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氏吸蜜鸚鵡

約瑟氏吸蜜鸚鵡

約瑟氏吸蜜鸚鵡(學名:Charmosyna josefinae)羽色鮮艷,主要以花粉、花蜜與果實為食物,鳥喙比一般鸚鵡的長、更特別的是細長的舌頭上有刷狀的毛,稱為刷狀舌,方便該鸚鵡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體內部的構造也很特別,它們的體內有一種特別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於該吸蜜鸚鵡沒有消化穀物飼料的必要,它們的沙囊處理硬食物的能力較其他鸚鵡弱了許多。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約瑟氏吸蜜鸚鵡身長23-25厘米,體重68克。這種鸚鵡鳥體為紅色,頸部和頭頂為黑色,並帶有淺藍紫色的條紋;背部上方和翅膀為深綠色,背部下方藍色;大腿和下腹部為黑色;尾巴中間羽毛的上方為紅色,尖端黃色;尾羽兩側帶有淺綠,內側黃色;鳥喙橘紅色,虹膜橙色。雌鳥的背部下方兩側帶有黃色的羽毛。幼鳥下腹部為淺綠色,大腿藍黑色。

棲息環境

約瑟氏吸蜜鸚鵡出沒于山林和海拔750米至2200年之間的森林,再生林。偶爾造訪低地和大海,50米左右的地低活動。

生活習性

約瑟氏吸蜜鸚鵡通常成對或小群生活,在樹冠上默默地飛行,時而悄悄爬上正開花的樹木的最高處。有時候會和同屬中的仙吸蜜鸚鵡(Charmosynapulchella)一起集結於花朵盛開的樹頂或是灌木叢覓食。這是一種非常安靜的鳥類,非常謹慎,因此,儘管它們的羽毛非常鮮亮,卻很不容易發現。平時會在森林中靈活的攀爬於枝葉間覓食;在飛行的時候會伴隨高頻率尖銳叫聲,此時就相當顯而易見。
約瑟氏吸蜜鸚鵡是完全素食,主要以花蜜、花粉、花朵、軟漿果等為食。

地理分布

印尼伊里安查亞(伊里安查亞)、伏几卡普(Vogelkop)半島到雪山的山區。

生長繁殖

他們在野外的繁殖季為2月開始;人工豢養的約瑟芬氏吸蜜大多於每年4月開始繁殖,可以提供15*15*30公分的厚木巢箱。他們一次會產下2枚卵,母鳥大多會於產下第二枚卵的時候才開始孵蛋;孵化期為25天,幼鳥羽毛長成約需7到8周,離巢後親鳥還會持續餵養幼鳥1到2周。如果照顧得宜,一年可以繁殖3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