為位於法國的第三加拿大綜合醫院再次提供醫療服務。在此期間,英國的王后瑪麗到該醫院訪問,慰問傷員。麥克雷反感這些官員的訪問,因為他覺得這些官僚有礙醫院的醫療業務。

逝世

1918年1月,尚在第三加拿大綜合醫院的麥克雷得了肺炎,不久被確診得了並發性腦膜炎。去世前四天,麥克雷被任命為英國陸軍顧問醫生,他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加拿大人。
1918年1月28日,麥克雷與世長辭。他以軍功被葬在法國Wimereaux公墓。

不朽的詩篇

InFlandersFields(原文)
[10]InFlandersfieldsthepoppiesblow
Betweenthecrosses,rowonrow,
Thatmarkourplace;andinthesky
Thelarks,stillbravelysinging,fly
scarceheardamidthegunsbelow.
WearetheDead.Shortdaysago
Welived,feltdawn,sawsunsetglow,
Lovedandwereloved,andnowwelie
InFlandersfields...
Takeupourquarrelwiththefoe:
Toyoufromfailinghandswethrow
Thetorch;beyourstoholdithigh.
Ifyebreakfaithwithuswhodie
Weshallnotsleep,thoughpoppiesgrow
InFlandersfields...

在佛蘭德斯戰場(譯文)

在佛蘭德斯戰場,罌粟花隨風飄蕩
一行又一行,綻放在殤者的十字架之間,
那是我們的疆域。而天空
雲雀依然在勇敢地歌唱,展翅
歌聲湮沒在連天的烽火里
此刻,我們已然罹難。倏忽之前,
我們還一起生活著,感受晨曦,仰望落日
我們愛過,一如我們曾被愛過。而今,我們長眠
在佛蘭德斯戰場……
繼續戰鬥吧
請你從我們低垂的手中接過火炬,
讓它的光輝,照亮血色的疆場
若你背棄了與逝者的盟約
我們將永不瞑目。縱使罌粟花依舊綻放
在佛蘭德斯戰場……

問世過程

安葬完好友亞歷克西斯·赫爾墨中尉的次日,麥克雷坐在一輛停在伊伊錫爾運河(Canaldel'Yser)畔包紮站附近的救護車後,用筆在一張從發件本上撕下的紙上宣洩他的痛苦,看著盛開在溝渠里、在十字架間的野生罌粟花,靈感汩汩而出:泣血的罌粟花下長眠著為國捐軀的戰士,勇敢的雲雀掠翅飛過連天的烽火,生者懷念與往生者共度的時光,祈求勝利與和平的火炬照亮曾經的疆場……

麥克雷用彌足珍貴的二十分鐘寫下了十五行詩,這就是後來為世人所熟知的一戰著名詩篇《在佛蘭德斯戰場》
一個年輕的士兵見證了麥克雷寫詩的全過程。西里爾·艾林遜,這個年僅22歲的軍士長,看到麥克雷時,他正在投遞信件。麥克雷抬頭看了一下正走向他的軍士長,繼續埋頭寫他的詩。“他臉色非常疲倦但又平靜,如我們所寫的,”艾林遜回憶道,“他時不時地環顧四周,目光游移到赫爾默的墳墓上。”寫完之後,他從艾林遜手上接過郵件,一句話也沒說,把他手裡的紙交給這位年輕士官。艾林遜為他所讀到的東西而深深打動:
“這首歌如實地描繪了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景色。第一行的”blow”這個詞發表在Punch雜誌上時才有,起初並未被使用,而是被用在倒數第二行。他在那行用那個詞是因為那個早晨罌粟花確實在溫柔的東風中飄蕩。我從未想過有一天它會變成墨香四溢被發表,在我看來它只是我們所看到的情形的寫實而已。”
實際上,正如艾林遜所言,這首詩確實差點沒能為世人所知。麥克雷對此詩並不滿意,把它丟棄了。但一個戰友——渥太華報紙的前編輯,第一炮兵旅指揮官EdwardMorrison中校,或是參謀J.M.Elder中校——二者之一,把它撿回並寄給倫敦媒體。TheSpectator拒絕發表它,幸運的是,Punch在1915年12月8日發表了這首詩。
麥克雷中校於1918年負傷,並被轉移到法國海邊的一個大醫院。第三天晚上他被推到房間的陽台上看多佛海峽連線的那片海。他對醫生說:“告訴他們,若你背棄了與逝者的盟約,我們將永不瞑目。”顯然,這兩句詩一直在他腦海里迴蕩。當晚,麥克雷中校與世長辭。
麥克雷的這首詩是有史以來最有意義的戰爭詩篇之一。此詩旨在紀念為保衛祖國而獻身的戰士,從而激勵更多的年輕人投入戰爭,保衛家園,詩歌里也蘊含著作者反對戰爭,嚮往和平的思想。《在佛蘭德斯戰場》是1915年伊普爾戰役留給這個世界的永恆遺產。

麥克雷故居

麥克雷故居始建於1858年,是約翰·麥克雷的出生地,1966年被加拿大政府闢為國家歷史遺址。
麥克雷故居內含永久和臨時展覽空間,詳細展示了約翰·麥克雷,這個世界著名醫生、士後和詩人的一生。每年都提供不同的年度主題。
故居座落於安大略省圭爾夫市沃特大街108號,對公眾開放。

影響

約翰·麥克雷對1909年出版的10卷本《奧斯勒現代醫學》貢獻卓著,他還與J.G.Adami合著《病理學教科書》(初版1912年,1914年再版)。其兄托馬斯·麥克雷博士是位於巴爾的摩的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教授,是威廉·奧斯勒爵士的親密合作者。其外甥戴維·基爾戈是阿爾伯塔前國會議員,外甥女吉爾斯·特納是加拿大前總理約翰·內皮爾·特納的夫人。加拿大一些機構以麥克雷的名字命名,包括:約翰·麥克雷公立學校(約克學區安大略省馬克姆區分支機構),約翰·麥克雷公立學校(位於安大略省圭爾夫市),約翰·麥克雷高級學校(位於安大略省斯卡伯勒市)和約翰·麥克雷中學(渥太華·卡爾頓學區在巴哈文郊區的分支機構)。加拿大戰爭博物館有一個畫廊被命名為麥克雷中校畫廊。比利時伊普爾城(Ypres)有一個永久戰爭紀念館,以約翰·麥克雷的詩《在佛蘭德斯戰場上》命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