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加工

精密加工概念

精密加工屬於機械加工里的精加工,按被加工的工件處於的溫度狀態﹐分為冷加工和熱加工。一般在常溫下加工,並且不引起工件的化學或物相變化﹐稱冷加工。一般在高於或低於常溫狀態的加工﹐會引起工件的化學或物相變化﹐稱熱加工。冷加工按加工方式的差別可分為切削加工和壓力加工。熱加工常見有熱處理﹐煅造﹐鑄造和焊接。

精密加工技術的七個方向

一.更精密化

精密電火花加工的精度已有全面提高,尺寸加工要求可達±2-3μm、底面拐角R值可小於0.03mm,最佳加工表面粗糙度可低於Ra0.3μm。通過採用一系列先進的精密加工技術和工藝方法,可達到鏡面加工效果且能夠成功地完成微型接外掛程式、IC塑封、手機、CD盒等高精密模具部位的電火花加工。

二.更高效化

現代精密加工的要求為數控電火花加工技術提供了最佳的加工模式,即要求在保證加工精度的前提下大幅提高粗、精加工效率。這不但縮短了加工時間且省卻後處理的麻煩,同時提升了模具品質,使用粉末加工設備可達到要求。這就需要增強工具機的自動編程功能,配置電極與工件定位的夾具、裝置。若在大工件的粗加工中選用石墨電極材料也是提高加工效率的好方法。

三.自動化

在末來的自動化技術實施過程中,將更加重視人在自動化系統中的作用。同時自動化開始面向中小型企業,以經濟實用為出發點,滿足不斷發展的產品多樣化和個性化需要。數控電火花工具機具備的自動測量找正、自動定位、多工件的連續加工等功能已較好地發揮了它的自動化性能。自動操作過程不需人工干預,可以提高加工精度、效率。目前最先進的數控電火花工具機在配有電極庫和標準電極夾具的情況下,只要在加工前將電極裝入刀庫,編制好加工程式,整個電火花加工過程便能日以赴繼地自動運轉,幾乎無需人工操作。工具機的自動化運轉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

四.更智慧型化

智慧型製造技術(IMT)是將人工智慧融入製造過程的各個環節,通過模擬人類專家的智慧型活動,取代或延伸製造系統中的部分腦力勞動,在製造過程中系統能自動監測其運行狀態,在受到外界干擾或內部激勵能自動調整其參數,以達到最佳狀態和具備自組織能力。新型數控電火花工具機採用了模糊控制技術和專家系統智慧型控制技術。模糊控制技術是由計算機監測來判定電火花加工間隙的狀態,在保持穩定電弧的範圍內自動選擇使加工效率達到最高的加工條件;自動監控加工過程,實現最穩定的加工過程的控制技術。採用人機對話方式的專家系統,根據加工的條件、要求,合理輸入設定值後便能自動創建加工程式,選用最佳加工條件組合來進行加工。線上自動監測、調整加工過程,實現精密加工過程的最最佳化控制。專家系統在檢測加工條件時,只要輸入加工形狀、電極與工件材質、加工位置、目標粗糙度值、電極縮放量、搖動方式、錐度值等指標,就可自動推算並配置最佳加工條件。專家系統智慧型技術的套用使工具機操作更容易,對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要求更低。

五.信息化

產品製造過程中的信息投入,己成為決定產品成本的主要因素。製造過程的實質是對製造過程中各種信息資源的採集、輸入、加工和處理過程,最終形成的產品可看作是信息的物質表現,因此可以把信息看作是一種產業,包括在製造之中。

六.集成化

集成的作用是將原來獨立運行的多個單元系統集成一個能協調工作的和功能更強的新系統。集成化的目的是實現製造企業的功能集成,功能集成要藉助現代管理技術、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技術和信息技術實現技術集成,同時還要強調人的集成,由於系統中不可能沒有人,系統運行的效果與企業經營思想、運行機制、管理模式都與人有關,在技術上集成的同時,還應強調管理與人的集成。集成化生產將成為面向21世紀占主導的生產方式。

七.柔性化

所謂柔性,是指一個製造系統適應各種生產條件變化的能力,它與系統方案、人員和設備有關。系統方案的柔性是指加工不同零件的自由度。人員柔性是指操作人員能保證加工任務,完成數量和時間要求的適應能力。設備柔性是指工具機能在短期內適應新零件的精密加工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