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斯

米斯

米斯生於1886德國的一個普通石匠家庭。1907年,他與格羅披烏斯一同在貝倫斯的事務所工作,受到貝倫斯的很大影響。1928年,他提出了 "少即是多"的名言,提倡純淨、簡潔的建築表現。1929年,米斯設計了巴塞隆納國際博覽會的德國館,其空暢的內部空間,優雅而單純的現代家具,全面體現了他建築是凝固的音樂設計思想,使他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現代設計家。

米斯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930年米斯擔任包浩斯第三任校長,努力把學校改造為一個單純的設計教育中心。他認為只有建築設計能夠使設計教育得到健康的發展,因而這種以建築為核心來凝聚其他專業的做法一直貫穿於米斯的任期中。但之後政治氣氛日益惡化,1933年納粹政府上台,其文化部發出的第一號命令就是關閉包浩斯,至此結束了其 14年的辦學歷程。

1938年,米斯移居美國,任伊利諾理工學院建築系教授。

米斯·凡德洛是現代主義建築設計的最重要大師之一,他通過自己一生的實踐,奠定了明確的現代主義建築風格,並影響了好幾代的現代建築師和設計師,很少有人對現代建築的影響能夠有他那么大。美國作家湯姆.沃爾夫曾在他的著作《從包浩斯到現在》中提到,米斯的原則改變了世界都會三分之一的天際線,這並不誇張,反映出了他的重要作用和影響。

米斯是對世界現代設計,特別是對世界現代建築影響最大他終生追求所謂的單純建築,主張“少則多”,達到甚至可以違反功能要求的地步,從而把現代主義的功能主義基礎變成一種變相

米斯米斯
的形式主義。米斯對於現代主義建築和設計的決定性影響卻是沒有辦法抹殺的,大約也正是因為他的影響太大,很多人集中批判他的消極影響。對於米斯的認識和研究,應該說是對建築和設計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的。從政治上來講,米斯是非政治化的代表。他與格羅佩斯的左傾立場完全不同,對於任何政治問題都漠不關心。對於他來說,建築就是建築,他的關心僅僅在建築之上,至於為誰設計,對於他來講並不重要。20 、30 年代,他在10 年之內設計了三個政治目的完全不同的建築:為德國共產黨領袖卡爾·盧森堡夫婦設計的紀念碑, 為魏瑪共和國設計的巴塞隆納世界博覽會德國館,為德國納粹黨設計的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德國館(未建造,1935)。20 年代中期,米斯拒絕了一個市政建築師的位置,因為這個位置過於政治化,他認為他尋求的是“精神政治目的” (specific spiritual-political goals)。米斯的非政治化也可以從他很少設計社區看出。他一生很少設計大規模的社區建築,30 年代曾經設計過一些幾個一組的建築群,但是之後完全放棄。對於他來說,建築就是建築,並沒有什麼社會的意義。他的設計基本不重視理論,特別是社會理論的背景,他完全是從技術層面來看設計的。

現代主義對於大多數設計理論家來說,是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特色的,理論家約翰·威勒(John willett)、科林·羅威都曾經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現代主義設計的明確社會主義和民主特色,但是米斯卻非常沒有這方面的特色。米斯是現代主義最重要的大師之一,在對於現代主義建築和設計的影響上,大約只有格羅佩斯能夠與他相媲比。他是“十一月會社”這個一戰後前衛的設計組織的組織者和奠基人,1924 年柏林前衛建築師組織“環社”( the Ring)的組織成員。20 年代德國“工業同盟”(werkbund)的主席,是最重要的現代主義建築展覽、在斯圖加特市近郊舉辦的威森霍夫建築展覽的藝術指導,是包浩斯最後一任校長,這樣的地位,幾乎可以說是至高無上的。但是,與此同時,他的非政治化也非常的典型,與他當時的同代人完全不同。米斯的第一個獨立的建築設計項目是 1907 年的賴赫住宅,他當時剛剛21 歲,離開家鄉,來到喧鬧的首都柏林。1907 年,他進入彼得·貝倫斯建築事務所工作,從中學習。

1925 年6 月26 日,他被選為準備在1926 年於斯圖加特舉辦的工業同盟展覽會的藝術指導。他的工作非常得力和傑出,因此在1926 年6 月,被選為德國工業同盟的副主席,他擔任這個職務一直到1932 年為止,主席是彼得·布魯克納(Peter Brockmann)。米斯是年青一代建築設計師的發言人,當然,與格羅佩斯和陶特(Taut)比較,他是一個遲來的領導,他與當時協會中高談闊論的一批人不太一樣,他比較少發表高見,比較趨向多動手設計。

1919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的三年之間,米斯基本沒有設計什麼,這是他比較消沉的一個階段,但是,他在這個時期形成了他的現代主義的觀念,他的五個項目設計方案,表現出他的新觀念來,包括充滿了現代主義構想的柏林的競賽項目、位於柏林的弗里德利希街辦公大廈。他與當時影響頗大的美國建築師沙里文完全不同,反對採用任何建築的表面裝飾,強調簡單和明快,他的設計圖和預想圖展現了一種完全沒有過的新建築形式,他的全玻璃幕牆結構是其中最典型的特點。

米斯的設計與勒·科布西耶的建築觀念大相逕庭,他不喜歡大規模的區域設計,對於單獨的建築興趣更大。1921 年和1922 年他製造了兩個著名的玻璃大樓模型,奠定了現代高層建築的模式基礎。

1923 年,米斯依然集中構想現代主義建築的形式,1923 年的“鄉村混凝土住宅”( Concrete Country House)出現了非常單純的立體主義結構,並且體現出一種簡單到幾乎沒有內容的明快和簡潔形式,是巴塞隆納德國館的先聲。他通過草圖、速寫、模型來表達自己對乾為了建築的構想,非常有力,1924 年的鄉村磚建築也具有類似的減少主義傾向。可以說他的觀念已經開始形成了。1925-1927 年他設計了開始形成自己立場的建築,即位於德國古本地方的沃爾夫住宅(wolr House,Guben, Germany,後來被毀),是一個過渡時期的重要設計。

1928-1930 年是米斯的觀念得以體現的重要階段。他在捷克斯洛伐克設計的布爾諾的圖根哈特房子,是他的現代主義觀點的重要表達。比較早一點的一個在柏林的居住區發展規劃(1926-1927 年)也具有同樣的重要意義。

對於米斯來說,最重要的標準是1927 年的威森霍夫現代建築大展的設計,這個項目奠定了他的現代主義的永久地位。與此同時,由乾飛利浦·詹森和亨利-盧梭·希斯科克為這個建築展覽的的風格提出國際主義的名稱,現代主義開始成為一種國際風格。

1929 年,米斯被委任設計巴塞隆納的國際博覽會的德國館,這是他戰前最重要的另外一個建築設計。在這個設計項目中,他突出地運用了現代主義建築的幾乎全部基本特徵,簡單、功能主義、理性主義和減少主義的形式,加上為這個建築設計的家具,特別是著名的現代主義經典椅子―巴塞隆納椅子,使米斯一舉成名,成為世界公認的設計大師。巴塞隆納國際博覽會的德國館是米斯設計生涯上的重要轉折點和里程碑。

米斯米斯

米斯的一個重要的30 年代工作是於1931 年擔任包浩斯的第三任校長。他首先結束了學校長期受到泛政治思想干預的狀況,恢復了學院的教學活動;其次,他對於這所重要的設計學院進行了結構的改革,終於把包浩斯從一個以工業產品設計為中心的教學中心改變成為一所以建築教育為中心的新型設計學院,為戰後不少設計學院奠定了新的體系模式,這是米斯現代設計思想的另外一個重要的體現。他一向認為設計教育的核心應該是非政治化、以建築為中心的,在他擔任校長的時期內,他竭力探索和試驗他的這個想法。

戰後建築

米斯重要的戰後建築有紐約的西格蘭姆大廈(Seagram Building , Newyork , 1954-1955)、芝加哥的湖濱公寓(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 , chicago , 1945-1951)、新澤西的科羅納德公寓(1958-1960)、IBM 公司芝加哥地區大廈(1967 - 1969 )、柏林的新國家畫廊(1962-1965)、芝加哥的聯邦中心大廈(1959-1964)以及伊利諾斯理工學院校園當中為數眾多的學院建築,等等。這些建築對於戰後形成的國際主義設計風格起到了奠基的作用,本書在後面的章節將進一步討論他這些設計的意義。作為一個教育家的米斯,與他作為一個建築家是非常不同的。在教育上他一向主張科學化的嚴格方向,但同時也給予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在他的教育之下,出現了不少傑出的建築設計家,通過他們,把米斯的設計和設計教育觀念進一步地影響世界各國的建築和設計教育體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