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儀器及機械專業

精密儀器及機械專業

“精密儀器及機械”學科以精密機械、電子學、光學和計算機技術等多學科理論和技術基礎的融合為基本特徵,培養學生具有深厚的數理、工程技術基礎,有寬廣知識面,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本學科所覆蓋的“光機電算”一體化技術不僅體現知識的綜合套用能力,也已成為高新技術的具體體現。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國家重點學科(精密儀器及機械):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重慶大學

學科概況

“精密儀器及機械”學科是精密機械、電子技術、光學、自動控制和計算機技術等學科相互交叉的綜合學科。專業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儀器的智慧型化、微型化、集成化和網路化。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

任何現代社會產品,如飛機、航天飛船、運載火箭、人造衛星、電站設備、汽車、加工裝備、積體電路、計算機、生物晶片、機器人等都是套用不同的製造方法,通過各種製造裝備和手段完成的。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就是緊密圍繞國民經濟對機光電控一體化先進制造技術及其自動化的重大需求,重點發展先進制造裝備及其控制、精密與特種製造技術、先進制造信息化與系統、機器人及其自動化、潤滑與節能減排、超高精密原子級光滑表面製備、仿生生物機器人、航空航天潤滑與密封材料、先進電子製造裝備、生物潤滑材料、微納機電系統、生物機械學與康復工程、機械故障診斷技術、智慧型材料與結構以及創新機械產品等領域的研製與開發。主幹課程除自然科學、人文公共基礎課之外,側重學習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熱工基礎、電工電子技術基礎、計算機系列課程、現代控制理論、製造原理、測試與檢測技術等課程。本專業的學生,通過學習後將具有紮實的數學、物理和力學基礎,熟練掌握外語和計算機兩個工具,同時獲得現代設計與製造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製造、輔助工程、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數控技術、機器人技術等)、測試技術、套用電子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等方面的訓練。先進制造技術是一門綜合性、交叉性前沿學科和技術,學科跨度大,內容廣泛,涉及製造業生產與技術、經營管理、設計、製造及市場等各個方面。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

隨著知識經濟和資訊時代的迅猛發展,測控技術與儀器便成為信息技術的基礎和關鍵,並與信息技術同步,朝著智慧型化、微型化和網路化的方向發展,並已經成為工業生產的“倍增器”,廣泛套用於現代工業領域的各個方面。本專業是典型的機、光、電、計算機、控制緊密結合的專業,該專業重點開展精密測量與智慧型感測技術、慣性陀螺導航與控制技術、微/納衛星系統技術、超大容量超高速體全息存儲與識別、正交偏振雷射原理與套用、近場光學、微納光學、衍射光柵、精密計量、光譜儀器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優勢。本專業培養具備測控技術方面設計、製造、實驗、研究以及計算機套用等能力的現代高級工程科技人才。在掌握堅實寬廣的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和工程技術基礎理論上,同時具備堅實的數學、物理基礎,熟練掌握外語和計算機兩個工具,具有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學習課程包括精密工程與製造、套用電子技術、計算機與控制技術、測試與信號處理技術、工程光學、雷射套用與光電技術等以及實踐訓練。教學上致力於專業基礎知識的夯實以及高水平科研成果的結合,讓學生具有良好的社會競爭力和進一步深造的機會。具有在精密儀器、光學工程、精密工程及測控技術領域從事科學研究、工程設計與開發的能力。能夠擔任相關專業領域的設計製造、生產運行、科技開發與管理工作。

微機電系統工程專業

21世紀,微納米科學與技術將成為一種戰略性的、占主導地位的技術,對人類健康、財富和安全等方面所產生的影響至少與20世紀中的積體電路、人造聚合物和抗菌素三大發明所產生的全部影響一樣大。該領域的發展將支持科技、工業、經濟、環境和健康以及國防等方面的發明和進步。微機電系統通過在微納米尺度範圍內對物質的集成與控制,創造並使用新的材料和裝置,以實現不同功能的機電或機光電一體化智慧型系統,涉及電子、信息、機械、光學、物理、化學、材料、製造、生物等多種學科,是一門典型的交叉學科類專業。精儀系是國內最早從事微納米機電系統技術研究的單位之一,並在國內率先設立本科“微機電系統工程”專業。本系在光、機、電技術一體化方面的優勢和研究成果為微機電系統工程專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以微型感測器研究及以微納衛星與微型飛行器系統的研究為依託,為本專業學生的培養提供高水平的技術平台。本專業學生在學習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和工程技術基礎理論等課程基礎上,學習一系列微納米和微機電系統技術的課程,包括微機電工程材料、微系統設計、微機電器件與系統、微納米測量與測試技術、感測器與信號、微結構光電子學、微納製造導論等,培養具有跨學科知識和技能的高層次微機電系統工程技術人才,學生在掌握本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同時,還具備充分的國際競爭意識和在前沿交叉學科中從事研發的能力。

培養目標

“精密儀器及機械”學科以精密機械、電子學、光學和計算機技術等多學科理論和技術基礎的融合為基本特徵,培養學生具有深厚的數理、工程技術基礎,有寬廣知識面,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本學科所覆蓋的“光機電算”一體化技術不僅體現知識的綜合套用能力,也已成為高新技術的具體體現。無論是在國家經濟建設和科技基礎的研究,還在國防安全重大、重要技術裝備等多方面都擔負重要角色。

研究方向

1. 智慧型結構系統

2. 智慧型化儀器及機械

3. 電子信息技術及套用

4. 光電技術及套用

5. 檢測與控制技術

6.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測試技術

7. 智慧型微機電系統技術

8. 微感測器技術及套用

9.環境工程與地理信息技術

10 .智慧型文字圖像識別技術及套用

11. 光電檢測技術及智慧型化儀器

12.微型機器人技術

13.電子CAD技術

14. 機器人視覺與觸覺

15.動態檢測技術及信號處理

16. 智慧型感測器技術及套用

17. 精密測量與智慧型化儀器

18. 虛擬儀器、網路儀器及軟體無線電技術

19. 智慧型信息處理技術

20. 虛擬數學化家庭技術

21. 信息管理系統設計與集成技術

22. 企業間電子商務實用技術

23. 人體生物識別技術及系統

24. 通信技術與微系統

專業排名

排名
學校名稱
等級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A+
2
哈爾濱工業大學
A+
3
清華大學
A
4
重慶大學
A
5
大連理工大學
A
6
上海交通大學
A
7
天津大學
A
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A
9
西安交通大學
A
B+等(15個): 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浙江大學、東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廈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中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長春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上海理工大學
B等(15個):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四川大學、西安理工大學、吉林大學、上海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燕山大學、西安工業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山東科技大學、南昌大學、華東交通大學、青島科技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