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婭·漢森-洛夫

米婭·漢森-洛夫

米婭·漢森-洛夫,1981年2月5日出生於法國巴黎,法國電影導演、編劇、演員。 2003年,執導劇情短片《Après mûre réflexion》,從而正式開啟了他的導演生涯。2007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百無禁忌》獲得第33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處女作獎提名 、法國路易·德呂克獎最佳處女作獎 。2009年,執導劇情片《我孩子的父親》,該片獲得第6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評審團特別獎 。2011年,執導劇情片《再見初戀》,該片入圍第64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2016年,執導劇情片《將來的事》獲得第6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

基本信息

早年經歷

米婭·漢森-洛夫出生於法國巴黎,1998年,她被法國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選中出演其執導的電影《我的愛情遺忘在秋天》。2001年,她進入巴黎市立戲劇藝術學院學習並在兩年後退學,後來她獲得了德意志哲學碩士學位 。

演藝經歷

米婭·漢森-洛夫個人工作照 米婭·漢森-洛夫個人工作照

2003年,執導劇情短片《Après mûre réflexion》,從而正式開啟 了他的導演生涯。2004年,執導劇情短片《Un pur esprit》。

2007年,執導由康斯坦絲·盧梭、多米尼克·卡斯特爾合作主演的劇情片《百無禁忌》,這是米婭·漢森-洛夫執導的首部電影 ,她憑藉該片獲得第33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處女作獎提名 、法國路易·德呂克獎最佳處女作獎 。

米婭·漢森-洛夫個人其他獲獎照 米婭·漢森-洛夫個人其他獲獎照

2009年,執導由路易多·德·朗克桑、切瑞拉·凱瑟莉、阿麗斯·德·朗 克桑聯合主演的劇情片《我孩子的父親》 ,該片獲得第6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評審團特別獎 。

2011年,執導由蘿拉·克雷頓、塞巴斯蒂安·烏澤多夫斯基、瓦萊麗·博萊同合作主演的劇情片《再見初戀》 ,該片入圍第64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

2014年,米婭·漢森-洛夫拍攝了關於一個法國年輕DJ和一個滿腔抱負的製作人的視角的音樂劇情片《伊甸園》 。之後,該片被《名利場》評選為“年度十佳影片” 、被第39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作為“特別展映”單元進行放映 。

2016年,執導由伊莎貝爾·於佩爾、愛迪絲·斯考博、羅曼·科蘭卡領銜主演的劇情片《將來的事》 ,講述了哲學教授娜塔莉原本過著平靜的生活,直到相守多年的丈夫棄她而去的故事 ,她憑藉該片獲得第6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之後,該片被英國電影雜誌《視與聽》評選為“年度二十佳影片” 、被《電影評論》評選為“年度佳片” 。

米婭·漢森-洛夫參與訪談活動照 米婭·漢森-洛夫參與訪談活動照
米婭·漢森-洛夫出席坎城國際電影節 米婭·漢森-洛夫出席坎城國際電影節
米婭·漢森-洛夫出席出席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米婭·漢森-洛夫出席出席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米婭·漢森-洛夫個人出席活動照 米婭·漢森-洛夫個人出席活動照
米婭·漢森-洛夫個人出席活動照(2) 米婭·漢森-洛夫個人出席活動照(2)

個人生活

家庭背景

米婭·漢森-洛夫的父親是一名哲學教授,她的母親是一名翻譯家。而她的哥哥伊戈·漢森-洛夫以音樂見長,曾在巴黎第一大學獲得哲學學位 。

感情生活

2009年,米婭·漢森-洛夫與自己小26歲的法國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訂婚,她曾參演過他執導的電影《我的愛情遺忘在秋天》和《情感的宿命》 。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劇名扮演角色導演合作演員
2000情感的宿命Aline奧利維耶·阿薩亞斯艾曼紐·貝阿, 伊莎貝爾·於佩爾
1998我的愛情遺忘在秋天Véra奧利維耶·阿薩亞斯讓娜·巴利巴爾, 維吉妮·拉朵嫣, 馬修·阿馬立克

導演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6年《將來的事》 電影
2014年《伊甸園》電影
2011年《再見初戀》電影
2009年《我孩子的父親》電影
2007年《百無禁忌》電影
2005年《Platonov, la nuit est belle》短片
《Laisse passer l’été》
《Contre-coup》
《Offre Spéciale》
2004年《Un pur esprit》短片
2003年《Après mûre réflexion》短片

編劇作品

時間名稱類型
2016年《將來的事》 電影
2014年《伊甸園》電影
2011年《再見初戀》電影
2009年《我孩子的父親》電影
2007年《百無禁忌》電影
2005年《Platonov, la nuit est belle》短片
《Laisse passer l’été》
《Contre-coup》
《Offre Spéciale》
2004年《Un pur esprit》短片
2003年《Après mûre réflexion》短片
米婭·漢森-洛夫在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照 米婭·漢森-洛夫在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照
米婭·漢森-洛夫出席柏林國際電影節 米婭·漢森-洛夫出席柏林國際電影節
米婭·漢森-洛夫出席柏林國際電影節(2) 米婭·漢森-洛夫出席柏林國際電影節(2)
米婭·漢森-洛夫個人寫真照 米婭·漢森-洛夫個人寫真照
米婭·漢森-洛夫個人寫真照(2) 米婭·漢森-洛夫個人寫真照(2)

獲獎記錄

坎城國際電影節
  • ▪ 2009 第6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評審團特別獎 我孩子的父親 (獲獎)
  • ▪ 2009 第6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一種關注大獎 我孩子的父親 (提名)
柏林國際電影節
  • ▪ 2016 第6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銀熊獎 將來的事 (獲獎)
  • ▪ 2016 第6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 將來的事 (提名)
法國電影凱撒獎
  • ▪ 2008 第33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處女作獎 百無禁忌 (提名)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 ▪ 2011 第64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豹獎 再見初戀 (提名)
路易·德呂克獎
  • ▪ 2007 路易·德呂克獎最佳處女作獎 百無禁忌 (獲獎)

人物評價

米婭·漢森-洛夫個人生活照 米婭·漢森-洛夫個人生活照

米婭·漢森-洛夫有著豐富的電影職業生涯,她的作品總是關注時間的流逝 ,而 且她還擅長從女性角度處理人物和故事 。此外,她的電影有點感傷,但不陰沉 。 (《好萊塢報導者》、Mtime時光網、《新民晚報》 評)

米婭·漢森-洛夫作為20世紀80年代法國電影導演,深受法國電影“新浪潮”的手法的影響,同時她還兼具審慎的思考和寫作能力。她的作品中的敘事立足點有異於她同時代年長的電影作者,而且她的影片很少有劇作法中所謂的爆發點即高潮。作為一名女性電影作者,她的作品始終充溢著一名現代城市女性在思考生活與存在的時候所自然散發的感性光芒 。 (《當代電影》評)

米婭·漢森-洛夫帶有獨特的思維邏輯以及的創作水平也為她的影視作品增色不少,但她闡述事物的角度和與其他作家有所不同,她的電影通常以第三人稱演繹故事的模式作為開始。她對於電影敘事方法把控的精進,並利用時間的切換來實現 “過去”和“現在”的故事講述手法。她用理性的、客觀的劇情結構及她特有的時間固體化的敘事手段,將內心所思所想強有力地呈現在銀幕之上 。 (《電影文學》評)

盤點歐美女導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