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魯茲·伊夫特

米魯茲·伊夫特

長跑雙料冠軍米魯茲·伊夫特衣索比亞選手米魯茲·伊夫特,一直夢想成為奧運會5000米和10000米雙料冠軍,這個夢想在奮鬥8年後終於在莫斯科實現。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米魯茲·伊夫特 米魯茲·伊夫特

米魯茲伊夫特 (Miruts Yifter)

生日:1944年5月15日(非官方)

出生地:衣索比亞

國籍:衣索比亞

項目: 田徑

最老的長距離田徑明星

冠軍經歷

1971年

伊夫特首次引起人們的注意,是1971年在美國舉辦的一次友誼賽的5000米比賽中,他以非常快的速度到達終點,卻被裁判告知他數錯了圈數,還應該再跑一圈,但伊夫特此時已經沒有力氣再參加比賽,選擇了棄權。

不過,在第二天的比賽中,伊夫特吸取了首日失敗的教訓,並在10000米比賽中戰勝美國名將富蘭克·肖特,贏得該項比賽的金牌。

1972年

慕尼黑奧運會,伊夫特現在10000米比賽中奪得一枚銅牌。但在後來進行的5000米預賽時,伊夫特卻沒有按時到場報到,被裁判判罰棄權。後來,有人說他當時沒有找到體育場,有人說他拉肚子來不及參加比賽,伊夫特後來推翻了種種說法,卻沒有解釋他為何缺席比賽。

1976年

奧運會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因為衣索比亞抵制本屆比賽,伊夫特也未能前往加拿大參賽。而到了

1980年

莫斯科奧運會,已經是6個孩子父親的伊夫特來到俄羅斯第二次參加奧運會。

在10000米比賽中,伊夫特以較大優勢戰勝芬蘭名將馬寧卡,奪得金牌。在隨後進行的5000米比賽中,伊夫特在前4000米還與其他選手齊頭並進,但到最後200米時,領跑的另一名衣索比亞選手凱迪爾回頭問伊夫特準備好沒,伊夫特則以手勢表示沒有問題,於是凱迪爾讓出空間,其他選手還不及做出反映,伊夫特就已經用27秒2跑完最後200米,並得償所願,成為奧運會5000米和10000米比賽的雙料冠軍。

在奪得兩枚金牌後,伊夫特的年齡也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此前媒體報導從33歲、35歲、36歲到42歲的都有。當媒體問伊夫特真實年齡時,他幽默地回答說:“有人可以偷我的雞,有人可以偷我的羊,但沒有人可以偷走我的年齡。所以,我也從來沒去算過自己的年齡。”

相關資料

簡述

衣索比亞選手米魯茲·伊夫特,一直夢想成為奧運會5000米和10000米雙料冠軍,這個夢想在奮鬥8年後終於在莫斯科實現。  伊夫特首次引起人們的注意,是1971年在美國舉辦的一次友誼賽的5000米比賽中,他以非常快的速度到達終點,卻被裁判告知他數錯了圈數,還應該再跑一圈,但伊夫特此時已經沒有力氣再參加

米魯茲·伊夫特 米魯茲·伊夫特

比賽,選擇了棄權。 不過,在第二天的比賽中,伊夫特吸取了首日失敗的教訓,並在10000米比賽中戰勝美國名將富蘭克·肖特,贏得該項比賽的金牌。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伊夫特現在10000米 比賽中奪得一枚銅牌。但在後來進行的5000米預賽時,伊夫特卻沒有按時到場報到,被 裁判判罰棄權。後來,有人說他當時沒有找到體育場,有人說他拉肚子來不及參加比賽,伊夫特後來推翻了種種說法,卻沒有解釋他為何缺席比賽。 1976年奧運會在加拿大蒙特 利爾舉行,因為衣索比亞抵制本屆比賽,伊夫特也未能前往加拿大參賽。而到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已經是6個孩子父親的伊夫特來到俄羅斯第二次參加奧運會。 在10000米比賽中,伊夫特以較大優勢戰勝芬蘭名將馬寧卡,奪得金牌。在隨後進行的5000米比賽 中,伊夫特在前4000米還與其他選手齊頭並進,但到最後200米時,領跑的另一名埃塞俄 比亞選手凱迪爾回頭問伊夫特準備好沒,伊夫特則以手勢表示沒有問題,於是凱迪爾讓出 空間,其他選手還不及做出反映,伊夫特就已經用27秒2跑完最後200米,並得償所願, 成為奧運會5000米和10000米比賽的雙料冠軍。 在奪得兩枚金牌後,伊夫特的年齡也成 為眾人關注的焦點,此前媒體報導從33歲、35歲、36歲到42歲的都有。當媒體問伊夫特 真實年齡時,他幽默地回答說:“有人可以偷我的雞,有人可以偷我的羊,但沒有人可以偷走我的年齡。所以,我也從來沒去算過自己的年齡。”

運開始職業化、商業化

1980年,薩馬蘭奇的體制改革

“我保證,我將為維護奧林匹克運動的團結,為傳播和平的準則,為全世界的年輕人親密無間情同手足而奮鬥!”1980年,薩馬蘭奇當選為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第7任主席,他這樣表述自己的決心。薩馬蘭奇上任伊始,正值奧運會面臨重大挑戰的時期,奧運會不得不進入深刻改革的新階段。奧運會敞開“職業化”大門奧運會長期以來固守“業餘性”原則,把高水平的職業運動員拒之門外,使奧運會運動水平、被關注程度受到嚴重挑戰。足球比賽,人們更關注世錦賽 ;籃球比賽,人們更關注NBA。這使得奧運會足球、籃球比賽相對冷清。薩馬蘭奇大膽地打破“禁規”,向網球、籃球職業運動員敞開了大門。他讓美國職業籃球隊組成的“夢之隊”參加奧運會,並與大多數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達成共識。對於國際足聯把奧運會足球賽作為一個年齡組的做法,薩馬蘭奇運用外交手段巧妙周鏇,使得足聯答應在奧運足球賽中允許每隊有3名職業球員上場。

摒棄非牟利原則

奧運會創始人顧拜旦一開始就奉行非牟利原則,在經濟上將奧運會限制在不謀取經濟利益的範圍內,這一定程度上使奧運會在發展中減少了商業的入侵。但是,在近20年奧運會超大規模運轉的情況下,巨額財經支出給承辦國家帶來沉重負擔,出現了巨大虧損。這使申辦者望而卻步,經濟危機向奧運會襲來。此時,薩馬蘭奇在眾多非議中,支持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尤伯斯德的商業開發構想,改變了奧運會經濟上巨額虧損的局面,使世界各國再一次掀起申奧熱潮。但是,他又主張對商業化趨勢加以限制,不允許在奧運會的主要場合、主要環節上出現商業廣告。而且果斷地將危害健康、有悖奧林匹克精神的香菸廣告拒之門外。當時人們並未意識到,正是薩馬蘭奇完成了奧林匹克運動真正的經濟體制改革:把國際奧委會變成規模巨大、穩步發展的“公司”,使得奧委會每年周轉的資金很快就達到10億美元在薩馬蘭奇的主持下,高水平的體育運動按照商業活動的嚴厲規則不斷向前發展,國際奧委會幾乎站在全世界體育運動商業化運作的最前列。

賽場內外

兩金得主無出生日期

米魯茲·伊夫特 米魯茲·伊夫特

沒有出生日期的兩金得主來自衣索比亞的米魯茲·伊夫特,吸引著體育場內10萬觀眾的目光。在10000米決賽最後一圈時,他的衝刺能力讓全場觀眾為之驚嘆。米魯茲·伊夫特在10000米決賽的最後250米時施展出有名的衝刺絕技,以27分42秒69的成績登上了奧運會的冠軍寶座。上兩屆的冠軍——芬蘭的拉塞·維倫只得了第5名。隨後,在5000米決賽的最後階段,10名運動員交替領先,擠成一團。這時伊夫特故伎重演,他突然加速,在隊友穆·凱迪爾的掩護下,他甩開了所有的對手,首先抵達終點。成績是13分20秒91。坦尚尼亞的蘇萊蒙·尼安布伊以0.96秒之差獲得第二。伊夫特的兩次奪冠使他成了本屆奧運會田徑比賽中惟一獲得兩塊金牌的男子運動員。伊夫特身高只有1.63米,頭頂微禿,滿面風霜。他出身很苦,是一個農民的兒子,他早已忘記了自己準確的出生年月,這次他的報名年齡是35歲,而他說實際上是37歲。他的家鄉,曾經出過兩名奧運會的冠軍。12年前,當時還在部隊服役的伊夫特毛遂自薦去國家集訓隊要求參加奧運會。他的才能得到了教練的認可,但因時間倉促沒能趕上比賽。後來,他在一次國際比賽中戰勝了剛剛獲得奧運會冠軍的肯亞選手吉普喬治·凱諾,從此名聲大震。

落淚的閉幕式

1980年8月3日,隆重的奧運會閉幕式在莫斯科舉行。絢爛多彩的慶祝活動和五彩繽紛的焰火令人依依不捨。巨大的奧林匹克吉祥物小熊米莎聳立在莫斯科的夜空中,向人們揮手告別。在體育場的翻轉螢幕上,米莎落下了眼淚。此時,場內的10萬名觀眾相互含淚告別。樂隊奏響了亞歷山大·帕赫穆托娃和尼古拉·多布隆拉沃夫那首動聽的歌曲:

美妙的時光飛逝,

看台上人影漸稀,

再見吧,我們可愛的米莎,

你將返回你的叢林仙境。

這首歌由著名歌唱家列夫·列先科和塔季揚娜·安彩費羅娃及“寶石”合唱團演唱。列先科回憶說:“在播放這首歌時,我坐在運動場的看台上,我很清楚地記得自己當時的感受。運動場上像往常一樣喧鬧,講話剛剛結束。但當音樂響起,剎那間全場鴉雀無聲。在悠揚的歌聲中,一輛車(載著幾名運動員),開了進來,他們一邊大聲說道‘朋友們,再見吧’,一邊把氣球撒向天空。對我來說這是一次強烈的震撼!因為我沒有料到,慶祝活動的高潮竟戲劇性地落在這首歌上。這是不同尋常的歡樂,人們哭著,笑著,擁抱著……”

那時運動場上空迴蕩著:

再見吧,莫斯科,再見!

奧林匹克的美妙世界,再見!

第一榜

首次確定獎牌規格

本屆奧運會,第一次規定了獎牌的製作尺寸。根據1978年制定的《奧林匹克憲章》規定:奧運會獎牌的直徑不得小於60毫米,厚度不得小於3毫米,金、銀牌必須用純度為92.5%的銀子製作,金牌至少要鍍金6克。奧運會獎牌的設計和製作,歷來都是由主辦城市的組委會負責,國際奧委會和國家奧委會都不參與。

規格演變

簡述

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在希臘舉行時,只有第一名和第二名優勝者才能獲得獎牌。冠軍得一枚銀牌,亞軍得一枚銅牌。另外授予冠軍橄欖枝皇冠,亞軍是月桂枝皇冠。這屆奧運會獎牌的直徑為50毫米。1900年的巴黎奧運會是迄今為止惟一的不授予獎牌的奧運會。冠軍的獎品是值錢的藝術品。此後6屆奧運會,獎牌分別由組委會別出心裁設計製作,形狀各異。1909年通過一項規定,對獎牌正面的設計實行標準化。獎牌的直徑由30毫米(1908年倫敦)改為60毫米(1920年安特衛普)。從1972年起,義大利藝術家朱塞佩·卡西奧利創造的象徵勝利的設計一直用於獎牌的正面,背面則由組委會自己設計。1984年夏季奧運會的獎牌是由洛杉磯組委會為阿姆斯特丹奧運會設計的,獎牌圖案一直沿用至今。1928年-1968年的獎牌兩面都是組委會聘請的藝術家杜·斯特默爾設計的。其直徑60毫米、厚4毫米。金牌含有24K金6.5克。獎牌置於藍天鵝絨的小匣中以防損壞。

首次出現會旗交接

從本屆奧運會開始,首次加入了會旗交接儀式。在以後歷屆奧運會開幕式上,都由上屆奧運會舉辦城市的代表將會旗交給國際奧委會主席,國際奧委會主席再將會旗遞交給當屆奧運會舉辦城市的市長。會旗將在該市的市政府保存4年,直至下屆奧運會開幕時移交給下屆的主辦城市。同時,1979年6月,國際奧委會首次正式宣布會旗和五個環的含義:根據《奧林匹克憲章》,奧林匹克旗幟和五個圓環象徵五大洲的團結,以及全世界運動員以公正、坦率的比賽和有好的精神在奧運會上相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