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價格

糧食價格

糧食價格,在中國,糧食價格包括糧食收購價格、糧食調撥價格、糧食零售價格、糧食市場批發價格和集市糧價。

分類

在中國,包括糧食收購價格、糧食調撥價格、糧食零售價格、糧食市場批發價格和集市糧價。

糧食收購價格 國營糧食企業向農民和國營農場收購糧食的價格。其基本形式有糧食統購價格糧食超購價格、糧食定購價格、糧食議購價格等。

① 糧食統購價格。1953~1984年,中國對糧食實行計畫收購和計畫供應(簡稱統購統銷),不允許私商自由經營,目的是為了穩定糧食供求關係,穩定市場物價。根據糧食統購政策要求,生產糧食的農民和國營農場必須按規定的品種、數量、價格把餘糧賣給國家。

② 糧食超購價格。1960年以後中國曾多次實行對農業生產者超過基數(政府下達的收購計畫基數)部分出售的糧食實行加價獎勵辦法。糧食統購價格加上加價獎勵部分形成糧食超購價格。糧食超購價格仍低於集市價格,這部分糧食也向農民規定了交售任務。

③ 糧食定購價格。1985年中國取消了對糧食的統購,改為契約定購,定購的價格由國家確定,按“倒三七”比例計價(即三成按原統購價,七成按原超購價)。這一價格水平同1984年的統購價和超購價平均水平基本持平。1990年11月,國家契約定購改為國家定購,國家契約定購價改為國家定購價。

④ 糧食議購價格。1962~1968年國營糧食企業曾開展過糧食議購業務,出現糧食議購價格。1979年經濟體制改革後恢復了糧食議購業務並有迅速發展。在國家完成糧食統購、超購任務後,開展議購業務,對於活躍市場,滿足各方面需要起著重要作用。糧食議購價格屬於市場調節價,略低於市價。國家通過對糧食議購價格規定最低保護價最高限價或者規定經營議銷糧食企業的利潤水平進行干預,通過國營糧食企業的吞吐調劑控制議價水平。

糧食調撥價格 指國營糧食經營系統內部調撥糧食的結算價格,一般由收購價格或中轉企業進貨價格加流通費用組成。糧食調撥價格分為省際之間調撥價格和省內調撥價格兩種。前者一律按發貨省省會所在地同等質量的購價按質論價後,再加規定的經營費用作價;後者一律按發貨方縣城所在地同等質量的統購價格按質論價。糧食副產品按統購價調撥,無統購價的按同等質量統銷價調撥。

糧食零售價格 指中國國營糧食零售企業向城鄉消費者供應的糧食價格。它直接關係人民生活,政策性很強。糧食零售價格包括統銷價格、議銷價格等形式。前者是1953年糧食實行統購統銷時,以當時的零售價格為基礎制定的價格。國家儘管多次提高糧食收購價格,但為了不影響城鎮人民生活,統銷價格一直很少調整,造成的購銷價格倒掛,其差價款由國家財政負擔。後者是國營糧食企業為了搞活市場,方便民眾,在議購價格基礎上按保本微利的原則制定的零售價格。

糧食市場批發價格 1989年以後,中國許多地方出現了糧食批發市場。在糧食批發市場上成交的糧食價格稱作糧食市場批發價格。它在市場競爭中形成,受供求調節,屬於市場調節價。

集市糧價 中國農民完成糧食國家定購任務後,在集市上出售剩餘糧食的價格。它受供求調節,屬於市場調節價。經濟體制改革前,集市主要在農村;改革後逐步發展到城市。

中國現狀

早稻收穫早稻收穫

2010年8月,全球糧食價格高漲的狂潮也在向中國席捲而來,對國內糧價構成了新的壓力。專家指出,隨著中國糧食進口量的增長和國外資本進入中國農產品市場,國際糧價的上漲對中國糧食市場可能產生更大的影響。

“在2008年的全球糧食危機中,由於中國糧食大幅度增產,因此國內價格相對於全球市場保持平穩。然而今年供給偏緊在國際和國內市場上是同步的,國內外糧食價格上漲的壓力都比較大。”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國際市場對中國的影響主要看進口,而中國今年的糧食進口量增加,國際糧價因此會傳導到中國,並進一步推動國內糧價的上漲。
今年以來,中國的糧食進口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並且十年來首次從美國大量進口玉米。據農業部最新統計數據,1至6月,中國穀物進口量為248.4萬噸,同比增長60.7%;穀物淨進口182.0萬噸,同比擴大1.2倍。其中大米進口17.4萬噸,同比增長44.3%;玉米進口8.8萬噸,同比擴大26.3倍;小麥進口84.5萬噸,同比擴大1.1倍。
雖然中國糧食的對外依存度很低,但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對農產品進口需求的日益攀升,被認為推動著農產品價格牛市的到來。在這樣的牛市里,全球資本對農業領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李國祥認為,由於看漲農產品價格,現在的資本紛紛進入農業領域進行炒作,這很容易引起價格波動的放大。過去每年農產品的價格上漲一般要到9月份才表現出來,現在很多農產品漲價都提前了,這與資本的炒作有關係。
相比於糧食的進口,資本的進入對中國的糧價或許將產生更大的影響。不久前的夏糧收購期,外資企業加入了糧食收購大軍,便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李國祥指出,國際資本在賭中國農產品價格會大漲,因而進入中國農產品市場進行炒作。國際資本要影響中國農產品的價格有兩個途徑,一是直接進入中國炒作,二是在國際市場上炒作中國將要大量採購的農產品,把價格抬高。

農發行湖南省分行的分析報告顯示,部分社會資金和企業盲目看好糧食市場,可能通過多種形式入市收購,加之周邊省份企業也有跨區設點、委託收購意向,湖南省收購主體將呈增多趨勢。農民惜售、企業惜賣,收購主體很可能盲目看好價格後市。這些因素交織可能導致競爭加劇,局部地區可能出現搶糧現象。
事實上,7月份夏糧收購過程中的“搶糧潮”仍然歷歷在目。國家發改委就此指出,糧價上漲預期增強,一些企業盲目“跟風”抬級抬價在短時間內大量收購糧食,致使出現農民惜售、企業惜賣、市場供求一時驟緊的局面。
為了防止早稻收購中也出現企業違規加價、哄抬糧價、搶購糧源、擾亂市場等非理性行為,農發行湖南省分行日前正式安排部署了早秈稻收購信貸工作,明確表示“保供穩價”將是今年收購工作的核心。

世界糧價

受到特大幹旱和小麥大幅減產的影響,俄羅斯於2010年8月5日宣布將從本月15日起暫停穀物出口至2010年12月31日。作為全球小麥出口大國,俄羅斯的出口禁令立即在市場上引發了“大地震”。全球最重要的農產品交易所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小麥期價5日以漲停價報收,創下23個月以來的新高,並帶動玉米期價盤中一度觸及13個多月以來的高點。
不僅僅是在俄羅斯,農產品在全球範圍內都面臨著減產和漲價的壓力。聯合國糧農組織上周發布信息稱,將2010年全球小麥產量的預測數從6.76億噸下調至6.51億噸;價格方面,全球小麥價格自6月以來已經上漲了50%。
有分析人士指出,雖然俄羅斯等國小麥的減產尚不足以改變國際小麥市場供需平衡狀態,但小麥價格的上漲已經導致小麥玉米比價、大豆小麥比價偏離均值,這輪以小麥為首的農產品上漲格局將繼續向玉米、大豆市場傳導,農產品市場價格將繼續上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