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河沙拐棗

精河沙拐棗

沙拐棗屬植物是蓼科多年生灌木, 具有抗旱、耐高溫、耐瘠薄、抗風蝕沙埋、繁殖容易、適應性強、生長迅速, 對乾旱和流沙具有特殊適應性等特點, 是乾旱、荒漠地帶防風固沙的先鋒植物, 具有固沙、薪柴、蜜源和飼用價值。本屬植物共有100餘種, 主要分布在中亞、歐洲南部、北非、蒙古、中東和中國。我國有18種2變種, 主要分布於新疆、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等省區, 以新疆分布最多。沙拐棗由於植物本身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生化功能使其在我國西部大開發和生態環境治理中顯示出獨特的作用, 成為我國北方乾旱、半乾旱、沙區和荒漠地帶防風固沙和生態環境治理的理想物種, 重視對沙拐棗的研究與開發利用對我國生態環境治理具有重要意義。沙拐棗屬系蓼科多年生灌木, 是蓼科中比較進化的一個屬。其主幹多不明顯, 分枝多, 呈“之”字形; 葉互生, 退化成鱗片, 條形或錐形, 鞘狀托葉短; 花兩性, 單生或數朵排成疏散的花束, 花被5,果期不增大, 雄蕊12~18, 基部結合, 子房4棱,柱頭狀。直或彎曲, 具堅硬的刺毛或有時有膜質囊包被刺毛頂端, 胚直, 有胚乳。

基本信息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