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爾[法以意印2010年朱利安·施納貝爾執導電影]

米拉爾[法以意印2010年朱利安·施納貝爾執導電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米拉爾》是由法國、以色列、義大利、印度聯合製片的112分鐘劇情影片。該片由朱利安·施納貝爾執導,芙蕾達·平托、西婭姆·阿巴斯等主演,於2010年9月3日在義大利上映。 該片自義大利裔巴勒斯坦女記者露拉·耶布瑞爾所著同名半自傳體小說,講述了巴勒斯坦女慈善家海因德·胡賽因救助的孤女米拉爾在目睹了母親被殺以及連綿的戰亂之後,選擇以激進的方式進行反抗的故事 。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米拉爾的劇照 米拉爾的劇照

耶路撒冷,1948年。在去工作的路上,漂亮而且善良的女人海因德·胡賽因遇到了55個孤兒。憐憫使然,胡賽因把這55個孩子帶到了家中,給了他們食物和庇護。6個月之內,她收養的孩子的數量從55個,激增到2000個。

這種情況下,胡賽因開辦了一個孤兒院,這裡是她收養的孩子們的家。米拉爾在7歲的時候被送到了這家孤兒院,她的母親在巴以衝突中身亡。社會太險惡,她的父親在無奈中將她送給了胡賽因。米拉爾在這裡呆了10年,當她17歲的時候,她開始在難民營里教授簡單的課程。在這裡,米拉爾看到了真實的世界,了解了人們的鬥爭。 在大千世界中,難免會迷失自己。在難民營里呆了一段時間之後,米拉爾發現自己已經成為了一名宗教和政治的狂熱分子,她的諸多想法已經和“海因德媽媽”教給她的和平、理解背道而馳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芙蕾達·平托米拉爾
西婭姆·阿巴斯海因德·胡賽因
亞斯明·艾瑪斯瑞娜蒂亞
奧瑪爾·梅特瓦利漢尼
亞歷山大·希迪格加馬爾
Roba BlalFatima
威廉·達福US colonel Eddie
瓦妮莎·雷德格瑞夫Bertha Spafford
Makram KhouryGovernor Khatib
Najwa MubarkiNawal
Lana ZreikSara
Doraid LiddawiSamir
Adham AqelSamir young
Yolanda El Karam幼兒期的米拉爾
朱利亞諾 M·科哈米斯Sheikh Saabah
Rozeen BisharatYasmin
Wadeeka Khoury海因德的母親
Shredy GabarinAli
Sanaa AliHawwa
Jawhara BakerSamar Hilal
多夫·納文Yossi
斯黛拉·施納貝爾Lisa
佐漢·斯塔斯Arresting Policeman
烏瑞·加夫利爾Interrogating Officer

職員表

製作人François-XavierDecraene、喬·克里克、TabrezNoorani、塞巴斯蒂安·西爾瓦
導演朱利安·施納貝爾
副導演(助理)MaximKonoplov、EnasMuthafar、JoaquinSilva、塞巴斯蒂安·西爾瓦
編劇露拉·耶布瑞爾
攝影埃里克·高蒂爾
剪輯朱麗葉·威爾夫林
選角導演Yael Aviv
藝術指導YoelHerzberg
美術設計NirAlba
服裝設計Walid Mawed
視覺特效Stephane Dittoo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米拉爾[法以意印2010年朱利安·施納貝爾執導電影] 米拉爾[法以意印2010年朱利安·施納貝爾執導電影]
米拉爾 演員芙蕾達·平托
可愛但又同時固執而衝動的少女。她在7歲的時候被送到了胡賽因孤兒院,她在孤兒院呆了10年,當她17歲的時候,她開始在難民營里教授簡單的課程。
米拉爾[法以意印2010年朱利安·施納貝爾執導電影] 米拉爾[法以意印2010年朱利安·施納貝爾執導電影]
海因德·胡賽因 演員西婭姆·阿巴斯
富有同情心且意志堅強的女人,在1948年以色列建國之後不久便搬到了耶路撒冷。她將自己的家變成一個阿拉伯學院,作為巴勒斯坦女孩的的學校和孤兒院,作為和平的要塞以及在往後喧囂不止的10年間的教學基地。
米拉爾[法以意印2010年朱利安·施納貝爾執導電影] 米拉爾[法以意印2010年朱利安·施納貝爾執導電影]
娜蒂亞 演員亞斯明·艾瑪斯瑞
米拉爾的母親。年輕時,她保受酒精中毒和性虐待的折磨,在一輛巴士上打了一名猶太女子之後被捕。在獲釋之後,她與加馬爾結婚,不久米拉爾出生了。
米拉爾[法以意印2010年朱利安·施納貝爾執導電影] 米拉爾[法以意印2010年朱利安·施納貝爾執導電影]
加馬爾 演員亞歷山大·希迪格
米拉爾的父親,強烈愛好和平的虔誠穆斯林教徒。在米拉爾的母親在巴以衝突中身亡後,他在無奈中將米拉爾送到了胡賽因的孤兒院。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影片改編自露拉·耶布瑞爾的自傳。值得一提的是,露拉·耶布瑞爾是該片導演朱利安·施納貝爾的女朋友。

•MPAA一開始給了影片R級的分級,理由是“暴力以及性暴力的鏡頭”。但是在韋恩斯坦公司的申訴下,MPAA又以這些鏡頭是“戲劇性需要”為理由,把影片的分級調成了PG-13 。

•“米拉爾”是一種生長在沙漠中的玫瑰,電影中米拉爾和父親種植米拉爾花的特寫有兩個,很顯然,它不僅代表了米拉爾的新生,也代表了巴勒斯坦民族的生生不息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方獲獎情況
2010年9月11日第6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獎《米拉爾》獲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
金獅獎-最佳影片《米拉爾》提名

製作發行

主創單位

製作單位 百代電影、法國第4電視台、Ciné Cinémas(法國);Eran Riklis Productions; Eagle Pictures;India Take One Production
發行單位 百代電影(法國);WEG、韋恩斯坦國際影業、錨灣娛樂(美國);Monopole-Pathé(瑞士);Europa Filmes(巴西);A-Film Distribution(荷蘭);Broadmedia Studios Corporation、Euro Space(日本);Odeon(希臘);Shaw Organisation(新加坡);Melimedias(比利時);Zon Lusomundo Audiovisuais(葡萄牙)

影片上映

上映國家、地區上映時間、細節上映國家上映時間、細節
義大利2010年9月3日(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2010年9月13日(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瑞士2010年9月15日(義大利語、法語區)法國2010年9月15日
德國2010年10月1日(漢堡電影節)美國2010年10月10日(磨坊谷電影節)
英國2010年10月18日(倫敦電影節)德國2010年10月19日(奧格斯堡電影展)
美國2010年10月(漢普敦國際影展)卡達2010年10月(多哈翠貝卡電影節)
德國2010年11月18日英國2010年12月3日
丹麥2011年1月13日法國2011年1月19日(DVD發行)
比利時2011年1月(DVD發行)瑞典2011年2月3日(哥德堡電影節)
挪威2011年2月25日美國2011年3月25日
荷蘭2011年3月31日土耳其2011年4月3日(伊斯坦堡電影節)
瑞典2011年4月22日芬蘭2011年4月29日
希臘2011年5月12日葡萄牙2011年6月16日
科威特2011年7月28日日本2011年8月6日
中國台灣2011年9月9日*影片上映參考資料

影片評價

《米拉爾》中,導演施納貝爾用了一個看似偶然交織的命運誕生了小女孩米拉爾的故事,將之視為一個國家未來的希望所在:那些失落迷途的孩子們隨時需要一些人的幫助,或許這份幫助能夠改變一個孩子的未來,也能改變一個國家的未來。

在反對以色列的占領和反抗侵蝕領土的抗爭過程中,巴勒斯坦民族三個不同女性代表了三種不同的抗爭方式:一是教育救國,一是武力抗爭,還有就是自我放棄。三種不同的方式,造成了三種不同的命運結局,而且也隨之影響了下一輩的命運。在冷靜的鏡頭前,不同民族的人在鏡頭前表現的這個世代恩怨需要何種方式來進行化解,導演已經給出了一個較為明確的答案 。 (網易娛樂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