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爾斯,C.W.

米爾斯,C.W.

米爾斯,C.W.美國社會學家,文化批判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於1916年8月28日,主要譯著和著作有:《韋伯社會學文選》(與格斯合譯,1946)、《性格與社會結構》(與格斯合著,1953)、《白領:美國中產階級》(1953)、《權力精英》(1956)和《社會學的想像力》(1959)等。

米爾斯,C.W.

正文

米爾斯,C.W.美國社會學家,文化批判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於1916年8月28日,卒於1962年3月20日。曾在威斯康星大學師從H.格斯和H.貝克爾,1941年獲博士學位。長期執教於哥倫比亞大學,直至逝世。主要譯著和著作有:《韋伯社會學文選》(與格斯合譯,1946)、《性格與社會結構》(與格斯合著,1953)、《白領:美國中產階級》(1953)、《權力精英》(1956)和《社會學的想像力》(1959)等。
米爾斯深受德國古典社會學理論G.H.米德的實用主義社會學的影響,在政治社會學社會心理學領域內頗有建樹。米爾斯批判了50~60年代在社會學領域占主導地位的以T.帕森斯為代表的結構功能主義"大理論"和以P.F.拉扎斯菲爾德為代表的“抽象的經驗主義”,指出當代西方社會學正面臨著深刻的理論危機。為深入理解個人與社會結構之間的關係,為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批判,米爾斯倡導社會學的想像力,強調社會學要加強對歷史的研究,加強對社會心理的研究。他繼承了K.馬克思M.韋伯的傳統,深刻分析了當時美國社會的階級、政治和權力結構。他指出,美國社會的統治階級是商業、軍事和聯邦政府的官僚組織的典型代表,廣大民眾的權力的喪失恰好體現出上層社會權力精英們的專橫跋扈。米爾斯的社會學理論強調社會的衝突和矛盾,並具有濃厚的價值判斷和人文主義色彩,對後來的衝突變遷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