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機械設計基礎

精密機械設計基礎

精密機械設計基礎,作者,裘祖榮,由機械工業出版社於2007年出版。

基本信息

版權資訊

書 名: 精密機械設計基礎
作 者:裘祖榮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
開本: 16
定價: 38.00 元

作者簡介

工學博士,1958年5月、生於上海市靜安區。現任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精密機械設計、精密儀器設計、感測器等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曾赴英國Kingston大學和新加坡Gintic製造技術研究院工作,從事國際合作項目研究。現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生產工程分會常務委員,測試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全國高校互換性與技術測量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測量控制與儀器儀表工程師資格認證教材編審與考試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微納米製造分會委員。多次主持和參加國際、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通過科研成果鑑定4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省部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和首屆山西青年科技獎等多項獎勵,獲國家發明專利4項.發表及合作發表的研究論文60餘篇,其中SCI24篇、EI38篇。

目錄

前言
基本物理量符號
緒論
第一節精密機械設計課程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節精密機械設計的基本任務和要求
第三節精密機械設計的目標和一般方法
第一章結構設計中的靜力學平衡
第一節剛體的概念
第二節力的性質
第三節平面一般力系的簡化
第四節零件受力分析與受力圖
第五節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
第六節摩擦
思考題及習題
第二章機械工程常用材料及鋼的熱處理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
第三節常用的工程材料
第四節鋼的熱處理
第五節表面精飾
第六節精密儀器材料選用原則
思考題及習題
第三章零件強度、剛度分析的基本知識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直桿軸向拉伸與壓縮
第三節剪下
第四節圓軸扭轉
第五節梁的平面彎曲
第六節複雜變形的強度計算
思考題及習題
第四章平面機構的結構分析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運動副及其分類
第三節平面機構的運動簡圖
第四節平面機構的自由度
第五節平面機構的組成原理和結構分析
思考題及習題
第五章平面連桿機構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平面四桿機構的分類
第三節平面四桿機構曲柄存在的條件和幾個基本概念
第四節平面四桿機構的設計
思考題及習題
第六章凸輪機構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從動件常用運動規律
第三節圖解法設計平面凸輪輪廓
第四節解析法設計平面凸輪輪廓
第五節凸輪機構基本尺寸的確定
思考題及習題
第七章齒輪傳動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齒廓嚙合基本定律
第三節漸開線齒廓曲線
第四節漸開線齒輪各部分的名稱、符號和幾何尺寸的計算
第五節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傳動
第六節漸開線齒廓的切制原理、根切和最少齒數
第七節變位齒輪
第八節斜齒圓柱齒輪傳動
第九節齒輪傳動的失效形式和材料
第十節圓柱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
第十一節錐齒輪傳動
第十二節蝸桿傳動
第十三節輪系
第十四節齒輪傳動鏈的設計
思考題及習題
第八章帶傳動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帶傳動的計算基礎
第三節同步帶傳動
第四節其他帶傳動簡介
思考題及習題
第九章螺鏇傳動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滑動螺鏇傳動
第三節滾珠螺鏇傳動
思考題及習題
第十章軸、聯軸器、離合器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軸
第三節聯軸器
第四節離合器
思考題及習題
第十一章支承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滑動摩擦支承
第三節滾動摩擦支承
第四節彈性摩擦支承
第五節流體摩擦支承及其他形式的支承
第六節精密軸系
思考題及習題
第十二章直線運動導軌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滑動摩擦導軌
第三節滾動摩擦導軌
第四節其他類型的導軌簡介
思考題及習題
第十三章彈性元件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彈性元件的基本特性
第三節螺鏇彈簧
第四節遊絲
第五節片簧
第六節熱雙金屬彈簧
第七節其他彈性元件簡介
思考題及習題
第十四章零件的聯接
第一節聯接的分類與要求
第二節可拆聯接
第三節不可拆連線
第四節光學零件的連線
思考題及習題
第十五章零件的精度設計與互換性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尺寸精度設計
第三節形狀與位置精度設計
第四節表面粗糙度
第五節零、部件典型結構的公差與配合標準簡介
思考題及習題
參考文獻
……

前言

“精密機械設計基礎”是儀器儀表類專業重要的技術基礎課程,儀器科學與技術的不斷發展,對課程知識體系和人才知識結構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更好地適應儀器科學與技術類專業的教學要求,我們編寫了這本教材,供各院校精密機械設計類課程使用。
考慮到儀器儀表類各專業不同的人才培養特色和儀器儀表類專業機械類課程總學時普遍減少的情況,編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對知識點進行了精心編排和必要的精簡取舍,突出精密機械特色,期望在學時少的條件下,幫助學生掌握相對系統實用的精密機械設計知識。
本書簡明扼要,以基本的力學分析和零件的力學性能校核為起點,將精密機械及儀器儀表中常用機構和零、部件的工作原理,適用範圍,結構,設計計算方法,工程材料選擇和熱處理,以及零件的幾何精度設計的知識點融會貫通。在內容編排上突出重點,相關的知識儘可能獨立成章,既可以保持知識點的系統化,又方便教師按需取捨,適合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學要求。
全書共分十五章,內容包括:緒論、結構設計中的靜力學平衡,機械工程常用材料及鋼的熱處理,零件強度、剛度分析的基本知識,平面機構的結構分析,平面連桿機構,凸輪機構,齒輪傳動,帶傳動,螺鏇傳動,軸、聯軸器、離合器,支承,直線運動導軌,彈性元件,零件的聯接,零件的精度設計與互換性。
參加本書編寫的有天津大學裘祖榮(緒論、第十五章),趙英(第一、三、六、七章),清華大學王伯雄(第二,十章),合肥工業大學陶曉傑(第四章),黃其聖(第十二章),重慶大學陳雍樂、劉京誠(第五,十四章),北京機械工業學院董明利(第八章),四川大學謝馳(第九章),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李永新(第十一章),上海交通大學洪海濤(第十三章)。
作為高等學校儀器儀表專業精密機械設計課程和儀器儀表機構設計的課程教材,本書被列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天津大學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天津大學付魯華為本教材做了大量的輔助工作,合肥工業大學張勇對本書第十二章做了部分修改工作,天津大學張國雄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蔣秀珍教授對本書做了細緻的審閱,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在此,編者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水平有限,書中不妥之處在所難免,編者衷心希望廣大讀者不吝賜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