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保健品

精神保健品

身體健康對老人固然重要,但由於生理或社會等多種原因,老年人在步入晚年後可能會出現焦慮症、抑鬱症等各種心理精神障礙,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這些心理問題也會輻射到身體,導致健康惡化。對此,多位權威精神心理領域專家發出呼籲:老年人急需“精神保健品”。

概述

中國是世界上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老年群體由於自身疾病的增多、老年空巢率高等問題,心理健康問題凸顯。因此,在關注老年人身體健康、給老年人購買保健品的同時,更要為老年人配備“精神保健品”。

現狀

精神保健品 精神保健品
如今,抑鬱焦慮等精神障礙已被大眾熟知,但老年人似乎是這些疾病中被忽視的群體。研究表明,65歲以上人口中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占高齡存活人口中的26%。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老年科主任孫新宇說,以抑鬱為例,達到診斷標準的抑鬱症,國外患病率達2% ̄4%;如果用症狀學標準,焦慮、抑鬱的患病率可能達到20%;有情緒問題的人可達半數。

在國內,北京的一項調查發現,65歲以上人群抑鬱症患病率是4.4%。由於很多人的抑鬱症狀並非一過性的,甚至會反覆發作,對生活影響大,自殺比例也高於一般人群。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副主任李獻雲說,老年人的自殺率最高,特別是65歲以上老年人自殺率急劇升高,這與全球情況一樣。孫新宇介紹說,國外的數據顯示,自殺的發生率可達47.8/10萬人口,美國85歲以上老人自殺發生率高達55/10萬人口。老年人自殺往往會事先計畫好,而年輕人更多是衝動性的。數據顯示,老年人自殺死亡率可達25%,而年輕人約為5%。

原因

精神保健品精神保健品
精神疾病的發病原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但對老年人來說,退休空巢、軀體疾病、婚姻變故、子女關係等,都有可能成為誘因。孫新宇從專業角度指出,老人罹患精神障礙,主要有三大原因。

生物學原因

進入老年期,包括大腦功能在內的諸多生理功能都在退化,軀體的疾病越來越多。數據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達54%,超過70%的老年人同時患有兩種及以上慢病。人的身體是一個整體,而精神心理活動的維繫需要整個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轉。

個性原因

有的人性格較敏感、內向,遇事容易鑽牛角尖,對心理打擊的抵禦能力較差;而有的人比較開朗,不管遇到什麼事都想得開,患心理疾病的幾率就小一些。此外,人老了往往更固執,考慮問題比較極端,不容易跟人交流,也是心理疾病的誘因。

社會心理因素

比如以前是獨當一面的領導,如今精力衰退,會有很深的失落感。老年喪偶是突出的負性事件。很多老人對老伴從感情到生活習慣上都有依賴性,突然只剩自己了,身邊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肯定會感到孤獨。即使孩子很孝順,也不可能取代老伴的地位。而再婚壓力、子女經濟糾紛、隨子女到外地居住等,都讓很多老人無所適從。

影響

研究表明,抑鬱和軀體疾病的關係可能是雙向的,比如慢性疼痛可能是抑鬱的易感因素,抑鬱則可能加重心腦血管疾病。一項前瞻性研究顯示,抑鬱症可直接引起心血管病,且增加心血管病患者的併發症和死亡率。

經歷負性生活事件,加上軀體、心理健康狀況惡化,自我照料的能力也會日漸減弱,人際交往圈子縮窄甚至自我隔離,沒有價值的感覺也會越來越強烈,如果再有其他不良事件發生,可能會導致自殺。軀體或精神疾病、長期遭受刺激或經歷負性生活事件、生活質量低、曾有過自殺行為、親友有過自殺行為以及有明顯的無用感、無價值感、絕望感等。

治療

早診斷、早治療對精神疾病的治療來說意義重大。孫新宇說,抑鬱症的臨床治療效果非常好,90%以上都能治好。因此,提高精神疾病的早期識別率尤為重要。

抑鬱的核心是動力下降、精力下降、興趣喪失。孫新宇說,很多老年抑鬱患者的表現形式隱蔽,症狀更多集中在對身體或晚輩的過度關註上,表現出易怒、焦慮和身體症狀。資料顯示,約80%的老年抑鬱患者存在記憶減退的主訴,有明顯認知障礙者占10%~15%。如果一個老人擔憂的事突然多了,喜歡做的事不做了,跟外界交流少了,總說身體不舒服,在排除了軀體疾病後,就要考慮是否患上了抑鬱症。一旦情緒變得極端,自我封閉,不跟人說話,怕別人瞧不起,自殺風險就高了,需要趕緊去精神科就診。

預防

精神保健品精神保健品
專家同時給老年人開出了“精神保健品”,照此執行有助於老人的心理健康。

子女陪伴和電話是解壓劑和暖心劑

孫新宇說,老人就是“老小孩”,他們會更依賴孩子。“臨床上,如果一個患病老人的家庭支持系統較好,他的預後就會很好。如果子女的關愛到位,老人甚至不會得病。”建議子女每周給父母打2~3次電話,一個問候的電話猶如暖心劑,會讓父母感受到愛的溫暖。孫新宇說,年輕人有時間要多陪陪老人,不僅是吃飯,還可以帶著老人看看電影、外出遊玩等,和父母一起活動猶如解壓劑,能緩解因孤獨帶來的抑鬱感。

社區花樣活動是強心劑

在社區,老人的心理健康能被管理起來,獲得面對面的情感交流和社交活動,還可以組織益智遊戲活動,如象棋圍棋書法繪畫、手工、健康舞蹈、合唱團、京劇等,老人的孤獨感就能得到顯著緩解。這種社區支持猶如一劑強心劑,讓老人晚年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醫療幫助和健康宣教是鎮靜劑

如果老人出現可疑的精神症狀,要找精神科醫生看,以免走很多彎路。特別是有高自殺風險時,千萬別諱疾忌醫。正確的健康教育和宣傳猶如一針鎮靜劑,讓老人平靜地生活。

李獻雲最後呼籲,自殺是能夠預防和干預的,有自殺的想法和衝動不要害怕,及時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儘早擺脫痛苦。做兒女的要多關心老人的思想和心情,更得了解老人需要什麼,提供老人最需要的關心。如果老人的情緒變得糟糕,表現出厭世心態,儘早陪老人就診和接受正規治療最關鍵。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